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投学堂」借壳上市与注册制的恩怨情仇(上)

IPO 核准制

说到借“壳”上市,我们先要了解“上市制度”。在我国实施IPO核准制,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充分公开真实状况,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该制度下,公司想要成功上市异常艰难,往往流程繁杂、时间漫长,而且容易滋生权利寻租等现象(后文会具体描述),这使得上市公司本身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于市场。因此,一些急于上市获取融资的公司往往另辟蹊径,选择通过借“壳”上市作为一条捷径。

借 “壳” 上市

简单来说:B公司(未上市)为了加速上市获取融资,会剥离出A公司资产,将自身资产注入A公司,获得A公司的控股权,借A公司这个“壳”使自身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原壳公司A会被改名),最终实现增发股权进行融资的目的。

注意:借“壳”的时候,一般是把A公司原来的资产全部置换出去。置换出去的未必一定是不良资产,通常这些资产都是卖给原A公司的原股东,毕竟他们经营这个行业多年,有充足经验认定这些资产的价值。最终A公司股东以出让手中股权的方式获得这些资产,逐步退出。当然,一般借壳公司(B公司)会在交易外另给原壳公司(A公司)股东一定的补偿。

举个例子:

「财投学堂」借壳上市与注册制的恩怨情仇(上)_第1张图片

A公司是一家小市值上市公司,净资产500万,200万股本;B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拟上市公司,净资产5000万。A公司通过向B公司原股东发行普通股500万股(每股10元),共计5000万,交换B公司股东持有的对B公司100%股权。

「财投学堂」借壳上市与注册制的恩怨情仇(上)_第2张图片

交易后,从法律意义上:B公司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实质上:B公司的原股东取得了A公司71.43%(450/550)的股权,对A公司实施控制。借壳上市的原理大致如此,但在现实中,会复杂得多,工程极为庞大。实操中,一般还会将A上市公司(壳公司)的净资产500万元与B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实现剥离,并同时启动配套融资,这里不做累述。

借 “壳” 利弊

借“壳”上市大大缩短了公司登陆A股市场的时间。一方面,上市审核实际过长,对于公司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行业周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时会使企业情况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同行巨头竞争激烈,一旦被其他公司抢占先机,获得融资,容易遭受资本力量打压,被同行快速超越甚至吞并。所以时间就是金钱!

当然,借“壳”上市也是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弊端。一方面,上市成本高。在准备“注资”上市的过程中容易信息泄漏,导致壳公司股价上涨,进而增加借壳成本。顺丰当时的借“壳”成本达到17亿之多。另一方面,存在业绩对赌风险,如果达不到业绩对赌,需要用股份补偿;再有,壳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壳公司甚至不惜瞒报债务等真实信息,如果借壳公司不能充分调研,将面对“壳中债”的风险。此外,还有监管,处置上市公司原有资产等问题等等。

说了那么多,相信你已经对借“壳”上市知根知底了。下一篇将重点介绍“注册制”及其对借“壳”上市的影响。


本篇为微信公众号“数据夕拾”财投学堂系列专讲,喜欢请关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投学堂」借壳上市与注册制的恩怨情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