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井区建设

学习型井区建设_第1张图片

第二采油厂西峰采油三区位于庆城县熊家庙乡,于2001年投入开发,是西峰油田开发最早的区块,也是西峰模式创建的先导试验区块。目前共管理油水井614口、站库8座,日产原油725吨,日注水量3750立方米 ,共有员工314人,平均年龄41岁。近年来,针对员工队伍逐步老化、学习能力逐步下降的问题,西峰采油三区以学习型井区创建为抓手,将学习型井区创建与生产实际、队伍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作业区技能专家、技师等培训力量,大力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健全学习、培训、激励的制度和方法体系,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使一线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运行高效顺畅。

一、实施背景

基层井区(班组)是油田的细胞和发展的根基,抓好学习型井区建设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推动井区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近年来,西峰采油三区针对基层井区(班组)对员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井区数字化应用程度不高,员工利益诉求多元化,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给基层井区提升队伍凝聚力提出了挑战,对整体工作的开展造成新的压力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整合创建了一套适合基层生产井区自身发展的“学习型井区(班组)”运行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适应数字化变革的学习型员工队伍,为西峰油田井站发展、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员工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和效果

1、开展岗位每日一题。及时发现员工在日常操作及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缺陷,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员工诉求,掌握培训需求,以此确定《每日一题》学习内容,并渗透到员工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使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促成预期目标实现。同时,鼓励员工自学,激发员工自动自发学习,让员工认识到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休戚相关,意识到“学习型井区(班组)”创建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学习,并逐一完成小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大的目标,真正体现学习培训的效果。

2、开展井区每周一课。按照教学目的和计划,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会什么”的原则,充分依托在聘专家、技师的技术力量,开展“每周一课”集中培训,向员工传授知识与技能,强化理论知识培训。在组织全员“每周一课”集中培训的同时,井区建立对管理人员、站控岗、井控岗、转岗司机等不同层面,以及同一层面不同层次员工的“梯级平台”培训模式。为增强每周一课的趣味性、生动性,每周一课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征集员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共同想办法、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员工现场生产经验分享等方式,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员工拥有健康心态,增进员工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开展班组每旬一练。班组每旬一练紧贴安全生产实际,针对员工在日常检查、维护、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规范操作进行训练,以应急处置、标准化作业程序操作为具体项目,通过员工操作、班组长讲评、员工间互评,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员工安全操作能力。

如西二转井区针对部分油井频发气锁,严重困扰原油生产,员工为此疲于奔波这一问题,兼职教师与员工先后深入现场查找发生频发气锁油井井口套压普遍高于井口回压的原因后,深入开展单元生产技术管理与油井挖潜增效日常培训,在憋、碰、调、校现场流动培训中,让员工判断井筒故障,对气锁和结蜡较严重的油井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利用数字化系统,培训油井功图载荷变化,提升了员工数字化操作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井区员工还创新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井筒故障排除法,使2015年单元油井免修期延长到1450天。

4、员工考评。基层井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学习型井区(班组)员工培训考评管理办法》,对操作员工的岗位综合能力,从工时制考核、技能考核、基本素质测评三个方面考核,并与月度薪酬挂钩。井区每月一考,主要内容以每日一题,每旬一练、每周一课为主,考试成绩按照20%比例纳入个人业绩奖金核算,促使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岗位技能。一季一评,按季度形成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种评价结果,针对性实施层级培训教育,并与用人机制、薪酬考核挂钩,促进井区员工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带动井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二)搭建四平台运行机制,增强员工的岗位自信

1、开设阳光讲台课堂。充分发挥员工特长,让有特长的员工传授对生活、工作的感悟,使每位员工分享团队的正能量,发掘自身价值,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通过阳光讲台减轻员工压力,创造和谐气氛,鼓励员工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2、开展员工找茬经验分享。突出“发展自我”的管理意识,开展“员工找茬经验分享”系列活动,通过收集井站生产现场、设备运行等方面暴露出隐患,以及员工操作习惯性违章抓拍的照片,以多媒体形式展示,让员工相互查找、分析、解决日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习惯性操作存在的问题,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消减安全隐患、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发挥微信公众平台作用。利用微信灵活、实用、亲民的特点,作业区引导各井区建立了“阳光一族、三区这个屯儿、沈思前事”等微信群,作为井区员工加强沟通的“窗口”,使广大员工不仅能够及时通过微信群了解最新的生产动态、重要信息,还能合理建议、解答问题、分享心得,为提高管理效能、激发队伍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建立群发信息、多人探讨、信息分享、紧急告知等方式,发挥其便捷高效的传播优势,为畅通沟通渠道、促进队伍和谐稳定、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4、创建明星师徒平台。为使员工尽快达到岗位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搭建明星师徒平台,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培养目标、管理措施等帮带对子协议。井区对照培养目标,跟踪调查、评估帮带效果,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培养目标实现。通过签订师徒合同,为员工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利用外部资源培养和提高。落实半年一次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师徒帮带对子给予一定奖励,保证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注重基层团队建设内动力,促进岗位员工“四提升”

1、促进员工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日常培训组织过程中,突出员工学习自主性,通过现场操作演练、课堂发言、互动讲课等方式,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收相关知识,同时独立完成某项操作技能演练,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员工开展岗位工作思考、改进和创新创效活动,在井区生产实践中,员工通过思考开展工作,创新创效,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小改小革,技术革新,增强了员工工作创新能力,使人尽其才,把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2、促进个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培训组织中,不但要向员工传授完成各项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且要积极营造和构建围绕数字化操控应用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机制,引导员工分析和解决生产设备故障,增强员工互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在新型劳动组织框架下基层井区员工职业技能比、赶、超竞赛的和谐环境,使员工适应数字化设备应用,促使员工个人职业技能全面提升。

3、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开展“团队作风我该怎么做”、“阳光讲课”、“员工找茬经验分享”等系列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彼此了解沟通,个体与群体互动,激发员工内在情感,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引导员工用心工作,感悟学习生活,发掘自身价值,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协调的团队精神。

2015年,西峰采油三区西二转生产井区立足实际,开展 “团队作风我该怎么做”活动,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充分行使主人翁权利,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建设活动,引导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团队作风聚能量、优质工作保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坚持能者胜任原则,让员工各尽所能,积极干事,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数字化油田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4、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员工,有着不同的职业发展生涯,要让井区每位员工的潜能得到发挥,实现员工自主管理,就要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发挥个人特长,实现“我的人生我做主”,挖掘每名员工蕴藏的巨大潜能,进而对井区的原油生产建设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西峰采油三区西二转井区注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挖掘员工潜力,在员工小家建有“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图,鼓励员工明确个人发展计划和目标,设立“个人生涯发展专栏”,以及“经验分享”、“成绩分享”、“作品展示”等板块。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展示员工“五种能力”(即学习改进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创新能力、标准工作能力),形成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持续提升,指导员工发展进步。

三、实施效果

通过学习型井区的创建,西峰采油三区各项工作均走到了第二采油厂前列,员工队伍呈现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一)生产经营业绩保持良好态势。作为一个开发10多年的油田,西峰采油三区通过学习型井区的创建与实施,使得各项业绩指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原油产量、注水工作和三基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厂前三名,吨原油成本控制在220元/吨,先后获得油田公司模范集体、集团公司绿色站队等荣誉。

(二)员工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不断强化和提升,员工操作习惯更加规范,按标准、按程序作业的职业素养基本形成。近两年来,一批“工匠”得到了认可,15名员工在厂部技术比武中获得奖牌,培养高级技师1名,技师2名,高级工8名,有4名员工选拔为井区干部,8名员工成长为班组长。

 (三)井区独立作战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建立集体分析解决生产问题的渠道和平台,井区团队合力得到强化,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一线岗位员工自主研制的《注水泵连杆总成十字套润滑孔径的改造》、《清蜡球目视化搁置架的设计及应用》、《334注水泵盘根组合法结构的革新》等小改小革项目,获得采油二厂“员工创新创效”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油田公司员工创新创效优秀奖1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型井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