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MPLS概述
47.1.1    午夜航船
在传统的传输模型中,通常采用的一种重叠的模型,  例如IPoverATM,在ATM层需要由PNNI路由信令
控制,而在IP层,则相应的要启用IGP/BGP等路由协议。同样在光网络中,SONET/SDH、WDM、IP的结构将
会发现,每一层都有很多重叠的功能,  例如链路保护,纠错等。对于网络升级,或者某个设备软件升级
的时候,全网的所有业务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对一个服务提供商而言通常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某些提
供商在自己的网络上,既有SVC接入的DSL用户,也有AAL2支持的VoATM语音用户,或者企业×××用户等多
种业务,升级将会是一件特别烦琐的事情。
我们试图使用这样一种方式,就像午夜航船(Ship in the Night ,SIN)那样,能够不受下层链路的干扰,
各种业务独立的传输数据。在各自的业务网络,他们仅能看到虚拟连通的链路,
MPLS源自IP over ATM的需要。ATM需将IP分组重新封装为ATM信元,增加了内部开销。约占整个数据
的24%左右,相比之下,IP分组的内部开销约占2.3%,有明显的效率优势。早期工作在网络层集中于IP(IPv4
IPv6)协议,其核心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网络层协议(如IPX、Appletalk、Dcnet、CLWP等)。在链路层MPLS没
有限制用于某一特定的链路层,但主要工作仍集中在ATM上。随着IP网的发展,尤其在Gbps路由交换机上,
希望由IP/SDH/OPTICS模式直接发展成为IP/OPTICS(DWDM)时,MPLS是必须应用和发展的技术。因为从IP到
光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从层次的概念看,中间有一链路层,即用于传输、交换和转发的一层。现有适
用于IP分组在链路层传送的技术,只有同步传递模式STM的SDH,和异步传递模式ATM的信元两类。
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
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的基础设施和第三层的路由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层的路由在网络的边缘实施,
而在MPLS的网络核心采用第二层交换。  MPLS通过在每一个节点的标签交换来实现包的转发。它不改变现
有的路由协议,并可以在多种第二层的物理媒质上实施,目前有ATM、FR(帧中继)、Ethernet以及PPP等媒
质。  通过MPLS,第三层的路由可以得到第二层技术的很好补充,充分发挥第二层良好的流量设计管理以
及第三层  “Hop-By-Hop(逐跳寻径)”路由的灵活性,以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47.1.2   MPLS发展历史
Ipsilon IP交换技术
IP交换技术经Ipsilon公司在1996年推出。IP交换技术能使具有ATM交换机性能的设备执行路由器的功
能。当时Ipsilon公司将他们的IP交换技术做成很多Internet RFC文档,这使Ipsilon公司将自己的技术标榜为“开
放的”。另外,通过对简单交换控制协议(GSMP)的具体定义,能够通过一个外加的扩展控制器将任何的ATM
交换机转变为“IP交换机”。
Cisco标签交换(Tag Switching)
就在Ipsilon宣布他们的IP交换不久,Cisco公司就宣布了其标记交换技术,  Cisco公司也做了描述的技
术的RFC。但是,Cisco公司准备通过IETF将他们的技术最终实现标准化。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起
草了大量的Internet  文件用来说明标签交换技术的各个方面。正是通过Cisco的不断努力,最终才有了我们
现在所知道的MPLS工作组,并且现在MPLS成为标记交换的通用术语。
IBM的ARIS
也是在Cisco公司宣布他们的标签交换技术,并努力在IETF中使之成为标准化不久,IBM公司起草了一
些文档来描述另外一种新的标记交换技术,他们称之为集中式基于路由的IP交换技术(ARIS)。和其他几种
标记交换技术相比,ARIS与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技术更为相近。两者都是采用控制流量而不是采用数据流
量来设置前向表,但是,ARIS在一些方面与标签交换也有明显的不同。许多ARIS的思想也进入到了MPLS标
准之中.
1996年12月份在MIT举办了一个关于标记交换的BOF会议。IETF成立了一个从事综合选路和交换问题
研究的工作组。并以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来命名。MPLS工作组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综合选路和交换
的标准。特别地,  MPLS将合并网络层选路和标签交换而形成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它有如下的优点:
  改善选路的性能和成本。
  提高传统叠加模型选路的扩展性。
  引进和实施新业务时更具灵活性。
47.1.3   MPLS组件
MPLS体系结构通常被分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数据层面使用标签交换机维护标
签转发数据库,根据分组携带的标签执行数据转发,控制部件负责在一组互联的标签交换机之间创建和维
护标签转发信息,下图为执行IP路由选择的MPLS节点的基本体系结构。
 
 
在传统的IP路由器中,IP路由选择用于构建Cisco快速转发IP使用的转发缓存或Cisco FIB。在MPLS中,
IP路由选择表用于决定标签绑定交换,对于基于目标地址的单播IP路由选择技术而言,标签绑定交换是使
用Cisco使用的标记分发协议TDP或者IETF指定的标签分发协议LDP实现的。
在整个MPLS体系中,定义使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设备名称:首先是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实现标签分
发并能够根据标签转发分组的交换机或路由器都属于LSR,标签分发的基本功能是使得LSR能够将标签绑定
分发给MPLS网络中的其他LSR,在整个体系结构中,我们根据拓扑关系,可以将LSR分为如下几类:
边缘标签路由器(LER)定义为拥有非MPLS邻居的标签交换路由器,它用于在MPLS网络边缘执行标签压
入和标签弹出的路由器。如果LSR包含通过MPLS与ATM-LSR相连的接口,则也被认为是ATM边缘LSR。边缘
LSR使用传统的IP转发表来标记分组,或者将带标签的分组发送给非MPLS节点前删除分组中的标签。
 
ATM-LSR可以看作是用做LSR的ATM交换机,Cisco的LS1010和BPX均可以支持LSR。
ATM边缘-LSR,该类LSR可以接收非标签或有标签数据,并且处于ATM网络的边缘。
47.1.4   标签交换结构
在MPLS体系结构中,数据路径中的标记交换在概念上和传统的ATM网络的VC交换相似。在每个交换
结合点,输入标记的数值在输出前重写,与ATM信元交换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平面,MPLS技术通过LDP
协议来建立标记,而ATM则是通过信令实现,被应用于标记交换的常规标记,在任何介质传输中,都需要插
入这样一个标签,标签结构如下:
 
在ATM信元标签中,可以看到MPLS标签借用了ATM的VPI/VCI。在ATM看来,可以认为MPLS是ATM的
另一个控制平面,并且作为IP选路的一部分。当运行在ATM硬件上时,MPLS和ATM论坛协议都采用了相同
的分组格式(53字节的信元)、相同的标签(VPI/VCI)、相同的标签交换和转发机制以及相同的入口和出口功
能。他们都需要连接建立协议(例如,MPLS的LDP和ATM的UNI/PNNI)。根本的差别在于MPLS没有采用ATM
寻址、ATM选路和ATM协议。
MPLS采用分类转发的技术,将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目的地相同、使用的转发路径相同、具有相同
的服务等级等)的分组归为一类,这种类别就称为转发等价类FEC。属于相同转发等价类的分组在MPLS网络
中将获得完全相同的处理。在LDP(后面讲到)过程中,各种等价类对应于不同的标记,在MPLS网络中,各
个节点将通过分组的标记来识别分组所属的转发等价类。标签交换的整个流程如下,
 
首先在MPLS网络的边缘,边缘交换机通过FEC对数据进行分类标记,并对IP分组加上标签,然后传递
到下一跳路由器,下一跳路由器查看标签转发表,更改标签后,继续传送。直到倒数第二跳时,弹出标签,
将分组发往目的路由器。在整个过程中,标签的分发,标记,标签转发表的建立均有特定的协议实现,稍
后我们将做详细的介绍。
利用MPLS的多层标签嵌套的结构,可以实现区分服务的MPLS流量工程,同时,还可以使用快速重路
由和组播×××,MPLS-×××等多种功能。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