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

大家好,我是今天来客串的“铜豌豆”。

今天《攻壳机动队》就要在美国上映了,可以预见一大票攻壳粉会去电影院膜拜此片。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张图片

大陆上映要再等7天,无论是原著粉还是电影爱好者,应该都有点等不及了吧……

今年2月,身为攻壳死忠粉的铜豌豆,有幸在派拉蒙小影院里观看了内部试映,现在特意赶在上映前写下这篇,给等不及的各位来点“映前安抚”。

没有重要剧透,大家放心下拉。

这是正文开始的分界线

二月底,我在派拉蒙办公室的小影院里观看了完整版的《攻壳机动队》。

当时整体的完成度已经很高,但部分特效镜头还未最终完成,看懂它除了要对之前《攻壳》动画剧场版有基本认知,还要靠一点想象力。

比如让粉丝满怀憧憬的草雉素子“挣断双臂”那一幕,当时还是简笔画。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2张图片

但这次派拉蒙不必为经典桥段的还原度担心了,在斯嘉丽从摩天大楼反身一跃,以一种毛骨悚然的真人形象再现动画版素子带来的震撼时,我对真人版能否再现动画画面的顾虑基本被打消了。

这样的顾虑当然有存在的原因,毕竟日本动漫拿到好莱坞做成真人电影,基本没有成功案例,无论是《七龙珠》(烂番茄14%)还是《拳皇:春丽传》(烂番茄6%)。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3张图片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4张图片

至于国内票房4亿,烂番茄新鲜度91%的《明日边缘》,虽然票房口碑上佳,但是观众基本对它日系轻小说的出身一无所知。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5张图片

所有翻拍的动漫作品,除了主题内容已经被“剧透”彻底以外,还要面对一大群等着挑错的原著粉丝,要拍好,从来都是困难的。如果《鬼吹灯》《择天记》翻拍的危险指数是99+,《攻壳》的危险指数就应该是个身份证号码。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6张图片

《马太福音》说,“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7:14),这道门拿来形容翻拍也不错(嗯,突然想学押井守装个B)。

日本漫画改编好莱坞真人大电影,《攻壳》之后《铳梦》、《阿基拉》也将陆续登场。相信到那时,翻拍的窄门会因为经验而拓宽。在此之前,《攻壳》是第一次在非亚洲地区,日本动漫题材能以“亿”作观影量计算单位的作品。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7张图片

《攻壳》上映国家及日期

这次好莱坞翻拍《攻壳》,有两个无可回避的最基本“龙门”——

一是,当我们说好莱坞翻拍亚洲作品难的时候,往往会提到东西方世俗文化差异,但关于这点,《攻壳》可能会上升到哲学层面;

二是,二次元作品三次元化不是简单叠个纸气球,再小心翼翼把它按原样吹起来才叫做保留精髓。

然而,就是这么窄小的门口,真人版做得也还算不过不失,细节处有小惊喜

首先是在视觉上,《攻壳》真人版以一种微妙的平衡感遵循了押井守视觉系统里“凌乱而有序”的特点。剧场版中的香港街市在真人版中已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冷色调。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8张图片

导演鲁伯特·桑德斯试图保持视觉统一。

无论是1995年动画版里素子破窗而入、她从床上醒来时身侧小窗透出苍凉的都市楼影,还是2004年动画版女检查师被打开双目时的镜位,这些都被真人版毫无更改地保留了下来。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9张图片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0张图片

毕竟22年过去,曾经的赛博朋克(cyberpunk,带有科技特点以及社会犯罪题材的科幻风格)潮流已不再新鲜,就连香港曾无可比拟的独特影像也已消逝(比如启德机场航班起降会在九龙城上空出现的巨大飞机身影),因此重新创造出更深层的美学吻合点似乎是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攻壳》真人版用新旧技术的融合来达到新的美学契合,比如充满中文字的街头矗立着巨大的VR人形广告牌。再比如,艺伎杀手体现的诡异形象。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1张图片

在“照搬”原作视觉体系上添加流行元素,我个人认为这种融合可以接受。

但鉴于赛博朋克总有类似的部分,第一次看的人也许会因为里面的细节边角而惊呼。但请千万不要说《攻壳》借鉴之前大热的烧脑剧《西部世界》(要知道就连《黑客帝国》都承认从攻壳系列获取灵感)。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2张图片

视觉说完来说故事,《攻壳》到底说了什么?

当人们在讨论《攻壳》的内容时,总有人会像知乎问答一样旁征博引,从《黑客帝国》说到《银翼杀手》。

作为入门者,即使不懂赛博朋克是啥也不用担心,因为《攻壳》讨论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新鲜,人造人、复制人、人工智能这类概念已经成为很多电影电视剧的题材,比如前面提到的《西部世界》,又或者被砍掉的《疑犯追踪》。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3张图片

《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电影版《西部世界》

此前《攻壳》的动画剧场版和《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的确有彼此互文的关系,如果仅从主线剧情入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对人类失望:《银翼》里复制人被追杀,却以更加“人类”的方式拯救了杀手戴克(哈里森·福特 饰),因为他们早就发现戴克也是复制人,这是人类对自身失望和对技术终将反超人类的讽刺。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4张图片

人类和技术融合:剧场版《攻壳》素子作为第一个人类义体人警察(身体由“攻击性机甲外骨壳”构成的人类)追捕罪犯,最终和病毒融合,这是人类面对未来无比强大的技术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案。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5张图片

人类反抗机器最后和解:《黑客帝国》里先知尼奥带领少部分人类反抗成为机器奴隶,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大和谐,反抗是没用的,爸爸再跪我一次。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6张图片

这样看来,《攻壳》剧场版能让人入迷,除了主线讨论的东西在当时看来非常酷炫,还因为它的一系列哲学探讨:

比如如果像卢梭所说,人类因为思考而存在,那当傀儡师(能够入侵人记忆的顶级程序)拥有思考能力之后他是否可以成为“人类”?

又比如笛卡尔认为一个人是灵肉二元的,那义体人只有脑子是“原装”的,假如他的记忆被修改,他还算不算是个人?

还有如果你被修改后已经不是原本的自己,那你是谁?

(撑住,别晕……)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7张图片

那些往往被通俗作品视为票房陷阱的晦涩台词充斥在《攻壳》之中,押井守假设那个时代人人都有外挂数据库可以搜索,所以剧场版台词里充斥着名人金句。对中国粉丝来说,最好玩的就是通过日文台词翻译后再找回中文原句。

比如剧场版《攻壳机动队2:无罪》里那句引用孔子的“寝不尸”(意为睡觉的时候不要像死人一样僵直)。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8张图片

《攻壳机动队2:无罪》

这种类似彩蛋的细节在真人版电影里基本被删除殆尽,桑德斯选择用更通俗的方案来完成《攻壳》。

也许他觉得跟西方观众讲玄学是跟票房为敌,一个照顾票房的商业片需要降低理解门槛,又或者曾经代表着创新和自由的机器,如今被应用到不同的权力争斗和阴谋中,变得更像是个恐怖分子。

桑德斯的世俗化无疑对普通观众理解《攻壳》有益,大家可以嚼着爆米花看完全片而不会产生任何疑问。

真人版用“还俗”的方法来降低理解门槛,是商业片对票房的一种妥协。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19张图片

导演鲁伯特·桑切斯

然而,对一些“攻壳原教旨主义粉”来说,这是在不可原谅的。

一些原本该有的情感表达被好莱坞工厂化了。

还记得1995年第一遍看《攻壳》时,我在中途把vcd暂停下来不敢看完。因为角色的悲剧结局无可避免,而我又真的很不愿意看到对配角的美梦被击碎。

那种被命运束缚的深刻的无力感让人记忆犹新,在真人版中这段情节仅仅只是存在着而已,并无深入刻画。

买票进场的死忠粉并不单单想看动画变成真人的质感,而是这部神作的世界观如何在大荧幕上呈现。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20张图片

然而我仍然会推荐大多数观众进场去观看斯嘉丽的打斗戏码,场面火爆、视觉火爆,这些都已经足以构成“爽片”的要素。

当然,如果电影版《攻壳》会让一些新观众燃起对剧场版的兴趣,这在我看来会更有价值(个人而言,推荐2004版多于1995版)。

最后情怀一下,在2004版中,大教堂的每根豪华立柱上站着一个关公像,那样的世界观和视觉体系无法再复制,导演押井守把燃烧的经费花到让每一个粉丝心醉,也让每一个片商心碎。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21张图片

本文来自毒舌电影APP,想看更多好玩文章的,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

在APP搜索处输入片名,就可以在线看片啦!


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_第2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次元圣经真人化,这次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