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Day7#遇见好书《活着》

今天是2017年4月26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余华的《活着》,分别是利他主义、长大成人和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

利他主义

稻盛和夫在《活法》提出要”以利他之心度人生”,利他之心尽可能扩大,也就自然而然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就能看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余华在中文版的自叙中写道:作家的实名应该上次向人们展示高尚,这是写作的意义,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李尚龙有一段通俗的解释,提到朋友给他的作品和文字的建议是:文字当中应该体现正能量,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提出解决方法。这也是一种利他主义。《活着》中,随着时间的延续,不仅富贵的生活承受着不同形式的痛苦,我们读者也同样经历着痛苦的洗礼,因为我们预先知道结局的不完美,看到彼此努力的活着,痛苦不亚于被增加。但在这痛苦之中,不得不更加珍惜今天看似平淡的生活。

可以不长成大人的样子,但要长大成人。

富贵从一个富家少爷一步步轮入到贫穷的农民,少爷时候的富贵与其是活着不如说是会呼吸的生物,从最后的经历和命运转折,单单从龙二被杀谁又能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当经历家财散尽、父亲突然去世的突变之后,富贵注定要的是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大人,真正的长大成人。

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句话的半句来源于《机壳总动员》,定义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回忆,而是我们 的行为。富贵的命运和经历不禁让我想到重返狼群中的格林的狼崽、海燕一家、可伶的狐狸以及白鹤的伤亡。富贵的悲剧是历史背景下普通人命运的缩影,动物的悲剧不仅源自于自然的残酷更有人类物种的威胁。但从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物竞天择和优胜劣汰使得优质的基因得以保存下来,最终会让某一物种在历史中得以延续,还记得猫爷推荐的一个减肥的励志视频,因为不断的坚持与行动,上帝自然会听见我们的声音,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用行为定义我们自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晨读Day7#遇见好书《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