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

原文链接:【译】Android应用架构
天外飞仙
Android开发生态圈的节奏非常之快。每周都会有新的工具诞生,类库的更新,博客的发表以及技术探讨。如果你外出度假一个月,当你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发布了新版本的Support Library或者Play Services

曾经架构
追溯到2012年我们的代码库使用的是基本结构,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第三方网络类库,而且AsyncTask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时的架构可以大致表示为下图。

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_第1张图片
基本架构图

MV模式
交互步骤:
View Layer(视图层)职责是处理并将数据展示在UI上。
Data Layer(数据层)负责从REST API或者持久数据存储区检索和存储数据。
APIProvider提供了一些方法,使Activity和Fragment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与REST API的数据交互。这些方法使用URLConnection和AsyncTask在一个单独的线程内执行网络请求,然后通过回调将结果返回给Activity。
CacheProvider 所包含的方法负责从SharedPreferences和SQLite数据库检索和存储数据。同样使用回调的方式,将结果传回Activity。

存在问题:
使用这种结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View Layer持有太多的职责。
如果继续添加复杂的业务逻辑,这种架构就会陷入众所周知的Callback Hell(回调地狱,多层嵌套的回调)。

模式总结:
Activitty和Fragment变得非常庞大并且难以维护。
太多的回调嵌套意味着丑陋的代码结构而且不易读懂和理解。后期修改痛苦。
单元测试变得非常有挑战性,逻辑扎推,比较艰难。

RxJava驱动的新型架构
响应式编程:
一个数据流是一个按时间排序的即将发生的事件(Ongoing events ordered in time)的序列。如一个某种类型的值事件,一个错误事件和一个完成事件。监听跟点击事件一样的数据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监听这个事件流的过程叫做订阅,我们定义的函数叫做观察者,而事件流就可以叫做被观察者。
在常用的响应式库中,每个事件流都会附有一些函数,例如 map, filter, scan等,当你调用这其中的一个方法时,比如clickStream.map(f),它会返回基于点击事件流的一个新事件流。它不会对原来的点击事件流做任何的修改。这种特性叫做不可变性(immutability),而且它可以和响应式事件流搭配在一起使用,就像豆浆和油条一样完美的搭配。(几乎)一切都可以成为一个事件流,这就是Rx的准则(mantra)。

简而言之:
RxJava允许通过异步流的方式处理数据,并且提供了很多操作符,你可以将这些操作符作用于流上从而实现转换,过滤或者合并数据等操作。新型的架构可以大致表示为下图。

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_第2张图片
新型架构图

交互步骤:
Activity和Fragment要做的就是展示已经准备好的数据而不需要再进行转换了。
DataManager是整个架构中的大脑。它广泛的使用了RxJava的操作符用来合并,过滤和转换从帮助类中返回的数据。
Helper classes(图标中的第三列)有着非常特殊的职责以及简洁的实现方式。对数据crud。
Event Bus(事件总线)允许我们在Data Layer中发送事件,以便View Layer中的多个组件都能够订阅到这些事件。如登录状态变化。

架构优势:
RxJava的Observable和操作符避免了嵌套回调的出现。
DataManager接管了以前View Layer的部分职责。
将代码从Activity和Fragment转移到了DataManager和帮助类中,就意味着使写单元测试变得更简单。
明确的职责分离和DataManager作为唯一与Data Layer进行交互的点,使这个架构变得Test-Friendly。

存在问题:
对于庞大和复杂的项目来讲,DataManager会变得非常的臃肿和难以维护。
尽管View Layer诸如Activity和Fragment等组件变得更轻量,它们仍然要处理大量的逻辑,如管理RxJava的订阅,解析错误等方面。

MVP模式
简而言之:
MVP 模式将 Controller 改名为 Presenter,同时改变了通信方向。 [图片上传中。。。(3)]

交互步骤:
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都是双向的。
View 与 Model 不发生联系,都通过 Presenter 传递。
View 非常薄,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称为”被动视图”(Passive View),即没有任何主动性,而 Presenter非常厚,所有逻辑都部署在那里。

架构优势:
Activity和Fragment变得非常轻量。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建立/更新UI和处理用户事件。现在我们通过模拟View Layer可以很容易的编写出单元测试。
如果DataManager变得臃肿,我们可以通过转移一些代码到Presenter来缓解这个问题。

存在问题:
当代码库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时,单一的DataManager依然是一个问题。

MVVM模式
简而言之:
MVVM 模式将 Presenter 改名为 ViewModel,基本上与 MVP 模式完全一致。 [图片上传中。。。(4)]

交互步骤:
只ViewModel 和 Model 间的通信是双向的。
View 与 Model 不发生联系,都通过 ViewModel传递。
View 非常薄,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称为”被动视图”(Passive View),即没有任何主动性,而ViewModel非常厚,所有逻辑都部署在那里。

架构优势:
它采用双向绑定(data-binding):View的变动,自动反映在 ViewModel。
ViewModel作为View的数据映射,通常View上有什么属性,ViewModel上也会存在相应的一个属性,这两个属性通过事件实现了双向的绑定,Data Binding Library 替我们完成了这样的绑定过程。

饭后小茶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架构。事实上,不要天真的认为这是一个独特且完美的方案,能够解决你所有的问题。Android生态系统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继续探索。不断地阅读和尝试,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来继续构建优秀的Android应用程序。
最后感谢所有对 “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提供资料的作者们,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么么哒!

备注说明
本文作者:Batow 转载请在开头注明本文出处。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分享Android开发中点点滴滴。
微信公众号:AndroidRunner(Android奔跑吧兄弟)

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_第3张图片
AndroidRunner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架构设计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