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方法:
- 100BaseTX采用4B/5B编码(每4bit就增加1bit的检错码)
- 10BaseTX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PHY芯片,主要是将这些模拟信号进行解码,通过MII等接口,将数字信号传送出去。在解码的过程中,它只是做信号的转换,而不对数字信号进行任何的处理,即使一帧有问题的数据,它也会如实的转发出去。
switch芯片是对帧数据的内容做处理,更新MAC地址列表等等,是先有PHY后有switch。
一颗CMOS制程的芯片工作的时候产生的信号电平总是大于0V的(这取决于芯片的制程和设计需求),但是这样的信号送到100米甚至更长的地方会有很大的直流分量的损失。而且如果外部网线直接和芯片相连的话,电磁感应(打雷)和静电,很容易造成芯片的损坏。再就是设备接地方法不同,电网环境不同会导致双方的0V电平不一致,这样信号从A传到B,由于A设备的0V电平和B点的0V电平不一样,这样会导致很大的电流从电势高的设备流向电势低的设备。
把PHY送出来的差分信号用差模耦合的线圈耦合滤波以增强信号,并且通过电磁场的转换耦合到连接网线的另外一端。这样不但使网线和PHY之间没有物理上的连接而换传递了信号,隔断了信号中的直流分量,还可以在不同0V电平的设备中传送数据。
因此,数据泵主要有一下几点作用:
以88E1111为例,芯片上有6个管脚用于phy的硬件配置,如下图:
同时有一些用于显示当前连接状态的LED相关管脚,可在phy硬复位后以串行的方式发出一组由3个bit构成的编码,对应关系如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连接在phy硬复位后对phy进行配置,包括phy的地址、速率双工自协商功能、使用何种方式与mac连接、物理连接为光口还是电口、管理口的选择、是否使能光口电口自动切换等等的设置。具体内容可参考手册的Table31
其中,phy地址的配置仅能够通过硬件连接实现,无软件途径可修改,因此硬件设计时phy的地址一定要连对。
一般情况下,phy通过硬件配置即可正常使用,当存在一些特殊需求时可通过MIIM或I2C两种方式读写phy内置的寄存器,从而对phy进行配置管理。对phy进行软件配置时也可参考硬件配置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phy的主要功能。主要需要配置的是速率双工自适应、LED灯的显示方式、收发延时,其他配置可根据需求选择。以下内容均以88E1111为例。
phy芯片LED灯的设置可通过寄存器24更改。速率指示灯默认是一一对应的直接指示方式,可通过寄存器24[5:3]配置为组合指示方式,详见手册2.22
用户可根据需求通过管理口自行设置。
88E1111 phy的速率双工自适应状态可通过硬件配置的ANEG一次性配置完全。也可通过软件写寄存器的方式进行修改。
收发延时指在接收或发送数据时,将时钟延时2ns,使数据时钟呈现中间对齐,保证数据采样的准确性。
是否需要收发延时需根据对端具体情况设置,此项设置不可通过硬件配置实现,可通过设置寄存器20的1和7位实现。
88E1111可通过检测光、电口的能量,实现光电口的切换。
光口电口的自动切换功能,可通过硬件配置中的一位:DIS_FC设置;也可通过软件配置寄存器27.15 实现。
*通过查询寄存器27.13,可知当前连接为光口还是电口。
光口,电口的切换还可设置优先项。
例如:
设置优先光口连接后:
当电口比光口优先建立了稳定的连接,而光口上随后检测到了能量,则phy会放弃建立好的电口连接4s,让光口来建立连接。
这一过程必须由软件来设置,phy不可自动完成。当电口建立连接后,若软件查询到光口的寄存器17.4有活动,可根据需求,将寄存器26.11:10设置为光口优先,当光口建立好稳定连接后,再通过软件将寄存器26.11:10设置为00,则可实现上面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
双绞线内部由8根线组成,8根线分为4对,白橙和橙色线相互缠绕组成一对、白绿和绿色、白蓝和蓝色、白棕和棕色各组成一对。双绞线的两端各使用一个RJ45水晶头固定。
双绞线用RJ45水晶头固定之后,如下图所示:
RJ45水晶头中的8个槽位按上图所示的方式进行编号,每个槽位连接双绞线的一根线。直连线上,8根线并不是按照“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的方式排列的,正确的排列方式如下:
RJ45 的槽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线的 颜色 |
白橙 |
橙 |
白绿 |
蓝 |
白蓝 |
绿 |
白棕 |
棕 |
交叉线的一端和直连线的线序一样,另一端则把1-2线对和3-6线对换了位置。这样,交叉线另一端的线序如下:
RJ45 的槽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线的 颜色 |
白绿 |
绿 |
白橙 |
蓝 |
白蓝 |
橙 |
白棕 |
棕 |
直连线的线序是TIA/EIA-568A线序;而交叉线一端是TIA/EIA-568A线序,另一端则是TIA/EIA-568B线序。
早期的以太网hub和计算机可以使用直连线建立连接,这是因为hub端口和计算机网卡的端口是不一样的。计算机网卡上,1和2线用来发送信号,3和6线用来接收信号。Hub端口上,情况恰好相反,1和2线用来接收信号,而3和6线用来发送。计算机网卡端口属于MDI端口,而hub端口则属于MDI-X端口。
早期的以太网hub上,通常有2类端口,即多个连接计算机的端口和一个uplink端口。用来连接计算机的端口是MDI-X端口,而uplink端口则是MDI端口。MDI和MDI-X端口之间,需要使用直连线;而相同类型的端口之间需要使用交叉线。
IEEEStd802.3i-199010Base-T标准提出了MDI和MDI-X的概念。后来,IEEEStd802.3u-1995标准定义的100Base-T4、100Base-TX都继承了这个概念。10BASE-T和100BASE-TX以太网中,4,5,7和8线没有使用。千兆以太网之后,MDI和MDI-X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千兆以太网会用到全部8根线,每根线上都同时进行收发。
现在,绝大多数以太网设备都支持AutomaticMDI/MDI-X,但是在IEEE802.3标准的百兆以太网章节中,并没有看到关于AutomaticMDI/MDI-X的描述。IEEEStd802.3的10M和百兆以太网的章节中,对线序的交叉(crossover)进行了说明。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对接时,建议在中继设备上实现crossover。如果对接双方都实现了内部的crossover,那么就需要在双绞线上作crossover。
在硬件配置时,其中一位是ENA_XC,代表了直连交叉网线的配置。
此处我们对接口配置crossover,那么“ENA_XC”这个选项就配置为“1”。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协商。
软件配置,可通过寄存器16,配置成MDI、MDIX或自动模式。
根据协议要求,1000Mbps需要使用4个差分对进行数据传输,而10Mbps/100Mbps仅需要2个差分对即可完成。
当互相连通的两个phy均支持千兆速率,自协商后结果为千兆,若连通两者的网线是百兆网线,只有两个差分对连通,则会出现ping不通的情况。
Marvell公司推出的phy具有Downshift Feature功能,可使两个千兆phy,在千兆无法使用时协商为可用的10Mbps或100Mbps。
该功能默认处于关闭状态,需要软件配置开启,开启后可设置连接失败的尝试次数。
参考资料:
网口扫盲三-以太网芯片MAC和PHY的关系: https://blog.csdn.net/liufei191010/article/details/81287010
Marvell88E1145PHY芯片的初始化配置: https://blog.csdn.net/kunkliu/article/details/91492105
88E1111数据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