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我们做一个场景的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你需要招聘一个得力的助手下面有六个学生到你公司去面试。你会选择谁呢?

1、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2、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

3、女生:7岁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一直担任班长,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4、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 8岁学习书法, 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14岁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5、男生:初中全校第一名考入最好的高中,18岁以全校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每年获全额奖学金,出色的领导能力,人缘非常好,班主任的评价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6、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八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退……

各位老板,如果你从这几个人当中当选一个人做你的助理,你会选谁呢?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个排列。顺序是这样的,比如说231546类似于这样的排列顺序。

第一个男生,十八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就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第二个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到省重点高中,成绩很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第三个女生,七岁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担任着班长,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第四位,男生,四岁选入到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十岁加入的国家冰球队,十四岁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第五位,男生,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名考入最好的高中,十八岁以全校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每年获得全额奖学金,有出色的领导能力,人缘非常好。班主任的评价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第六位,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的特长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一时八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退。

第一位叫卢刚。人比较帅气,1991年11月1号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了六个人,最后自己也自杀了。卢刚每次成绩考第一,年年考第一,他不允许自己考第二。这次事件的发生导火线,就是因为他这次成绩是第二,第一名是另外一位华裔留学生。这位留学生也被卢刚给枪杀掉了。卢刚的事件已经发生了整整二十多年,这个事件当时在中美两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但遗憾的是,事过二十多年,这样的恶性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由自杀到他杀到杀亲人,人们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卢刚的遗书可以看到他的一部分心理路程:二姐,你好!信里的支票,请迅速存入到银行。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大概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我想我寄回去的钱财足以报答父母和姐姐的养育之恩。我昨晚给你打完电话之后,一个人哭的死去活来,我死活咽不下这口气。我一直忍耐到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二姐你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了几个人给我陪葬,我对物理学已经失去了兴趣,我后悔当初没有学到一些更实质的学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指导,全靠我一个人瞎闯。这里的同学的父母大多是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供子女在美国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今天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但我自己做事自己当。永别了,我的二姐。

从卢刚写的遗书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卢刚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的轨制。他说我一直忍耐,直到拿到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把一个家族的希望全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并指望他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他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根本就没有兴趣,只是为了考一个博士学位,严重扭曲了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就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着的意义。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没有看到更深层的家庭教育问题。只有解决了家庭教育问题,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位,马加爵,1981年出生,云南大学的高材生,第四年陆续杀害了四个同窗室友,然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六月份被抓,执行了死刑。马加爵代表着寒门子弟,社会的评价各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说他是罪不可恕的大恶魔,有的人说是因为社会的机制导致的,把责任归咎于社会。如果我们追究他的成长经历的话,就发现他的成长经历是非常令人心痛的。他的家境非常的贫穷,但他又非常的优秀,为了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真相,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教授亲自奔赴云南进行了全面调查写了十万字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决定马加爵犯罪真正的原因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高度的打击。这个案件的导火线是什么呢?案发前的一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在打牌。一个同学怀疑马加爵作弊,两个人发生争执。这个同学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的,你这为人太差了,难怪小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番话,对马加爵的自我价值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本来他就非常的自卑,他的内在价值完全崩溃。马加爵后来向警方承认,他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别人都看不起他,都在嘲笑他。他要让这些嘲笑他的人从世界上消失,他才能找回自己。所以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知识无关,对此需要负责任的完全是马加爵本人不健康的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老师、领导。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如果我们父母不懂得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话,这样的悲剧会成为必然性。

第三个女生叫薛千里,澳门大学的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组织能力强,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公认的好学生,高中毕业的时候,她妈妈作为优秀的毕业生的家长在全校发言,任何人都想不到她会选择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她就读的高中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和校长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后来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她自杀的原因,只是国外的男朋友在电话里面跟她提出分手。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情感因素导致她自杀。那她到底缺什么呢?她一路太顺了,智商高、情商高,缺少的是抗挫折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教育,缺少的是完整的生命教育以及无条件的爱。

我们搜索网上的大学生自杀或研究生自杀会出现无数条信息。自杀的理由有学业和就业压力的,有情感受挫和抑郁的。三月份美国哈佛大学华裔女生张温迪被发现吊死在学校的宿舍里面,二十二岁。她在哈佛大学是非常活跃的,外向,热情,阳光灿烂,这么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突然之间自杀。还有一个男同学叫冯浩,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仅仅三周的时间,就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找原因,在出事前的一节数学分析课上面,五十个习题他做对了四十九题,做错了一道题让冯浩没有得到满分。

大家可以来看看他学霸的背景,冯浩是高中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高考的成绩是六百六十五分,推荐的理由是该生学习成绩优秀,一直稳居全校前列,综合素质全面,兴趣广泛,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人际关系和谐,身体素质好,体育优秀。他是父母眼里最有出息,让同龄人羡慕不已的好学生。冯浩只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二十一天。他的遗书说,十八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什么,都是在父母的催促和安排之下生活,所以他才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的亲朋好友对他们的选择都很震惊,我们的家长只是看到他们表现出阳光的一面,却没有留意到他们的内心阴暗面。家长们只接受他们的美好、乐观、阳光灿烂,却没有接触到他们的脆弱、伤心、痛苦,也从未深入觉察他们的内心。他们自己也拒绝自己的阴影,所以当内心的黑暗来临的时候,只有绝望地去告别这个世界。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好好恶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方法。孩子绝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和听到的那样。如果你和孩子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的话,他们的内心对家长是封闭的,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么。

每年刚开学和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都是学生自杀的高发段。而且现在十岁到十八岁是自杀的敏感词,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家庭教育相关的。有的是因为老师,有的是因为家长,大家来看看这些新闻。

1月19日 由于考试成绩排名下滑,14岁的孩子跳楼自杀.。

1月20日 一个女大学生,留下遗书,跳桥自杀,称学习压力太大。

2月25日 由于寒假作业没做完,13岁的女孩开学自杀

3月14日 苏州星海中学初二男生跳楼

4月27日 深圳初二学生坠楼身亡 生前笔记称没人看过真实的我

5月5日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一男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跳楼

6月8日 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第一科后跳楼身亡

6月17日 学生高考后写遗书自杀,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考98分都被骂

6月24日 湖南新化一小学生换座位不满情绪被罚站后跳楼 抢救无效死亡

6月25日 深圳女孩服毒身亡 父母常打骂

6月28日 女生因成绩不佳注射水银欲自杀 3天后告知父母

7月4日 高中生课间下象棋被要求离校,回家后跳楼身亡

7月4日 西安女大学生宿舍内上吊身亡疑是拿不到毕业证

7月4日 学生高考不理想自杀,死前给母亲发短信:对不起我走了

7月16日 16岁少年直播自杀 众人竭力挽救

7月18日 16岁少年跳楼:父母生二胎对自己的关爱不够

8月9日13岁女生补课后跳楼自杀,留遗书称“因老师而死”

9月16日 合肥十岁男生生坠楼

9月17日 杭州一初三女生坠楼

9月18日 无锡一初三女生坠楼

10月3日 商丘9岁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11月10日 银川一小学生家中自杀离世,因家长没收手机不准玩游戏

12月22日 女大学生受同学排挤深夜坠楼身亡,事发前曾打电话向家人求助

这一条条的消息,触目惊心,我都不忍心念下去。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除了来自教育体制和各方面的压力,还有就是缺乏生命教育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另外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就在前段时间,我微信群里一个朋友的儿子,才十四岁的小孩啊,留守在老家,从楼上跳了下去,他最后一个对话的人竟然是QQ上的一个陌生人。

到现在他的爸爸都接受不了这个孩子已经跳楼自杀的事实,整天唠叨:我的孩子怎么可能自杀,怎么可能自杀,这是不可能的。类似的情况真的很多,有个孩子打王者荣耀,他父亲把手机抢过来扔到窗外,孩子就跟着跳楼了,更悲剧的是孩子的母亲知道之后也跟着跳楼了。

我们来看看第四个,从简历上来看,非常的优秀,他是谁呢,他就是知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被判了十年的徒刑。李天一的家庭教育是典型的重艺轻德式教育。父母给了他一切条件,去培养他的艺术才能,却没有给他做人的教育。由于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良好的性教育,他危害了社会。他爸爸妈妈都是歌唱家,有名有利,风光无限,都是成功人士。以前都是儿子参加这个节目那个节目,为自己的儿子相当的骄傲和自豪啊,然而呢,一世的英明全部毁在这个儿子的身上。现在夫妻俩每天都躲在家里以泪洗面,不敢出来见人说真的,要是李双江早一点学一下孩子的教育也不至于到这样的地步。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孩子获得再大的成就都不一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五个人,这个人叫吴谢宇,北京大学的高材生。2016年2月14号警方发现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骗取了巨额的钱财资金。这个孩子高中三年横扫福州所有的奖学金。北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为了不让人才流失,给他加了六十分保送录取。就这么一个孩子,把自己的母亲给杀害掉了,而且还用他母亲的名义向她的亲朋好友骗去了一百多万。然后潜逃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抓到。

刚才在前面第一个到第五个说的好像比较的负面,那么我们来说个正面的形象。那就是第六位,韩寒。韩寒,大家都知道,除了父母对他的教育是正面的,学校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负面的。他是在学校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别人对他不公正的评价。他是以体育的强项进入到高中,但因为逃课太多被劝退回家。这些之后写小说轰动一时,又参加赛车,多次获得拉力赛冠军,又拍电影,电影票房都过了十亿,又开公司。他的文字非常的锐利,有人称他为当代的鲁迅,从目前来看他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在这里声明一下,今天这几个都是真实的案例,这些人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指所有的人一定都会这样发展下去。有些女性家长听到之后可能会觉得焦虑,担心,这也是我们家长本身要学习成长的地方。同时大家也要认识到看人不能看表面。前面五个人,如果说你把他们放在自己身边做助理的话,那你就要小心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呢。

我们只是通过这些案例告诉大家,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综合以上的案例就会发现一些规律。除了韩寒退学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学校里面最最优秀的学生,都不是书呆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超强。他们都是家长眼中的宠儿,孩子心中向往的学霸,未来走向社会的精英。他们为什么会走向不归路呢?可见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孩子获得再大的成就都不一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因为现在的小孩都有超强的自律学习能力、高度的理性,心里全是利益得失,变成了现在社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爱的教育。

有些家长就很天真,他们说,以我对我家孩子的观察呀,他心里善良,以他的性格是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亲爱的家长啊,李天一并不是天生就是强奸犯的样子,他长得那么眉目清秀,阳光帅气,看起来像一个邻家的大男孩。从犯罪心理学来讲,所有的犯罪都是一念之间,李天一,他是家庭教育和性教育缺失的典范。这几个孩子从外表上来看,没有一个天生是杀人犯的样子,看起来都很阳光灿烂,情商高、智商高,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人受欢迎,他们也知道父母的期望,所以他们就迎合父母实现他人的期待。

我们做过青少年犯的父母调查,百分之九十五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犯罪行为感到无比的震惊。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犯法,因为孩子在家里面表现得很听话。伤害他人的学生,从心理学来讲都是缺乏对生命发自内心的尊重,不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诱发犯罪的因素都是因为别人阻碍了他的发展,导致了他的痛苦,然后对他人产生强烈的怨恨和不满,产生失控的情绪,所以才导致伤害他人。自杀的学生呢,都是发生矛盾冲突之后导致自我价值严重偏低。因为自己不被别人接纳和认可,认为自己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面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选择自杀。他们常说的口头禅是:好累呀,活着真没有意思。

还有些家长的就更天真,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不管怎么样他都会感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很多孩子恨父母为什么要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不然那个叫吴谢宇的怎么会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呢?网上有个非常著名的社群,各位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叫《父母皆祸害》。加入的人数有一百二十二万人哪,全都是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

还有一些孩子到了能够独立的年龄就切断了跟父母的连接,离家出走。我咨询的有一个孩子,十八岁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却把家里所有人的电话拉黑,不跟任何人联系。一年之后,学校的班主任打来电话:你的孩子得到忧郁症,你把她领回去吧。家长赶到学校,孩子不跟他们说一句话。最后在我的咨询之下,她才透露,她说她在家里感受的是无休止的挑剔、无尽的责骂,就是没有爱。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并非单纯知识的堆砌和能力的培养。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机器人,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什么特长。否则孩子拥有的知识越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就越大,首先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有面对一朵菊花、一条金鱼怦然心动的情怀。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对世界的热爱,那么就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变得无法想象。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家长已经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绑架了,百分之八十的家长都在随波逐流,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只是看到这些表面的现象。别人的孩子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也得这样,在价值观排列顺序上是这样的:

给孩子找名校 >给孩子参加补习培训班>给孩子参加特长兴趣班>给孩子物质的补偿和满足>给孩子营养吃喝保障身体健康>陪伴孩子>孩子心理健康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家长,因为我们的家长根本没学过,也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辛辛苦苦费尽周折送孩子进名校。前些天我碰到一个朋友,他把女儿弄到深圳某某小学,花了六万块,还是组团的价格。他说起来眉飞色舞,好像得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仿佛看到他的孩子从此就走上一条幸福的大道。但是他不知道,很多孩子本身的学习底子太差,一进名校,学习压力特别大,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在全班通告。孩子总是处在最后几名,自信心会受到强烈的打击,心理上备受煎熬,整个三年都是非常痛苦的。

一些家长呢,非常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像我们的一个会员,她小时候个子不高,很瘦小。妈妈为了让她长高,每天蒸一只鸡,每天必须要她吃完。她不想吃也得吃,妈妈强迫她必须吃,如果不吃就唠叨,就骂:你不吃怎么才能长高呢?到最后她一看到鸡肉就吐,就算是吐了,妈妈还强迫她吃:我这么辛辛苦苦的从外面买回来,你却不吃,这样浪费你对得起我吗?于是出现啥画面?妈妈买回来的鸡肉,女儿含着眼泪也要把它吃完。

这个学员一辈子都活在讨好妈妈的世界中,妈妈开心,她就开心,妈妈一变脸她就不知所措,完全失去了自我。都快三十岁的人啦,已经结婚生小孩,到现在都非常害怕她妈妈不高兴,而且她还习惯性的强迫她女儿吃饭: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不吃完呢?快吃完,怎么能浪费呢?她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改不了。形成了强迫症很痛苦啊,中国小孩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家长给孩子的。只要是家长认为是好的,就强迫孩子去接受,那孩子想要的家长却不给。

家长们啊,不要再为了那子虚乌有的未来幸福生活,让小孩不断的学呀学呀,这简直是扯淡吗?幸福不在未来,在当下的每一天。任何孩子,不管你哪个大学毕业的,以后该在社会上该碰到的困难还是会碰到,让孩子学会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在安徽三十多所大学做客座教授,与大学生的连接非常的紧密。我发现当今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就像白痴一样一片空白。可以这么说,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差不多二十多年的时间都花在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书本上面。突然要求他进入到社会,开展业务销售专业技术的工作,就像把一个婴儿放在充满炮火的阿富汗的战场上一样,你叫他们怎样生存呢?就像我教过的一个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你们知道她毕业之后干嘛吗?她到了一个小公司做打字员。实在是太可惜啦,白白的浪费了四年的青春和金钱啊。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心理咨询和家庭情感治疗。为学员和咨询者解决了很多心理问题和成长的困惑,在高兴之余也发现一个秘密。这些成年人这么多的心理问题与身份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只有一个因素有关,那就是在小孩成长的阶段,家里没有给他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出现了心理问题,在做家庭治疗时,用怨恨的眼光看着父母,用手指着父母恶狠狠地说: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我生下来;生下的又没有好好爱我;你为什么要生我?你凭什么是我爸爸妈妈?我小时候你都没有带过我。谁叫你当年那样对我?只知道让我学习,现在把我害成这样子,你们开心啦?我恨死你们了。

我们终于明白,不管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多么的有效,都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刚出生的婴儿二三十年之后,还得找我们为他去做心理治疗,除非这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正确的价值排序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心理健康>陪伴孩子>给孩子营养吃喝>保障身体健康>给孩子物质的满足>给孩子参加特长兴趣班>给孩子参加补习培训班>给孩子找名校

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呢?

1、相信孩子

每个孩子最需要的是相信。有些家长就觉得这个很简单,我一直很相信孩子。我们真的相信孩子吗?我们问问自己。相信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果说你对孩子不相信,那么你肯定就会怀疑他、指责他、要求他。你就没有办法做到给予孩子真爱。其实我们过去经常不相信孩子,经常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我们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有时候我们钱包里面不见了五十块,我们也会去怀疑孩子,是不是他偷的?孩子今天是不是又早退啦?今天作业是不是又没有完成呢?是不是又在偷懒啦?是不是又在说谎呢?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我们总是挑他的缺点。我们就像足球场上那个裁判员一样,孩子就像足球场上踢足球的运动员。裁判员总是盯着足球运动员,看他有没有犯规,有没有少球,有没有越位。如果越位他就吹哨子,同样的我们就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优点,总是给孩子吹哨子。那你不断地吹哨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很生气啊:你总是说我的错,明明我今天写了作业呢,你又说我没做完;吃饭吃晚了到学校迟到了,也是我的错;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是我的错。什么都是我的错,所以孩子就从那个时候慢慢地开始累积情绪。这个情绪不断的积累,形成内心一点点坚冰,这一点点坚冰会越积越厚。

孩子小的时候愿意给你抱一抱,长大了都不愿意给你抱。刚开始放学回来她跟你说过不停,然后呢就慢慢的不跟你说话了,现在放学回家把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要吃饭了呢就出来夹几个菜,端着碗又回到房间去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啊,妈妈的心都凉了,由于受传统权威管教模式的毒害,十三岁左右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会出现叛逆和内心的坚冰。有些家长着急啊,我的孩子这么没良心啊,我对你这么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是这样呢?我真的是白养你了,希望通过指责打骂让他良心发现。其实那是用斧头去砍这个坚冰,斧头砍得开内心的坚冰吗?用斧头去砍他它的时候,它当然会把自己包裹的更紧。

要怎样才能打开孩子内心的坚冰呢?我告诉大家,斧头是砍不开坚冰的。冰块一定要用温暖来融化,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啊,可是我们家长都忘了。斧头越砍坚冰越厚,最后孩子都不愿意上学,离家出走了。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在孩子十三岁之前不懂得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亲爱的家长,我们一定要相信,任何生命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绽放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天性。

2、挖掘孩子独特的天赋

挖掘孩子独特的天赋。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的一个同学在我们老家县城里面当一名副县长,是一个女的。她的女儿现在十五岁了,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家庭教育,就非常的兴奋,不断地约我喝酒。她一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我现在非常的痛苦。她跟我说她家的女儿学习成绩太差了,考试现在是倒数第二名,还天天吵着要买手机、要买直播的设备、要买ipad、要去做直播、要去学舞蹈、要去当小记者。孩子都已经读初三了,她说:我真的很无语呀,气死我了,我不知道怎么办;老同学,你能不能帮我把孩子的成绩提高啊?

我就问她为什么你的孩子读书成绩都这么差了,你偏要拿着她最差最烂的那一面跟人家一拼高下呢?这个孩子有多悲催,你知道吗,成绩都这么差了,你还是指望她跟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理想的大学。最好呢,还能够在政府部门上班。这就是没有学过家庭教育的结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她是她,妈妈是妈妈,你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她都倒数第二名了,你还逼着他去读书干嘛呢?根据我们家庭教育这么多年的观察发现,不适应考试制度的孩子怎么样培养都是不适应。以前高考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连续考了八年,高考叫八年抗战,结果还是没考上。你应该要让他去发挥他自己最天才的那一面。

我跟她妈妈讲完之后,一家人开始去琢磨让她去学小主持人,发展她天才的一面。她喜欢当小记者,就训练她的普通话,训练她的演讲。后来她的孩子就成为了学校广播台的负责人。每天负责播音,现在做网络主播,不也很好吗?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你不一定只盯着他必须要过那个独木桥,也不要以你的观点去让他学什么。一定要发现他天才的那一面,然后重点去培养他。那怎样去挖掘孩子的天才呢,你要去观察他,看他做什么事情非常的宁静,那就是他的天赋。一条鱼,就不该被迫去爬树,它的天空在海洋。

3、让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

第三个让孩子做决定自我负责。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到外面去玩,孩子在车上看视频。我夫人叫了三四遍,他都不愿意下车,可能是节目太精彩了,我夫人就很生气,说你是搞教育的,你来。这个时候啊,我没有马上去指责孩子:妈妈讲话都不听,你耳朵聋了吗?别看了,马上下车。我在跟孩子说:宝贝啊,你在干啥呢?他说我在看视频。我说:那你看视频需要多长时间?他想了下说:爸,你说呢?我说,你说吧。然后他说,爸,那就二十分钟吧。我说,那行,多给你五分钟,二十五分钟吧。他说行,那就二十五分钟。二十五分钟到了,然后他就把视频关掉了手机还给了我。

我就马上跟他说宝贝啊,你看你能够说到做到。你跟我约好的事情,你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完成就能够完成。我发现你真是一个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你今天的表现非常棒。各位知道吗,这个就是给孩子找到一个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啊,因为在父母的包办催促和监督之下,高度的缺乏自律性。做作业,拖拖拉拉,从中午十二点做到晚上十二点。如果不是有意识的去引导的话,孩子就很容易自我放任,恶性循环。

4、融入孩子

第四个最后要融入到孩子。我们已经知道孩子在他的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我们有没有去挖掘它,满足它?当孩子的年龄大了,出现了一些坚冰时,我们更应该要融入到孩子心里边去。怎样融入呢?就像收音机一样,一个是在二百九十八频道,一个是在一百九十八频道,永远都不在同一个频道。那么他说的话你听不见,你说的话他也听不懂。所以同频道才能够听懂。我们要学会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我们怎样去听,孩子才愿意跟我们说。这个非常的重要。怎么办呢?就从二百九十八变成一百九十八,跟他同频,同频道之后讲的话就能够听懂了吗?

然后来我们就跟他一起玩,成为孩子的朋友。他喜欢玩游戏就陪他玩游戏,比如说四到七岁是孩子的竞争期,我们就可以跟他一起来玩奥特曼打怪兽,他就很喜欢我们就融入到他。融入之后,我们就跟他成为一体了,就像真的好朋友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课:我们真的懂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