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23:拈花微笑传法迦叶

第八章 前景:科学的新起点

约翰·迪利在本章中进一步辨析索绪尔的符号论与符号学的差异。

1

若打算解释为什么能指/所指的任意性关联能够形成一个符号,就必须考虑这种三价性。

索绪尔的符号学,约翰·迪利称之为符号论,但我仍称之为符号学,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孩子在纸上花了一个圆,他想表达的是太阳,但是这个圆可以被理解为很多与之类似的内容。这里太阳即这个圆的所指,其它内容可以理解为能指。这个过程并没有展示符号的形成过程——为什么这个孩子画圆来表示太阳?为什么其他人看到圆想到的是其它,比如圆规、轮胎等?

如果按照北美学派的理论,从乌云到下雨到淋雨的经验,乌云的直接对象是雨,诠释项是淋雨的经验,淋雨的效果为生物建立起一种与雨的新关系,对于淋雨的经验来说,乌云成为雨的符号。这展示的是符号的形成过程。

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淋雨的经验,符号与对象的联系就无从产生。这里的联系当然是符号学上的联系,不是物理世界的联系。

对于那个孩子来说,作为符号的圆形与作为对象的太阳,是通过哪个诠释项来产生联系?太阳圆圆的?

无论如何,从上述例子的不同角度切入,可以看到索绪尔与皮尔斯的差异。前者在使用或实践上会容易很多。

2

索绪尔的所指,约翰·迪利定义为它是心理现实,即概念,可能会具备一个物理的实例,也可能不会。

概念本身是一种心理现实,即所谓“主观概念或心智词语”,其本身已经规定性地是一个心理的符号载体,是一种支持与对象的关系的“灵魂的激情”;这个对象无法省约地既有别于这个概念,也有别于以诠释项——符号载体与意指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基部——的方式生成这个概念的心智。

对象有别于概念,也有别于以诠释项的方式生成这个概念的心智。诠释项是符号载体与意指对象关系的基部。

这个基础部分确实可以转换成一个声音或者标记,此时口头或书面的“词语”就成为“能指/所指”关系的一个诠释项。

有点字典或词典的感觉。

但约翰·迪利说这样就形成了另一个符号-对象-诠释项的三价体。什么意思?

诠释项(例如写出来后)本身相对于原先那个对象被外化和对象化,从而能够独立地充当原先的所指或意指对象的符号载体。

这是个有意思的悖论。悉达多大概懂这个道理。诠释项说出来或写下来后,就成为符号载体。原来脑海中的符号载体也就是概念,此时反而成为解释项,解释写下来的诠释项。

这样的转变完成后,原先的所指或者意指对象依然既可以充当符号关系中的概念/表达这一关联的诠释项,也可以充当以或者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或者其观念对应物为对象——所指——的符号载体;依此变化无穷。

这样的无穷变化看起来有点绕。

我画了一个符号,你看不懂,于是我把诠释说出来或者写下来。以写下来为例,写下来的文字本身就是符号,这符号就是我想表达内容的符号载体。原先我想表达的概念又变成是这个符号载体的诠释项。

悉达多拈花微笑传法迦叶,大概就是不想变化无穷吧。不发一言,不着文字,心有灵犀。写成文字,方便流布,但能够正确诠释它的人圆寂之后,分宗裂派是常事了。

打完,收工。

#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23:拈花微笑传法迦叶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23:拈花微笑传法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