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

        景德镇和浮梁,两地本是一地。先是景德镇在浮梁县辖内,浮梁大;到了现在,浮梁还是县,景德镇却成了市,浮梁在了景德镇辖内,换成景德镇大了。

        感觉到浮梁不服气。看到浮梁古县衙,号称“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张图片
大石头上红字大书“江南第一衙”

        来由是历史上此衙官封五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厅级,为县制级别最高,就好象是在对景德镇喊话:“你现在算什么,老子当年才叫酷”。

        古衙城门楼前,一条贴地瓷砖字画长廊,全由青花瓷板铺就而成,显摆了1300多年来浮梁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2张图片
这条瓷砖长廊长百余米

        这种多样文化的特别提示,显然也有景德镇唯瓷而已、自己文化要深厚得多的寓意。

        衙内还筑有香山别墅,特别纪念唐代白居易。因为这位号香山的诗人在《琵琶行》中有诗句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进一步证明谈历史渊源和知名度,过去就根本没景德镇什么事。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3张图片
白居易证明,浮梁早年名气大着呢

        设身处地想,浮梁难以割舍对景德镇的历史优越感,还真的可以理解。五品官阶当年,那是什么排场和气象?景德镇当年,不就是一些窑厂和作坊吗?“满面尘灰烟火色”而已。

        景德镇倒没看出来有和浮梁过不去的意思,毕竟是超越了过去,不妨厚道一些。而古浮梁可能也没想到,原先它瞧不起的那些窑厂和作坊,现在可全都是宝贝了,曾经治下的景德镇现在确实有资本为大。在景德镇,考古挖出来的遗址,随便往那里一摊开,就是令人遐想不已的瓷历史和文化的景观。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4张图片
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而再看到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的瓷文化历史及其珍贵藏品,要么联翩兴至,要么目不暇给,满世界瓷的辉煌灿烂,满脑袋都是“景德镇景德镇”,哪还有浮梁什么事?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5张图片

        古衙虽号称第一,却并非世存唯一;瓷都号称第一,也是现存唯一。与景德镇比,浮梁只好而已而已了。

        景德镇真的太了不起了。瓷的辉煌,本质上是火文明的灿烂。由土而陶而瓷,都是因火而发现,再发明,再创造。“烟火色”恰是瓷的根由和魂魄所在。没有景德镇连绵不绝的“烟火色”,就没有瓷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也不可能有瓷文化连绵不绝的惊喜,和瓷制艺琳琅满目的惊艳。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6张图片

        让景德镇为大,瓷的功利使然,实至名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浮梁既与“烟火色”有隔离,以后也别谈瓷,只管卖好属于自己名下的茶就是了,这也是一种实至名归。

        古窑厂和作坊成了宝贝,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如今制烧瓷器的形式全变了,所以,过去的形式和遗存,变成了一种文化稀罕,也就显得越来越珍贵。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7张图片
一字排开的各制式窑

        在景德镇瓷文化博览区,看到各朝代窑的形制,看到保留并表演的作坊制瓷方式,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8张图片
作坊还在演示

        也知道了不少关于瓷历史和制作的一些细节,无不令人兴味盎然。

        宋代的龙窑原来是斜坡而上的,由此而自然产生不同的温差,便可烧出不同的瓷器;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9张图片
宋代龙窑

        烧一次窑,需耗柴百十吨。还必须是松柴,因为松柴燃烧时会有松香松脂溢出,会让釉面油润光亮,据说现代烧制法少了烟火,却也少了油润;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0张图片
柴堆

        装窑装柴很严格,坯件高下左右摆什么地方,柴木多少前后怎么填,燃火点取何处,都有讲究。看一个介绍制瓷工艺的视频,到了装填柴的关口便戛然而止,可知有些东西至今还在保密……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1张图片
还在做演示的窑炉

        去游赏的时候,正赶上一窑炉正在出瓷。工人从中搬出瓷器,到窑口,和着观众的喝彩,一件件举起,跟着哟呵一声,很是热闹。

        就近又观察并了解到一些过去全然不知的细节。原来,瓷器烧制时,都是一件件分别摆放在匣具里的,这样,瓷器才可避开烟尘,而只得火温或者传说的松柴中特有的松香和松油;每件瓷器从匣中取出,都有高温熔流而留下的不规则底座,需要再加工,才会有底座规则的瓷成品;即使同样的坯件,烧出来色彩也有区别。当时就看见有一件瓷器,和同制式的其他制品比较,明显的色彩不一样。统一色是那种凝重的紫色,而这件瓷器却是似透着白雾有些层次和深浅变化的迷幻紫,工人拿出来时就很是兴奋,特别地多哟呵了好几声。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2张图片
这件瓷器感觉与众不同

        当场有人问价,答说是五万,引起现场一片啧啧声。

        这种需要大量耗材的传统窑炉法,作为一种文化保留节目,现在每个月只许烧一次,而且每一窑烧出来,制品成功率,不会超过百分之八十五。能够现场感受,从中又获知不少,也是幸运。

        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趋近细看说明,原来是景德镇出的一位窑神。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3张图片

        这位窑神本姓童名宾,明万历年间真实存在过人,一名普普通通的窑工。传说一时总烧不出好瓷,被官家逼迫急了,这位窑工怒而蹈于窑火之中,随着他的身形融于窑火,果然出了好瓷,且再不间断。人们相信,这是神,借了童宾的名和形来帮助烧窑制瓷的,从此供奉他起来,也再不间断。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4张图片
神话了的窑神董宾

        在中国,把人造为神,并不稀奇。譬如财神,造出好几个,还有八仙等等。稀奇的是,这位窑神本是一介平凡普通窑工,远比不得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公出身显赫,也远比不得八仙各有神通。而且,他这个神,还是官家给逼出来的,不是官家高高兴兴捧出来的,这就稀奇。当时逼急他的那官,八九不离十是浮梁县衙差使来的,世间身份地位也远比他高吧?这官肯定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就给人间逼出一位神来。这和古代浮梁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屈居景德镇名下,大约也是一个道理。

        其实,说稀奇,也不稀奇。所有的神,无非都是循着世人的功利而来。财神寄托着人们发财的功利之心;而八仙,则寄托着世人长生不老和过海工夫的功利之欲。若说这位窑神,寄托的就是制瓷的功利诉求。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5张图片
题词清督瓷官唐英甚推崇窑神

        把瓷文化展示看了,心里明白,归根结底,还是人自己了不起,并没有神什么事。那么,景德镇人为什么非要造个神出来顶礼膜拜?难道是为了PK浮梁?是不是说,你浮梁官再多再大,难道还能比神更厉害不成?我想应该不至于。还是要怪人不自信,有功利之心。人若自信,淡泊功利,神哪里还有来路?

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_第16张图片
还应再有“人是奇迹”四字

        进而观之,浮梁与景德镇之辖属关系变异,归根结底也在于功利二字。功利之心,世皆有之;名头儿大小,功利此一时彼一时也。世道本来如此,一贯如此,浮梁应该心平气和,不服气也没办法。如今,景德镇人家就是大。毕竟,瓷都,瓷文化,功利强劲,正厉害着呢。

        我为景德镇瓷窑写下这样四句:名瓷出名窑,要在制与烧。泥土化神奇,总是人伟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梁和景德镇—-赣北行游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