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也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老爷子这两年身体壮硕,嗓门洪亮,精神气十足。可虽然看着是精壮,毕竟59岁了,撇开家族遗传的高血压不说,呼吸暂停综合征,冠状动脉硬化,磨玻璃样5mm的肺部结节和肺大泡,做儿子的我记得最牢的是他那颗脾脏里藏着的血管瘤。

也就是这颗血管瘤,击穿了我毕业以后的“自以为是”。



2012年,我刚毕业就进了本地一家知名的商业银行满一年,首年的税后收入是8.8万。在那时的同届之中,也算是可以了。一天下午,母上大人急匆匆地打我电话说,老父亲的CT胸片在脾脏位置附见了一个阴影,准备第二天复查。起初,并未觉得是什么严重的事,阴影、结节这些对我而言,和感冒没有区别。直至第二天下午刚吃过午饭,在行里给客户办完业务,老太太说,你爸去医院拿片子,一个多小时了人联系不上,还关机了。

那一刻,脑袋感觉被灭火器重重砸了一般,几分钟没缓过神来。

请假、报备、调休,骑着电驴去医院找人,在当天下午将近5点,老爷子的手机终于开机了。


“在哪呢?!”

“医院。”

“复查报告怎么说啊?”

“没事儿,医生说要住院,做手术割掉,刚刚办住院手续呢。”


1分钟不到的电话,我不知道我爸那几个小时心里承担了多大的压力,他一直都是个很惜命的人,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在颤抖。

到家,坐在一起商量事儿。住院部说3天后有床位,整个脾脏切掉。虽然不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毕竟脾脏在人体内分泌和循环中担任着挺重要的角色。整个切掉,不知道我爸整个人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

我问了下初中的医生朋友,我母亲问了下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借着自己那点微薄的口碑和人脉,以及母亲未退休时还算硬的关系网,多方听取建议,最后决定前往隔壁区的某医院寻访专业人士解读影像报告。


这里岔开去说一下,影像报告解读这个事儿,不同年龄和从业经历的医生,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挺大的变化,这个不仅受制于人的主观能力,也受制于医院内的机器是否足够先进。


接下来就是解读影像报告的事了,去了,见了,那位“专业人士”给出的意见,依然是疑似血管瘤,不能确定,我想,应该是本着对科研的热心,对方打电话约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喊上我们一起前往了他师兄所在的医院。


“我觉得还是血管瘤可能性大。”

“是吗?”

“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边的血流信号和位置,我想不出恶性肿瘤生长的条件,但是,万一有万一呢?…”

“……”

“要不,给我们老师看看?”


这两位医生的老师,在上海某著名肝胆外科医院,也算是业界大牛级别的人物(目前依然是)。

于是,母亲大人在再三确认我一个人不会把自己饿死后,和老爷子去了上海。我也再三叮嘱我妈:管好老爷子,万一…我怕他…


四天三夜,度日如年。


什么叫煎熬,这就是煎熬。


回来已经是周末,我妈告诉我,并没有简单那位业界大牛,复查CT是他助手安排的,宁波做的报告是他徒弟收去的,哪怕是如此,也在医院排了整整一天的队,2012年,联系对方,全程靠短信。

业界大牛,没有时间接电话。


几天以后,得到了这么一句话:疑似血管瘤,45天复查一次,半年以后每3个月复查。


那么,来来回回耗费将近一个月,得来嗯这句话的代价,是多少,想知道吗?






3万。


请客吃饭送红包,而那些来回的油钱和交通工具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及,我妈和我收起那“廉价”的自尊和煎熬,唯唯诺诺地拜托对方。


现在已经过去7年,父亲的那颗“血管瘤”并未有太大变化。变化的是,我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为了一位奔4的父亲。

变化的是,我怕。

怕风险。


你们觉得,风险是什么?

对我而言,看不见的,掌控不了的,无法预料的,就是。

感谢有这么个东西,我还来得及,把看不见的,掌控不了的,无法预料的这些,大部分都能通通打包对冲了。

感谢保险。


在中国,目前为止,医疗资源其实不算太稀缺,你肯赶早排队,肯等,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已经是非常稀缺了。这里的“稀缺”,一方面体现在费用上,毕竟,钱也是“稀缺”的。宁波的小伙伴,有空可以看一下第一医院国际部的费用,近点儿的,杭州的树兰医院,心胸外科5天花掉47万,和人呼吸一样自然。有兴趣的,看看北京协和的号多少钱呗?

另一种稀缺,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它们会往北上广深以及成都重庆这块集中。其实这还是钱的事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几个城市有更好的发展,能够支撑更深入的科研,换你是医生,你也会想要去的。

但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往那儿集中了,我们这种计划单列市,甚至地级市,三四线城市的人,就一点都没有办法了吗?

不,办法是有,可是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中端医疗,高端医疗,诞生伊始就是用来解决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的高端医疗资源的协调问题的。至于医疗费用这块,这是它份内的事。(重疾险提供的“绿色通道”,虽然聊胜于无,也算能解决一些小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的产品,却因为它“消费型”的属性,背负了“无用”的污名。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你给车交了多少保费,你给自己的呢?这两者,也都是消费型的吧?


你永远都体会不了,我现在多想给老爷子买一份医疗险的心情。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保险公司做出哪怕是除外的核保决定了。


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你可能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时间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什么?

我的答案,不是买房,不是股票,是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赶快让那时的自己给老爷子买上保险。

几千甚至几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得等到摇尾乞怜托关系求人呢?


我不否认自己是个很骄傲的人,只不过过去支撑这个的,是微不足道的二线城市的家产,现在支撑我的硬气的,是我背后9位数的医疗险保额和7位数的重疾险保额。

8位数的意外险就算了吧,几千块的东西也没什么可以骄傲的。


主动说出再见是不对的,比如自杀。但是起码,在我不得不离开的那天,我对孩子,对家人,此生无愧。



                                            KK.W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