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族——引言和底层技术

最近在看福罗赞教授的TCP/IP协议族一书,书内容比较多,想想还是把一些自认为蛮重要的内容稍微记一下,方便学习:

1)因特网上的大事件:4个结点的ARPANET建立(1969)=》ARPA的主机实现NCP(1970)=》TCP/IP协议族的开发开始(1973)==》UNIX分发到各学校/研究站点(1978)

==》CSNET建立(1981)==》TCP/IP成为ARPANT的正式协议(1983)==》MILNET问世(1983)==》NSFNET建立(1986)==》ARPNET退役,它被NSFNET取代(1990)==》NSFNET又回归到科研网(1995)==》开始出现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这样的公司(1995)。

2)协议和标准:协议就是用以管道通信的一组规则,以规定两个人如何开始对话,怎样使对话继续,怎样结束对话。协议的三个关键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标准:它保证了数据与电信技术与处理过程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互操作性。

3)TCP/IP协议族:原始的TCP/IP协议族定义为建立在硬件基础上的四个软件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不过目前的TCP/IP协议族被认为是一个五层模型。

4)编址:4个级别编址:物理地址(MAC)、逻辑地址(IP)、端口地址(port)、特定应用地址。他们工作在哪个层应该还是很容易的。个人理解MAC地址基本上应用于局域网中,IP地址应用与Internet上,各个网络上计算机进行通信,

端口应用与计算机上,识别计算机上不同的通信程序。

5)IEEE计算机协会启动了一个项目,称为802项目。数据链路层分为两层:逻辑链路层(LLC)和媒体接入层(MAC)。

6)帧格式如下,其中前导8字节是在物理层,从DA开始是数据链路层。64B<=数据链路层帧的长度<=1518B;

802.3帧结构

前导
8字节
DA
6字节
SA
6字节
长度
2字节
数据 CRC
7)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其发展历程为标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s)==>吉比特以太网(1Gbps)==>10G以太网(10Gbps)。

8)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802.15标准定义了蓝牙(bluetooth)技术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

9)点到点广域网:56K调制解调器,DSL技术、电缆调制解调器、T线。还有PPP协议。这些技术不懂,就自己百度了。

10)交换广域网:X.25、帧中继、ATM。不懂百度吧。

11)连接设备:转发器(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不具备过滤功能,只具有转发功能,广播。

                            网桥(二层交换机):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桥可以检查包含在帧中的MAC地址,具有过滤功能。它可以检测目的MAC地址,决定由哪个端口将帧发出去。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路由器可以把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也可以把多个广域网连接起来。

路由器每个接口都有一个一个MAC地址和一个IP地址;路由器只在如下的分组到达时才发挥作用,即分组的物理目的地址与分组抵达时的接口的物理地址相匹配;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要改变分组的物理地址(源MAC,目的MAC)。

如果要细究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可以去51CTO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