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未成年人巨额充值 游戏公司搞了哪些“猫腻”?

  “孩子利用上网课的机会,拿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还偷偷把扣款短信删掉。”湖南张家界市的黄先生最近很心烦:13 岁的儿子把家长账户里的 1 万多元充值到一款电子游戏中。黄先生家境并不富裕,夫妻俩既生气又心酸。疫情期间,一些未成年人“宅”家沉迷打游戏,瞒着父母充值,家长找网络游戏公司投诉要求退款多数未果。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2019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单次充值金额等都做了规定,但一些游戏商家并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擦边球。

新华视点:未成年人巨额充值 游戏公司搞了哪些“猫腻”?_第1张图片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充值纠纷频发

  黄先生说,发现孩子未经大人许可擅自充值,他联系公司客服要求退款。但公司表示,需要提供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时的视频影像。“本来就是孩子背着父母充值的,怎么会留存影像。”黄先生很无奈。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今年“五一”期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 645 宗网络游戏相关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 360%,其中有 398 宗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家长不知情等问题。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投诉案例中,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5000 元以下的共 268 宗,占比为 67.34%;5000 元至 10000 元之间共 75 宗,占比为 18.84%;10000 元以上的共 55 宗,占比为 13.82%。在 139 宗提及详细年龄的投诉案例中,涉及 14 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达 138 宗,占比为 99.28%。

  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且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 8 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 周岁以上未满 16 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50 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 200 元;16 周岁以上未满 18 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100 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 400 元。

  然而,一些游戏平台疏于管理,未将相应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今年 4 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称,9 款手机游戏可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3 款手机游戏在游客模式下可直接充值消费;4 款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充值金额不受限,且退款流程复杂。

新华视点:未成年人巨额充值 游戏公司搞了哪些“猫腻”?_第2张图片

  揭游戏公司套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制、游客模式可充值

  有关部门已经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等进行了限制,为何未成年人巨额充值的案例还是频频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游戏公司在政策落实上打折扣,对未成年玩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在游戏充值的门槛设置上存在管理疏漏。

  ——未成年玩家可利用第三方平台绕过“实名制”监管。记者使用某安卓系统手机,在应用商城“游戏畅销榜”中下载了多款游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 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 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

  ——无须登录即可在游客模式下直接消费充值。《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但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一款名为《超级火柴人高尔夫》的游戏,无须任何登录或实名制操作,即可在游戏中进行名为“获取钞票”的充值操作。

  此外,记者发现,部分电商平台提供租用游戏账户服务,让未成年玩家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认证步骤。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发现,一些卖家提供“出租经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服务。

  记者选择了一家可以出租游戏《第五人格》苹果账号的商户,并以每小时 3 元的价格成功登录卖家提供的账号,由于租用的账号经过实名认证,在 2 小时的游戏过程中也未被强制下线。记者查阅该账号的登录记录发现,今年 6 月以来,该账号已在国内多个城市、不同设备上登录使用过。

  保护未成年人还需多方合力疏堵结合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不少未成年人充值均是通过记住家长支付密码后支付的。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建议,对于当前游戏中存在的未成年人借助游客模式支付问题,相关游戏公司应尽快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游戏中租借账号的,游戏公司可通过技术手段对频繁更换 IP 地址登录的账号进行限制。

  针对孩子冒充家长玩游戏问题,一些游戏公司也在努力修补漏洞。腾讯公司宣布,自 6 月 17 日起,腾讯游戏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游戏登录和支付环节两种场景发起人脸识别验证,对疑似未成年的用户进行甄别。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锦华认为,目前,各平台上线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都不是防沉迷的万能模式,家长应充分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同时,家庭、学校、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爱,让未成年人多参与现实社会的事务,培养更多元的兴趣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华视点:未成年人巨额充值 游戏公司搞了哪些“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