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而言,尤须重“见”。
梁思成认为建筑史并非史料的堆砌。应首先注意各时期的建筑思想。建筑史所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介绍各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特征。还要了解建筑是如何演变,受什么因素制约,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等一些列本体问题。只有深刻的了解历史,才能准确地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研究建筑史的人,要能敏锐地区别时代的艺术特点,能感到历史的步伐。
中国建筑即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要能提练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顿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和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布局,大的到一城一市,小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重新认识。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息,以及烹饪,缝纫,市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

绪论

中国建筑之特征

  • 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

    • 以木料为主要构才
    • 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
    • 以斗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
    • 外部轮廓之特异
      • 翼展之屋顶部分
      • 崇厚阶基之衬托
      • 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
      • 院落之组织
      • 彩色之施用
      • 绝对匀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
      • 用石方法之失败
  • 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他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

    • 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
    • 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
    • 着重部署之规制
    • 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
  •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自上古以至秦
    •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至公元220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至590年)
    • 隋,唐时期(公元590至906年)
    •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至1280年)
    •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至1912年)
    • 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以后)
  •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