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90Days - iOS 中的设计模式 (Swift 版本) 01
更新声明
翻译自 Introducing iOS Design Patterns in Swift – Part 1/2 ,本教程 objc 版本的作者是 Eli Ganem ,由 Vincent Ngo 更新为 Swift 版本。
妈蛋这文章太长了,再加上每天加班到10点多基本没时间,拖了10几天才完成。。。
iOS 设计模式
说到设计模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后的真正含义?绝大多数程序员都知道设计模式十分重要,不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却不是很多,开发者们在开发的时候有时也不太在意设计模式方面的内容。
设计模式针对软件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了一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模板写出易于理解且能够复用的代码。正确的使用设计模式可以降低代码之间的耦合度,从而很轻松的修改或者替换以前的代码。
如果你对设计模式还很陌生,那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 iOS 的开发过程中,其实你不知不觉已经用了很多设计模式。这得益于 Cocoa 提供的框架和一些良好的编程习惯。接下来的这篇教程将会带你一起飞,去领略设计模式的魅力。
整个教程分为两篇文章,通过整个系列的学习,我们将会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展示音乐专辑和专辑的相关信息。
通过这个应用,我们会接触一些 Cocoa 中常见的设计模式:
- 创建型 (Creational):单例模式 (Singleton)
- 结构型 (Structural):MVC、装饰者模式 (Decorator)、适配器模式 (Adapter)、外观模式 (Facade)
- 行为型 (Behavioral):观察者模式 (Observer)、备忘录模式 (Memento)
嘿嘿嘿别愁眉苦脸的嘛,这篇文章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你会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这些设计模式。
先来预览一下最终的结果:
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开始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吧。勇敢的少年们,快来创造奇迹!
开始
下载初始项目并解压,在 Xcode 中打开 BlueLibrarySwift.xcodeproj
项目文件。
项目中有三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
ViewController
有两个IBOutlet
,分别连接到了UITableView
和UIToolBar
上。在 StoryBoard 上有三个组件设置了约束。最上面的是专辑的封面,封面下面是列举了相关专辑的列表,最下面是有两个按钮的工具栏,一个用来撤销操作,另一个用来删除你选中的专辑。 StoryBoard 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 一个简单的
HTTP
客户端类 (HTTPClient
) ,里面还没有什么内容,需要你去完善。
注意:其实当你创建一个新的 Xcode 的项目的时候,你的代码里就已经有很多设计模式的影子了: MVC、委托、代理、单例 -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学习第一个设计模式之前,你需要创建两个类,用来存储和展示专辑数据。
创建一个新的类,继承 NSObject
名为 Album
,记得选择 Swift 作为编程语言然后点击下一步。
打开 Album.swift
然后添加如下定义:
var title : String!
var artist : String!
var genre : String!
var coverUrl : String!
var year : String!
这里创建了五个属性,分别对应专辑的标题、作者、流派、封面地址和出版年份。
接下来我们添加一个初始化方法:
init(title: String, artist: String, genre: String, coverUrl: String, year: String) {
super.init()
self.title = title
self.artist = artist
self.genre = genre
self.coverUrl = coverUrl
self.year = year
}
这样我们就可以愉快的初始化了。
然后再加上下面这个方法:
func description() -> String {
return "title: \(title)" +
"artist: \(artist)" +
"genre: \(genre)" +
"coverUrl: \(coverUrl)" +
"year: \(year)"
}
这是专辑对象的描述方法,详细的打印了 Album
的所有属性值,方便我们查看变量各个属性的值。
接下来,再创建一个继承自 UIView
的视图类 AlbumView.swift
。
在新建的类中添加两个属性:
private let coverImage: UIImageView!
private let indicator: UIActivityIndicatorView!
coverImage
代表了封面的图片,indicator
则是在加载过程中显示的等待指示器。
这两个属性都是私有属性,因为除了 AlbumView
之外,其他类没有必要知道他俩的存在。在写一些框架或者类库的时候,这种规范十分重要,可以避免一些误操作。
接下来给这个类添加初始化化方法:
required init(coder aDecoder: NSCoder) {
super.init(coder: aDecoder)
}
init(frame: CGRect, albumCover: String) {
super.init(frame: frame)
backgroundColor = UIColor.blackColor()
coverImage = UIImageView(frame: CGRectMake(5, 5, frame.size.width - 10, frame.size.height - 10))
addSubview(coverImage)
indicator = UIActivityIndicatorView()
indicator.center = center
indicator.activityIndicatorViewStyle = .WhiteLarge
indicator.startAnimating()
addSubview(indicator)
}
因为 UIView
遵从 NSCoding
协议,所以我们需要 NSCoder
的初始化方法。不过目前我们没有 encode
和 decode
的必要,所以就把它放在那里就行,调用父类方法初始化即可。
在真正的初始化方法里,我们设置了一些初始化的默认值。比如设置背景颜色默认为黑色,创建 ImageView
并设置了 margin
值,添加了一个加载指示器。
最终我们再加上如下方法:
func highlightAlbum(#didHighlightView: Bool) {
if didHighlightView == true {
backgroundColor = UIColor.whiteColor()
} else {
backgroundColor = UIColor.blackColor()
}
}
这会切换专辑的背景颜色,如果高亮就是白色,否则就是黑色。
在继续下面的内容之前, Command + B
试一下确保没有什么问题,一切正常?那就开始第一个设计模式的学习啦!:]
MVC - 设计模式之王
Model-View-Controller
(缩写 MVC ) 是 Cocoa 框架的一部分,并且毋庸置疑是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它可以帮你把对象根据职责进行划分和归类。
作为划分依据的三个基本职责是:
- 模型层 (Model) :存储数据并且定义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在我们的例子中,就是
Album
类。 - 视图层 (View) :负责模型层的可视化展示,并且负责用户的交互,一般来说都是继承自
UIView
这个基类。在我们的项目中就是AlbumView
这个类。 - 控制器 (Controller) :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掌控者,它连接了模型层和数据层,并且把数据在视图层展示出来,监听各种事件,负责数据的各种操作。不妨猜猜在我们的项目中哪个是控制器?啊哈猜对了:
ViewController
这个类就是。
如果你的项目遵循 MVC 的设计模式,那么各种对象要不是 Model ,要不是 View ,要不就是 Controller。当然在实际的开发中也可以灵活变化,比如结合具体业务使用 MVVM 结构给 ViewController
瘦瘦身,也是可以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模型层通知控制器层任何数据的变化,然后控制器层会刷新视图层中的数据。视图层可以通知控制器层用户的交互事件,然后控制器会处理各种事件以及刷新数据。
你可能会感觉奇怪:为什么要把这三个东西分开来,而不能揉在一个类里呢?那样似乎更简单一点嘛。
Naive.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将代码更好的分离和重用。理想状态下,视图层应当和模型层完全分离。如果视图层不依赖任何模型层的具体实现,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被其他模型复用,用来展示不同的数据。
举个例子,比如在未来我们需要添加电影或者什么书籍,我们依旧可以使用 AlbumView
这个类作为展示。更久远点来说,在以后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新的项目并且需要用到和专辑相关的内容,你可以直接复用 Album
类因为它并不依赖于任何视图模块。这就是 MVC 的强大之处,三大元素,各司其职,减少依赖。
如何使用 MVC 模式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的项目中的每个类都是三大基本类型中的一种:控制器、模型、视图。不要在一个类里糅合多个角色。目前我们创建了 Album
类和 AlbumView
类是符合要求的,做得很好。
然后,为了确保你遵循这种模式,你最好创建三个项目分组来存放代码,分别是 Model、View、Controller,保持每个类型的文件分别独立。
接下来把 Album.swift
拖到 Model
分组,把 AlbumView.swift
拖到 View
分组,然后把 ViewController.swift
拖到 Controller
分组中。
现在你的项目应该是这个样子:
现在你的项目已经有点样子了,不再是各个文件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了。显然你还会有其他分组和类,但是应用的核心就在这三个类里。
现在你的内容已经组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获取专辑的数据。你将会创建一个 API 类来管理数据 - 这里我们会用到下一个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每个指定的类只存在一个实例对象,并且可以全局访问那个实例。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延时加载的策略,只在第一次需要使用的时候初始化。
注意:在 iOS 中单例模式很常见,NSUserDefaults.standardUserDefaults()
、 UIApplication.sharedApplication()
、 UIScreen.mainScreen()
、 NSFileManager.defaultManager()
这些都是单例模式。
你可能会疑惑了:如果多于一个实例又会怎么样呢?代码和内存还没精贵到这个地步吧?
某些场景下,保持实例对象仅有一份是很有意义的。举个例子,你的应用实例 (UIApplication
),应该只有一个吧,显然是指你的当前应用。还有一个例子:设备的屏幕 (UIScreen
) 实例也是这样,所以对于这些类的情况,你只想要一个实例对象。
单例模式的应用还有另一种情况:你需要一个全局类来处理配置文件。我们很容易通过单例模式实现线程安全的实例访问,而如果有多个类可以同时访问配置文件,那可就复杂多了。
如何使用单例模式
可以看下这个图:
这是一个日志类,有一个属性 (是一个单例对象) 和两个方法 (sharedInstance()
和 init()
)。
第一次调用 sharedInstance()
的时候,instance
属性还没有初始化。所以我们要创建一个新实例并且返回。
下一次你再调用 sharedInstance()
的时候,instance
已经初始化完成,直接返回即可。这个逻辑确保了这个类只存在一个实例对象。
接下来我们继续完善单例模式,通过这个类来管理专辑数据。
注意到在我们前面的截图里,分组中有个 API
分组,这里可以放那些提供后台服务的类。在这个分组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LibraryAPI.swift
,继承自 NSObject
类。
在 LibraryAPI
里添加下面这段代码:
//1
class var sharedInstance: LibraryAPI {
//2
struct Singleton {
//3
static let instance = LibraryAPI()
}
//4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
}
在这几行代码里,做了如下工作:
创建一个计算类型的类变量,这个类变量,就像是 objc 中的静态方法一样,可以直接通过类访问而不用实例对象。具体可参见苹果官方文档的 属性 这一章。
在类变量里嵌套一个
Singleton
结构体。Singleton
封装了一个静态的常量,通过static
定义意味着这个属性只存在一个,注意 Swift 中static
的变量是延时加载的,意味着Instance
直到需要的时候才会被创建。同时再注意一下,因为它是一个常量,所以一旦创建之后不会再创建第二次。这些就是单例模式的核心所在:一旦初始化完成,当前类存在一个实例对象,初始化方法就不会再被调用。返回计算后的属性值。
注意:更多的单例模式实例可以看看 Github
上的这个示例,列举了单例模式的若干种实现方式。
你现在可以将这个单例作为专辑管理类的入口,接下来我们继续创建一个处理专辑数据持久化的类。
新建 PersistencyManager.swift
并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var albums = [Album]()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私有属性,用来存储专辑数据。这是一个可变数组,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的增加或者删除数据。
然后加上一些初始化的数据:
override init() {
//Dummy list of albums
let album1 = Album(title: "Best of Bowie",
artist: "David Bowie",
genre: "Pop",
coverUrl: "http://www.coversproject.com/static/thumbs/album/album_david%20bowie_best%20of%20bowie.png",
year: "1992")
let album2 = Album(title: "It's My Life",
artist: "No Doubt",
genre: "Pop",
coverUrl: "http://www.coversproject.com/static/thumbs/album/album_no%20doubt_its%20my%20life%20%20bathwater.png",
year: "2003")
let album3 = Album(title: "Nothing Like The Sun",
artist: "Sting",
genre: "Pop",
coverUrl: "http://www.coversproject.com/static/thumbs/album/album_sting_nothing%20like%20the%20sun.png",
year: "1999")
let album4 = Album(title: "Staring at the Sun",
artist: "U2",
genre: "Pop",
coverUrl: "http://www.coversproject.com/static/thumbs/album/album_u2_staring%20at%20the%20sun.png",
year: "2000")
let album5 = Album(title: "American Pie",
artist: "Madonna",
genre: "Pop",
coverUrl: "http://www.coversproject.com/static/thumbs/album/album_madonna_american%20pie.png",
year: "2000")
albums = [album1, album2, album3, album4, album5]
}
在这个初始化方法里,我们初始化了五张专辑。如果上面的专辑没有你喜欢的,你可以随意替换成你的菜:]
然后添加如下方法:
func getAlbums() -> [Album] {
return albums
}
func addAlbum(album: Album, index: Int) {
if (albums.count >= index) {
albums.insert(album, atIndex: index)
} else {
albums.append(album)
}
}
func deleteAlbumAtIndex(index: Int) {
albums.removeAtIndex(index)
}
这些方法可以让你自由的访问、添加、删除专辑数据。
这时你可以运行一下你的项目,确保编译通过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此时你或许会感到好奇: PersistencyManager
好像不是单例啊?是的,它确实不是单例。不过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外观模式章节,你会看到 LibraryAPI
和 PersistencyManager
之间的联系。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在复杂的业务系统上提供了简单的接口。如果直接把业务的所有接口直接暴露给使用者,使用者需要单独面对这一大堆复杂的接口,学习成本很高,而且存在误用的隐患。如果使用外观模式,我们只要暴露必要的 API 就可以了。
下图演示了外观模式的基本概念:
API 的使用者完全不知道这内部的业务逻辑有多么复杂。当我们有大量的类并且它们使用起来很复杂而且也很难理解的时候,外观模式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选择。
外观模式把使用和背后的实现逻辑成功解耦,同时也降低了外部代码对内部工作的依赖程度。如果底层的类发生了改变,外观的接口并不需要做修改。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想换掉所有的后台服务,你只需要修改 API 内部的代码,外部调用 API 的代码并不会有改动。
如何使用外观模式
现在我们用 PersistencyManager
来管理专辑数据,用 HTTPClient
来处理网络请求,项目中的其他类不应该知道这个逻辑。他们只需要知道 LibraryAPI
这个“外观”就可以了。
为了实现外观模式,应该只让 LibraryAPI
持有 PersistencyManager
和 HTTPClient
的实例,然后 LibraryAPI
暴露一个简单的接口给其他类来访问,这样外部的访问类不需要知道内部的业务具体是怎样的,也不用知道你是通过 PersistencyManager
还是 HTTPClient
获取到数据的。
大致的设计是这样的:
LibraryAPI
会暴露给其他代码访问,但是 PersistencyManager
和 HTTPClient
则是不对外开放的。
打开 LibraryAPI.swift
然后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let persistencyManager: PersistencyManager
private let httpClient: HTTPClient
private let isOnline: Bool
除了两个实例变量之外,还有个 Bool
值: isOnline
,这个是用来标识当前是否为联网状态的,如果是联网状态就会去网络获取数据。
我们需要在 init
里面初始化这些变量:
override init() {
persistencyManager = PersistencyManager()
httpClient = HTTPClient()
isOnline = false
super.init()
}
HTTPClient
并不会直接和真实的服务器交互,只是用来演示外观模式的使用。所以 inOnline
这个值我们一直设置为 false
。
接下来在 LibraryAPI.swift
里添加如下代码:
func getAlbums() -> [Album] {
return persistencyManager.getAlbums()
}
func addAlbum(album: Album, index: Int) {
persistencyManager.addAlbum(album, index: index)
if isOnline {
httpClient.postRequest("/api/addAlbum", body: album.description())
}
}
func deleteAlbum(index: Int) {
persistencyManager.deleteAlbumAtIndex(index)
if isOnline {
httpClient.postRequest("/api/deleteAlbum", body: "\(index)")
}
}
看一下 addAlbum(_:index:)
这个方法,先更新本地缓存,然后如果是联网状态还需要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请求。这便是外观模式的强大之处:如果外部文件想要添加一个新的专辑,它不会也不用去了解内部的实现逻辑是怎么样的。
注意:当你设计外观的时候,请务必牢记:使用者随时可能直接访问你的隐藏类。永远不要假设使用者会遵循你当初的设计做事。
运行一下你的应用,你可以看到两个空的页面和一个工具栏:最上面的视图用来展示专辑封面,下面的视图展示数据列表。
你需要在屏幕上展示专辑数据,这是就该用下一种设计模式了:装饰者模式。
装饰者模式
装饰者模式可以动态的给指定的类添加一些行为和职责,而不用对原代码进行任何修改。当你需要使用子类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装饰者模式,可以在原始类上面封装一层。
在 Swift 里,有两种方式实现装饰者模式:扩展 (Extension) 和委托 (Delegation)。
扩展
扩展是一种十分强大的机制,可以让你在不用继承的情况下,给已存在的类、结构体或者枚举类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可以在你没有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扩展已有类。这意味着你甚至可以扩展 Cocoa 的类,比如 UIView
或者 UIImage
。
举个例子,在编译时新加的方法可以像扩展类的正常方法一样执行。这和装饰器模式有点不同,因为扩展不会持有扩展类的对象。
如何使用扩展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们需要在下面这个列表里展示数据:
专辑标题从哪里来? Album
本身是个 Model
对象,所以它不应该负责如何展示数据。你需要一些额外的代码添加展示数据的逻辑,但是为了保持 Model
的干净,我们不应该直接修改代码,因为这样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Model
层最好就是负责纯粹的数据结构,如果有数据的操作可以放到扩展中完成。
接下来我们会创建一个扩展,扩展现有的 Album
类,在扩展里定义了新的方法,返回更适合 UITableView
展示用的数据结构。
数据的结构大概是这样:
新建一个 Swift 文件:AlbumExtensions
,在里面添加如下扩展:
extension Album {
func ae_tableRepresentation() -> (titles:[String], values:[String]) {
return (["Artist", "Album", "Genre", "Year"], [artist, title, genre, year])
}
}
在方法的前面有个 ae_
前缀,是 AlbumExtension
的缩写,这样有利于和类的原有方法进行区分,避免使用的时候产生冲突。现在很多还在维护中的第三方库都已经改成了这个风格。
注意:类是可以重写父类方法的,但是在扩展里不可以。扩展里的方法和属性不能和原始类里的方法和属性冲突。
思考一下这个设计模式的强大之处:
- 我们可以直接在扩展里使用
Album
里的属性。 - 我们给
Album
类添加了内容但是并没有继承它,事实上,使用继承来扩展业务也可以实现一样的功能。 - 这个简单的扩展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把
Album
的数据展示在UITableView
里,而且不用修改源码。
委托
装饰者模式的另一种实现方案是委托。在这种机制下,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相关联。比如你在用 UITableView
,你必须实现 tableView(_:numberOfRowsInSection:)
这个委托方法。
你不应该指望 UITableView
知道你有多少数据,这是个应用层该解决的问题。所以,数据相关的计算应该通过 UITableView
的委托来解决。这样可以让 UITableView
和数据层分别独立。视图层就负责显示数据,你递过来什么我就显示什么。
下面这张图很好的解释了 UITableView
的工作过程:
UITableView
的工作仅仅是展示数据,但是最终它需要知道自己要展示那些数据,这时就可以向它的委托询问。在 objc 的委托模式里,一个类可以通过协议来声明可选或者必须的方法。
看起来似乎继承然后重写必须的方法来的更简单一点。但是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继承的结果必定是一个独立的类,如果你想让某个对象成为多个对象的委托,那么子类这招就行不通了。
注意:委托模式十分重要,苹果在 UIKit 中大量使用了该模式,基本上随处可见。
如何使用委托模式
打开 ViewController.swift
文件,添加如下私有变量:
private var allAlbums = [Album]()
private var currentAlbumData : (titles:[String], values:[String])?
private var currentAlbumIndex = 0
在 viewDidLoad
里面加入如下内容: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1
self.navigationController?.navigationBar.translucent = false
currentAlbumIndex = 0
//2
allAlbums = LibraryAPI.sharedInstance.getAlbums()
// 3
// the uitableview that presents the album data
dataTable.delegate = self
dataTable.dataSource = self
dataTable.backgroundView = nil
view.addSubview(dataTable!)
}
对上面三个部分进行拆解:
关闭导航栏的透明效果
通过 API 获取所有的专辑数据,记住,我们使用外观模式之后,应该从
LibraryAPI
获取数据,而不是PersistencyManager
。你可以在这里设置你的
UITablweView
,在这里声明了UITableView
的delegate
是当前的ViewController
。事实上你用了 XIB 或者 StoryBoard ,可以直接在可视化的页面里拖拽完成。
接下来添加一个新的方法用来更方便的获取数据:
func showDataForAlbum(albumIndex: Int) {
// defensive code: make sure the requested index is lower than the amount of albums
if (albumIndex < allAlbums.count && albumIndex > -1) {
//fetch the album
let album = allAlbums[albumIndex]
// save the albums data to present it later in the tableview
currentAlbumData = album.ae_tableRepresentation()
} else {
currentAlbumData = nil
}
// we have the data we need, let's refresh our tableview
dataTable!.reloadData()
}
showDataForAlbum()
这个方法获取最新的专辑数据,当你想要展示新数据的时候,你需要调用 reloadData()
这个方法,这样 UITableView
就会向委托请求数据,比如有多少个 section
有多少个 row
之类的。
在 viewDidLoad
里面调用上面的方法:
self.showDataForAlbum(currentAlbumIndex)
这样应用一启动就会去加载当前的专辑数据。因为 currentAlbumIndex
的默认值是 0 ,所以一开始会默认显示第一章专辑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该去完善 DataSource
的协议方法了。你可以直接把委托方法写在类里面,当然如果你想让你的代码看起来更整洁一点,则可以放在扩展里。
在文件底部添加如下方法,注意一定要放在类定义的大括号外面,因为这两个家伙不是类定义的一部分,它们是扩展:
extension ViewController: UITableViewDataSource {
}
extension ViewController: UITableViewDelegate {
}
上面就是实现委托的方法 - 你可以把协议想象成是与委托之间的约定,只要你实现了约定的方法,就算是实现了委托。在我们的代码中, ViewController
需要遵守 UITableViewDataSource
和 UITableViewDelegate
的协议。这样 UITableView
才能确保必要的委托方法都已经实现了。
在 UITableViewDataSource
对应的那个扩展里加上如下方法:
func tableView(tableView: UITableView, numberOfRowsInSection section: Int) -> Int {
if let albumData = currentAlbumData {
return albumData.titles.count
} else {
return 0
}
}
func tableView(tableView: UITableView, cellForRowAtIndexPath indexPath: NSIndexPath) -> UITableViewCell {
var cell:UITableViewCell = tableView.dequeueReusableCellWithIdentifier("Cell", forIndexPath: indexPath) as UITableViewCell
if let albumData = currentAlbumData {
cell.textLabel?.text = albumData.titles[indexPath.row]
if let detailTextLabel = cell.detailTextLabel {
detailTextLabel.text = albumData.values[indexPath.row]
}
}
return cell
}
tableView(_:numberOfRowsInSection:)
返回需要展示的行数,和存储的数据中的 title 的数目相同。
tableView(_:cellForRowAtIndexPath:)
创建并且返回了一个单元格,上面有标题和对应的值。
注意:你可以把这些方法直接加在类声明里面,也可以放在扩展里,编译器不会去管数据源到底在哪里,只要能找到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了。而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其他人阅读。
此时再构建项目,你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是的,显示成功啦!目前的项目源码在这里:BlueLibrarySwift-Part1,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你可以下载下来对比一下。
下一张我们会继续设计模式的内容,敬请期待!
原文链接:
-Introducing iOS Design Patterns in Swift – Par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