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共读分享第2天
为了自己成长,我承诺每日必打卡。
雨露卡第(27)天 【晓梦蝶舞】
1、学习主题:【第3章:无法丢弃~第4章:与物品间的关系】
2、我的收获:
从第3章到第4章内容中学习到了“断舍离”的真正意义和神奇功效 收获细节如下: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三个浓缩的汉字竟有如此大的驱动力,真是令人感叹万分。“断舍离是没有错的”——自己内心藏着的对断舍离“默然的确信感”能得
随着这一概念社会认知度的提升,逐渐开始有一大部分人将其简单理解成“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呗,图个痛快”,每当听到这种说法,
因为,断舍离的奥义并非在此。
实际上,“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
橱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家里随处堆积的废品破烂,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本书也将详细地介绍如何才能走上这条“怡然之路”, “断舍离”的目标即是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怡然自得”是个好词。人生路上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驱走乌云,重现晴空,人生才会变得阳光明媚、春风快意。
而“断舍离”的真义就是指导我们如何避开乌云,如何把心头的乌云赶走。
市面上流行很多成功学、幸福学的方法,而断舍离则是在告诉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之前,如何保持怡然从容的心态。
如何才能保持好心态呢?好心态并不是只言片语的形而上的学问,它是通过具象化的“实物”获得的体验。
“断舍离”并非仅仅是处理废品杂物。它带有让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本书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以集大成的形式,将“断舍离”的精髓总结其中。那些“只知道断舍离的含义,不懂断舍离的价值”的读者,还有“仅仅知道如何对杂物做到断舍离,却不知道断舍离更深层意义”的读者,可以阅读本书,学习放手无用之物的方法,深刻感受“断舍离”真正的奥义所在。
可能依然是流行的刻板印象:
断舍离=清理杂物
或是:
狠心放手不舍得“扔掉”的东西
也许人们贪图“断舍离”的新鲜感,去完全替代掉听上去并不美好的“抛弃”一词。然而,我始终坚持的观念则是: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
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从空间、工作、人际关系等人生方方面面,体验过动态变化的断舍离实践者共同的感受。
为什么断舍离拥有如此深刻神奇的力量呢?
作者终于找到了一个简单却能诠释其本质的字。它也成了我撰写本书的动机。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甚至有些让人失望的简单的字:
“出”
没有“抛弃”听起来那么苦涩,没有“放手”听起来那么哀伤。
笔画简洁、立场不偏不倚、浑然天成。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
用人体学来比喻的话,也许会更容易理解。
假如一个人长时间进食但是不排便,也就是长时间便秘,不难想象他的心情多么糟糕。人作为生物,一定要遵守规律——摄取食物,消化后吸收营养转化为能量,再排出废物——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就是所谓的“生命机制”。
进,则出。
出,则进。
然后,再出。
这一简单的生命机制隐藏着巨大的力量:
左右人生。
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
回归本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3、我的行动:
1、从思想层面理清我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把我这个主体放在物品之上,以我为中心进行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再次的确认和清理以及告别;
2、彻底告别不配得心理,找到自己无法丢弃的心理根源。
3、把物品进行归类,无用的进行清理和丢弃,有用的赠予他人或是寄到贫困山区资助给需要这些物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