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一)jvm结构 & 类加载 & 双亲委托模型

参考文档:

jvm内幕-java虚拟机详解:http://www.importnew.com/17770.html

常量池:https://www.jianshu.com/p/c7f47de2ee80

字节码执行引擎:http://www.cnblogs.com/deman/p/5489895.html

一、JVM结构(jdk1.7)

jvm (一)jvm结构 & 类加载 & 双亲委托模型_第1张图片

 

      可以看出,JVM主要由类加载器子系统运行时数据区(内存空间)、执行引擎以及与本地方法接口等组成。其中运行时数据区又由方法区、堆、Java栈、PC寄存器、本地方法栈组成。在内存空间中方法区和堆是所有Java线程共享的,而Java栈、本地方法栈、PC寄存器则由每个线程私有,这会引出一些问题,后文会进行具体讨论。
      众所周知,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的特性,这也是由JVM来实现的。更准确地说,是Sun利用JVM在不同平台上的实现帮我们把平台相关性的问题给解决了,这就好比是HTML语言可以在不同厂商的浏览器上呈现元素(虽然某些浏览器在对W3C标准的支持上还有一些问题)。同时,Java语言支持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来实现本地方法的调用,但是需要注意到,如果你在Java程序用调用了本地方法,那么你的程序就很可能不再具有跨平台性,即本地方法会破坏平台无关性  

二、类加载器子系统(Class Loader)    

     类加载器子系统负责加载编译好的.class字节码文件,并装入内存,使JVM可以实例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加载后的类。JVM的类加载子系统支持在运行时的动态加载,动态加载的优点有很多,例如可以节省内存空间、灵活地从网络上加载类,动态加载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通过命名空间的分隔来实现类的隔离,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1、ClassLoader的分类: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Bootstrp加载器是用C++语言写的,它是在Java虚拟机启动后初始化的,它主要负责加载%JAVA_HOME%/jre/lib,-Xbootclasspath参数指定的路径以及%JAVA_HOME%/jre/classes中的类。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 Bootstrp loader加载ExtClassLoader,并且将ExtClassLoader的父加载器设置为Bootstrploader.ExtClassLoader是用Java写的,具体来说就是 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ExtClassLoader主要加载%JAVA_HOME%/jre/lib/ext,此路径下的所有classes目录以及java.ext.dirs系统变量指定的路径中类库。
    • 系统类加载器(System Class Loader):Bootstrp loader加载完ExtClassLoader后,就会加载AppClassLoader,并且将AppClassLoader的父加载器指定为 ExtClassLoader。AppClassLoader也是用Java写成的,它的实现类是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另外我们知道ClassLoader中有个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此方法返回的正是AppclassLoader.AppClassLoader主要负责加载classpath所指定的位置的类或者是jar文档,它也是Java程序默认的类加载器。
    • 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User Defined Class Loader):由用户自定义类的加载规则,可以手动控制加载过程中的步骤

2、双亲委托模型:

某个特定的类加载器在接到加载类的请求时,首先将加载任务委托给父类加载器,依次递归,如果父类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功返回;只有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此加载任务时,才自己去加载

jvm (一)jvm结构 & 类加载 & 双亲委托模型_第2张图片
双亲委托模型的意义:

1、允许出现相同的类字节码,但是由于类的唯一性由字节码+类加载器组成,所以属于不同的类
2、防止有恶意的类冒充自己在核心包(例如java.lang)下的类,由于它无法被启动类加载器加载,也造成不了危害

Java虚拟机的第一个类加载器是Bootstrap,这个加载器很特殊,它不是Java类,因此它不需要被别人加载,它嵌套在Java虚拟机内核里面,也就是JVM启动的时候Bootstrap就已经启动,它是用C++写的二进制代码(不是字节码),它可以去加载别的类
这也是我们在测试时为什么发现System.class.getClassLoader()结果为null的原因,这并不表示System这个类没有类加载器,而是它的加载器比较特殊,是BootstrapClassLoader,由于它不是Java类,因此获得它的引用肯定返回null

类加载器与类的唯一性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是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通俗的说,JVM中两个类是否“相等”,首先就必须是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虚拟机加载,只要类加载器不同,那么这两个类必定是不相等的。
这里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Class对象的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情况

3、ClassLoader的工作原理
    类加载分为装载、链接、初始化三步
a.装载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和ClassLoader加载类,主要是将指定的.class文件加载至JVM。当类被加载以后,在JVM内部就以“类的全限定名+ClassLoader实例ID”来标明类。
        在内存中,ClassLoader实例和类的实例都位于堆中,它们的类信息都位于方法区

        加载类的开放性

虚拟机规范并没有指明二进制字节流要从一个Class文件获取,或者说根本没有指明从哪里获取、怎样获取。这种开放使得Java在很多领域得到充分运用,例如:
    从ZIP包中读取,这很常见,成为JAR,EAR,WAR格式的基础
    从网络中获取,最典型的应用就是Applet
    运行时计算生成,最典型的是动态代理技术,在java.lang.reflect.Proxy中,就是用了ProxyGenerator.generateProxyClass来为特定接口生成形式为“*$Proxy”的代理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有其他文件生成,最典型的JSP应用,由JSP文件生成对应的Class类

b.链接
        链接的任务是把二进制的类型信息合并到JVM运行时状态中去
        链接分为以下三步:

    • 验证:校验.class文件的正确性,确保该文件是符合规范定义的,并且适合当前JVM使用
    • 准备: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初始值。这里的初始值并不是初始化的值,而是数据类型的默认零值。当这个类变量同时也被final修饰,那么在编译时,就会直接为这个常量赋上目标值
    • 解析(可选):主要是把类的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解析为直接引用,这一步可以在用到相应的引用时再解析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
        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够无歧义的定位到目标即可。例如,在Class文件中它以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等类型的常量出现。符号引用与虚拟机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加载到内存中。在Java中,一个java类将会编译成一个class文件。在编译时,java类并不知道所引用的类的实际地址,因此只能使用符号引用来代替。比如org.simple.People类引用了org.simple.Language类,在编译时People类并不知道Language类的实际内存地址,因此只能使用符号org.simple.Language(假设是这个,当然实际中是由类似于CONSTANT_Class_info的常量来表示的)来表示Language类的地址。各种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能接受的符号引用都是一致的,因为符号引用的字面量形式明确定义在Java虚拟机规范的Class文件格式中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可以是
      (1)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比如,指向“类型”【Class对象】、类变量、类方法的直接引用可能是指向方法区的指针)
      (2)相对偏移量(比如,指向实例变量、实例方法的直接引用都是偏移量)
      (3)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
      直接引用是和虚拟机的布局相关的,同一个符号引用在不同的虚拟机实例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一般不会相同。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被加载入内存中了

c.初始化     

在准备阶段,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在初始化阶段,则是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的主观计划区初始化类变量和其   他资源。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了有4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加载,验证,准备必须在此之前完成)
  1)当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时,当读取或者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的除外)时,以及当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时(比如构造方法就是静态方法),如果类未初始化,则需先初始化
  2)通过反射机制对类进行调用时,如果类未初始化,则需先初始化
  3)当初始化一个类时,如果其父类未初始化,先初始化父类
  4)用户指定的执行主类(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在虚拟机启动时会先被初始化

三、Java栈(Java Stack)

    Java栈由栈帧组成,一个帧对应一个方法调用。调用方法时压入栈帧,方法返回时弹出栈帧并抛弃。Java栈的主要任务是存储方法参数、局部变量、中间运算结果,并且提供部分其它模块工作需要的数据。前面已经提到Java栈是线程私有的,这就保证了线程安全性,使得程序员无需考虑栈同步访问的问题,只有线程本身可以访问它自己的局部变量区。
    它分为三部分:局部变量区、操作数栈、帧数据区。

  • 局部变量区

        局部变量区是以字长为单位的数组,在这里,byte、short、char类型会被转换成int类型存储,除了long和double类型占两个字长以外,其余类型都只占用一个字长。特别地,boolean类型在编译时会被转换成int或byte类型,boolean数组会被当做byte类型数组来处理。局部变量区也会包含对象的引用,包括类引用、接口引用以及数组引用。
        局部变量区包含了方法参数和局部变量,此外,实例方法隐含第一个局部变量this,它指向调用该方法的对象引用。对于对象,局部变量区中永远只有指向堆的引用

  • 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也是以字长为单位的数组,但是正如其名,它只能进行入栈出栈的基本操作。在进行计算时,操作数被弹出栈,计算完毕后再入栈

  • 帧数据区

        帧数据区的任务主要有:
        a.记录指向类的常量池的指针,以便于解析
        b.帮助方法的正常返回,包括恢复调用该方法的栈帧,设置PC寄存器指向调用方法对应的下一条指令,把返回值压入调用栈帧的操作数栈中
        c.记录异常表,发生异常时将控制权交由对应异常的catch子句,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catch子句,会恢复调用方法的栈帧并重新抛出异常
    局部变量区和操作数栈的大小依照具体方法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调用方法时会从方法区中找到对应类的类型信息,从中得到具体方法的局部变量区和操作数栈的大小,依此分配栈帧内存,压入Java栈

栈上分配
JVM允许将线程私有的对象打散分配在栈上,而不是分配在堆上。分配在栈上的好处是可以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自行销毁,而不需要垃圾回收器的介入,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栈上分配的一个技术基础是进行逃逸分析,逃逸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对象的作用域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函数体。另一个是标量替换,允许将对象打散分配在栈上,比如若一个对象拥有两个字段,会将这两个字段视作局部变量进行分配
  只能在server模式下才能启用逃逸分析,参数-XX:DoEscapeAnalysis启用逃逸分析,参数-XX:+EliminateAllocations开启标量替换(默认打开)。在JDK 6u23版本之后,HotSpot中默认就开启了逃逸分析,可以通过选项-XX:+PrintEscapeAnalysis查看逃逸分析的筛选结果

标量替换
Java虚拟机中的原始数据类型(int,long等数值类型以及reference类型等)都不能再进一步分解,它们就可以称为标量。相对的,如果一个数据可以继续分解,那它称为聚合量,Java中最典型的聚合量是对象。如果逃逸分析证明一个对象不会被外部访问,并且这个对象是可分解的,那程序真正执行的时候将可能不创建这个对象,而改为直接创建它的若干个被这个方法使用到的成员变量来代替。拆散后的变量便可以被单独分析与优化,
可以各自分别在栈帧或寄存器上分配空间,原本的对象就无需整体分配空间了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
逃逸分析的基本行为就是分析对象动态作用域: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它可能被外部方法所引用,称为方法逃逸。甚至还有可能被外部线程访问到,譬如赋值给类变量或可以在其他线程中访问的实例变量,称为线程逃逸。
方法逃逸的几种方式如下:

public class EscapeTest {
    public static Object obj;
    public void globalVariableEscape() {  // 给全局变量赋值,发生逃逸
        obj = new Object();
    }
    public Object methodEscape() {  // 方法返回值,发生逃逸
        return new Object();
    }
    public void instanceEscape() {  // 实例引用发生逃逸
        test(this); 
    }
}
View Code

 

四、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

    本地方法栈类似于Java栈,主要存储了本地方法调用的状态。在Sun JDK中,本地方法栈和Java栈是同一个

五、方法区(Method Area)

方法区存储的是每个class的信息:
1.类加载器引用(classLoader)
2.运行时常量池
所有常量、字段引用、方法引用、属性
3.字段数据
每个方法的名字、类型(如类的全路径名、类型或接口) 、修饰符(如public、abstract、final)、属性
4.方法数据
每个方法的名字、返回类型、参数类型(按顺序)、修饰符、属性
5.方法代码
每个方法的字节码、操作数栈大小、局部变量大小、局部变量表、异常表和每个异常处理的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代码处理在程序计数器中的偏移地址、被捕获的异常类的常量池索引
    可见类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方法区中。由于方法区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所以必须保证线程安全,举例来说,如果两个类同时要加载一个尚未被加载的类,那么一个类会请求它的ClassLoader去加载需要的类,另一个类只能等待而不会重复加载
    此外为了加快调用方法的速度,通常还会为每个非抽象类创建私有的方法表,方法表是一个数组,存放了实例可能被调用的实例方法的直接引用。方法表对于多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参照《浅谈多态机制的意义及实现》一文中“多态的实现”一节。
    在Sun JDK中,方法区对应了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默认最小值为16MB,最大值为64MB

方法区特点:

1.方法区是线程安全的。由于所有的线程都共享方法区,所以,方法区里的数据访问必须被设计成线程安全的。例如,假如同时有两个线程都企图访问方法区中的同一个类,而这个类还没有被装入JVM,那么只允许一个线程去装载它,而其它线程必须等待
2.方法区的大小不必是固定的,JVM可根据应用需要动态调整。同时,方法区也不一定是连续的,方法区可以在一个堆(甚至是JVM自己的堆)中自由分配
3.方法区也可被垃圾收集,当某个类不在被使用(不可触及)时,JVM将卸载这个类,进行垃圾收集

永久代:

绝大部分 Java 程序员应该都见过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这个异常。这里的 “PermGen space”其实指的就是方法区。不过方法区和“PermGen space”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 JVM 的规范,而后者则是 JVM 规范的一种实现,并且只有 HotSpot 才有 “PermGen space”,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机,如 JRockit(Oracle)、J9(IBM) 并没有“PermGen space”

-Xnoclassgc 关闭方法区gc

jdk1.8进阶:

        永久代移除,新增元空间

  元空间的本质和永久代类似,都是对JVM规范中方法区的实现。不过元空间与永久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并不在虚拟机中,而是使用本地内存。因此,默认情况下,元空间的大小仅受本地内存限制,但可以通过以下参数来指定元空间的大小:

  -XX:MetaspaceSize,初始空间大小,达到该值就会触发垃圾收集进行类型卸载,同时GC会对该值进行调整:如果释放了大量的空间,就适当降低该值;如果释放了很少的空间,那么在不超过MaxMetaspaceSize时,适当提高该值
  -XX:MaxMetaspaceSize,最大空间,默认是没有限制的

  除了上面两个指定大小的选项以外,还有两个与 GC 相关的属性:
  -XX:Min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小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分配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XX:Max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大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释放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优势:

解决1.7永久代的问题如下:
    1)它的大小是在启动时固定好的——很难进行调优。-XX:MaxPermSize,设置成多少好呢?
    2)HotSpot的内部类型也是Java对象:它可能会在Full GC中被移动,同时它对应用不透明,且是非强类型的,难以跟踪调试,还需要存储元数据的元数据信息(meta-metadata)。
    3)简化Full GC:每一个回收器有专门的元数据迭代器
    4)可以在GC不进行暂停的情况下并发地释放类数据
    5)使得原来受限于持久代的一些改进未来有可能实现

六、堆(Heap)
    堆用于存储对象实例以及数组值。堆中有指向类数据的指针,该指针指向了方法区中对应的类型信息。堆中还可能存放了指向方法表的指针。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所以在进行实例化对象等操作时,需要解决同步问题。此外,堆中的实例数据中还包含了对象锁,并且针对不同的垃圾收集策略,可能存放了引用计数或清扫标记等数据。
    在堆的管理上,Sun JDK从1.2版本开始引入了分代管理的方式。主要分为新生代、旧生代。分代方式大大改善了垃圾收集的效率。

jvm (一)jvm结构 & 类加载 & 双亲委托模型_第3张图片

  • 新生代(New Generation)

        大多数情况下新对象都被分配在新生代中,新生代由Eden Space和两块相同大小的Survivor Space组成,后两者主要用于Minor GC时的对象复制
        TLAB

     TLAB的全称是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即线程本地分配缓存区,这是一个线程专用的内存分配区域
由于对象一般会分配在堆上,而堆是全局共享的。因此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线程在堆上申请空间。因此,每次对象分配都必须要进行同步(虚拟机采用CAS配上失败重试的方式保证更新操作的原子性),而在竞争激烈的场合分配的效率又会进一步下降。JVM使用TLAB来避免多线程冲突,在给对象分配内存时,每个线程使用自己的TLAB,这样可以避免线程同步,提高了对象分配的效率。
     TLAB本身占用eEden区空间,在开启TLAB的情况下,虚拟机会为每个Java线程分配一块TLAB空间。参数-XX:+UseTLAB开启TLAB,默认是开启的。TLAB空间的内存非常小,缺省情况下仅占有整个Eden空间的1%,当然可以通过选项-XX:TLABWasteTargetPercent设置TLAB空间所占用Eden空间的百分比大小。
由于TLAB空间一般不会很大,因此大对象无法在TLAB上进行分配,总是会直接分配在堆上。TLAB空间由于比较小,因此很容易装满。比如,一个100K的空间,已经使用了80KB,当需要再分配一个30KB的对象时,肯定就无能为力了。这时虚拟机会有两种选择,第一,废弃当前TLAB,这样就会浪费20KB空间;第二,将这30KB的对象直接分配在堆上,保留当前的TLAB,这样可以希望将来有小于20KB的对象分配请求可以直接使用这块空间。实际上虚拟机内部会维护一个叫作refill_waste的值,当请求对象大于refill_waste时,会选择在堆中分配,若小于该值,则会废弃当前TLAB,新建TLAB来分配对象。这个阈值可以使用TLABRefillWasteFraction来调整,它表示TLAB中允许产生这种浪费的比例。默认值为64,即表示使用约为1/64的TLAB空间作为refill_waste。默认情况下,TLAB和refill_waste都会在运行时不断调整的,使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如果想要禁用自动调整TLAB的大小,可以使用-XX:-ResizeTLAB禁用ResizeTLAB,并使用-XX:TLABSize手工指定一个TLAB的大小。
-XX:+PrintTLAB可以跟踪TLAB的使用情况。一般不建议手工修改TLAB相关参数,推荐使用虚拟机默认行为

  • 老生代(Old Generation/Tenuring Generation)

        在新生代中存活时间较久的对象将会被转入老生代,老生代进行垃圾收集的频率没有新生代高

  • 永久区(1.7在堆上)(java8被移到了一个与堆不相连的本地内存区域,元空间)

七、执行引擎
    执行引擎是JVM执行Java字节码的核心,执行方式主要分为解释执行、编译执行、自适应优化执行、硬件芯片执行方式。
    JVM的指令集是基于栈而非寄存器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指令尽可能紧凑,便于快速地在网络上传输(别忘了Java最初就是为网络设计的),同时也很容易适应通用寄存器较少的平台,并且有利于代码优化,由于Java栈和PC寄存器是线程私有的,线程之间无法互相干涉彼此的栈。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JVM执行引擎实例。
    JVM指令由单字节操作码和若干操作数组成。对于需要操作数的指令,通常是先把操作数压入操作数栈,即使是对局部变量赋值,也会先入栈再赋值。注意这里是“通常”情况,之后会讲到由于优化导致的例外
    1、解释执行
        和一些动态语言类似,JVM可以解释执行字节码。Sun JDK采用了token-threading的方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解释执行中有几种优化方式:
            a.栈顶缓存
            将位于操作数栈顶的值直接缓存在寄存器上,对于大部分只需要一个操作数的指令而言,就无需再入栈,可以直接在寄存器上进行计算,结果压入操作数站。这样便减少了寄存器和内存的交换开销。
            b.部分栈帧共享
            被调用方法可将调用方法栈帧中的操作数栈作为自己的局部变量区,这样在获取方法参数时减少了复制参数的开销。
            c.执行机器指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JVM会执行机器指令以提高速度。
    2、编译执行
        为了提升执行速度,Sun JDK提供了将字节码编译为机器指令的支持,主要利用了JIT(Just-In-Time)编译器在运行时进行编译,它会在第一次执行时编译字节码为机器码并缓存,之后就可以重复利用。Oracle JRockit采用的是完全的编译执行。
    3、自适应优化执行
        自适应优化执行的思想是程序中10%~20%的代码占据了80%~90%的执行时间,所以通过将那少部分代码编译为优化过的机器码就可以大大提升执行效率。自适应优化的典型代表是Sun的Hotspot VM,正如其名,JVM会监测代码的执行情况,当判断特定方法是瓶颈或热点时,将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把该方法的字节码编译为极度优化的、静态链接的C++代码。当方法不再是热区时,则会取消编译过的代码,重新进行解释执行。
        自适应优化不仅通过利用小部分的编译时间获得大部分的效率提升,而且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时刻监测,对内联代码等优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面向对象的多态性,一个方法可能对应了很多种不同实现,自适应优化就可以通过监测只内联那些用到的代码,大大减少了内联函数的大小。
        Sun JDK在编译上采用了两种模式:Client和Server模式。前者较为轻量级,占用内存较少。后者的优化程序更高,占用内存更多。

可配置:32位的虚拟机在%JAVA_HOME%/jre/lib/i386/jvm.cfg
              64位的虚拟机在%JAVA_HOME%/jre/lib/amd64/jvm.cfg
        在Server模式中会进行对象的逃逸分析,即方法中的对象是否会在方法外使用,如果被其它方法使用了,则该对象是逃逸的。对于非逃逸对象,JVM会在栈上直接分配对象(所以对象不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线程获取对象会更加快速,同时当方法返回时,由于栈帧被抛弃,也有利于对象的垃圾收集。Server模式还会通过分析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同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Sun JDK 6引入的Biased Locking机制
        此外,执行引擎也必须保证线程安全性,因而JMM(Java Memory Model)也是由执行引擎确保的

HotSpot

提起HotSpot VM,相信所有Java程序员都知道,它是Sun JDK和OpenJDK中所带的虚拟机,也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Java虚拟机。
但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的是,这个目前看起来“血统纯正”的虚拟机在最初并非由Sun公司开发,而是由一家名为“Longview Technologies”的小公司设计的;
甚至这个虚拟机最初并非是为Java语言而开发的,它来源于Strongtalk VM,
而这款虚拟机中相当多的技术又是来源于一款支持Self语言实现“达到C语言50%以上的执行效率”的目标而设计的虚拟机,
Sun公司注意到了这款虚拟机在JIT编译上有许多优秀的理念和实际效果,在1997年收购了Longview Technologies公司,从而获得了HotSpot VM。

HotSpot VM既继承了Sun之前两款商用虚拟机的优点(如前面提到的准确式内存管理),也有许多自己新的技术优势,
如它名称中的HotSpot指的就是它的热点代码探测技术(其实两个VM基本上是同时期的独立产品,HotSpot还稍早一些,HotSpot一开始就是准确式GC,
而Exact VM之中也有与HotSpot几乎一样的热点探测。
为了Exact VM和HotSpot VM哪个成为Sun主要支持的VM产品,在Sun公司内部还有过争论,HotSpot打败Exact并不能算技术上的胜利),
HotSpot VM的热点代码探测能力可以通过执行计数器找出最具有编译价值的代码,然后通知JIT编译器以方法为单位进行编译。
如果一个方法被频繁调用,或方法中有效循环次数很多,将会分别触发标准编译和OSR(栈上替换)编译动作。
通过编译器与解释器恰当地协同工作,可以在最优化的程序响应时间与最佳执行性能中取得平衡,而且无须等待本地代码输出才能执行程序,
即时编译的时间压力也相对减小,这样有助于引入更多的代码优化技术,输出质量更高的本地代码。

在2006年的JavaOne大会上,Sun公司宣布最终会把Java开源,并在随后的一年,陆续将JDK的各个部分(其中当然也包括了HotSpot VM)在GPL协议下公开了源码,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OpenJDK。这样,HotSpot VM便成为了Sun JDK和OpenJDK两个实现极度接近的JDK项目的共同虚拟机。

在2008年和2009年,Oracle公司分别收购了BEA公司和Sun公司,这样Oracle就同时拥有了两款优秀的Java虚拟机:JRockit VM和HotSpot VM。
Oracle公司宣布在不久的将来(大约应在发布JDK 8的时候)会完成这两款虚拟机的整合工作,使之优势互补。
整合的方式大致上是在HotSpot的基础上,移植JRockit的优秀特性,譬如使用JRockit的垃圾回收器与MissionControl服务,
使用HotSpot的JIT编译器与混合的运行时系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mei0/p/504545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jvm (一)jvm结构 & 类加载 & 双亲委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