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慢慢消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文|小情绪fly


方言慢慢消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_第1张图片

一、现状

据统计根据濒危语言的判定标准,中国目前现存的120多种语言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2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会说满语的人竟然已经减少到不足100人。2005年11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接受《语言文字周报》采访时,他指出:“一种语言的消失,就将意味着人类一种文化的失落。人类的文化发展需要多样性,需要不同的文化基因。因为文化基因是保存在语言里的,如果语言丧失了,人类文化基因库就必将丧失很多基因。过多文化基因的丧失,对人类将是一场灾难。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首先要对语言多样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尊重各民族的方言,要尊重各种方言,包括尊重繁体字等历史上的文字,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二、方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1. 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它的标准定义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可见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各地方言,从而加以制定的。首先,普通话当中许多词汇均来自方言,这毫无疑问。如厦门话怪咖,大咖,哇塞;东北地区方言里的磨叽、得瑟、闹心;陕西话里的坏怂、木脑壳、瓜娃子等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普通话。其次,普通话的语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其实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都是建立在各地方言基础上的,如老舍先生完美地运用了北京方言,写出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等,将老北京人民的生活写的活灵活现。徐志摩先生的诗集里有一篇《一条金色的光痕》,更是直接用硖(xiá)石的土话创作的。最后,普通话的语音更是直接采用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向全国各地推广。由此看来,方言的确是普通话的源泉。


方言慢慢消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_第2张图片

2. 方言是一种群体认同的纽带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这些特有的地域文化都是以方言为载体的。楚地有楚文化,山东一带有齐鲁文化,甘肃一带有丝路文化,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有客家文化等等。这些独特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通过方言传承,不经增强了相同地域中人民之间的认同感,更是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

方言是群体认同的一种纽带。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往往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处于相同方言区的人之间能迅速建立起认同感,在生活中通常能够互帮互助。如当两个相互陌生的东北人见面时,一口大碴子味就能让彼此之间感到亲切;彼此陌生的两个广东人,流利,地道的粤语瞬间让彼此感受到亲人的感觉。这其中,方言起到了纽带作用,将处于相同方言下的人们连在了一起。

3. 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方言承载着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曲艺之乡,有很多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戏曲有京剧、越剧、楚剧、汉剧、黄梅戏、粤剧等,说唱艺术有东北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苏州的评弹等。其实不管说唱艺术也好,还是地方戏曲也好,它们都是方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方言,我们很难想象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

三、方言慢慢减少传达出哪些信息?

1. 方言的慢慢较少符合客观规律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首先它承载的功能就是交际。一种语言的产生与消失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这种语言的依赖性降低,其他语言同样可以担负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功能。

2. 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上的缺失

方言在当今社会,作为交际的功能正在降低,而作为一种文化的地位正在大大提升。当代我们所说的保护方言,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在说保护方言文化。方言的慢慢减少,在于人们对于方言的认识不到位,仍然像过去一样,把方言当做一种普通的交际工具来对待,从而在保护和传承上十分欠缺。

3.教育上的缺失

在普通话盛行的今天,我们都持有的态度是: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教育上,方言被严重低估。学术界热衷于研究外来语言和文化,如英语等等,作为中华瑰宝的方言却始终引不起重视,近两年由于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家才开始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

笔者是一位甘肃人,记忆里美好的童年充满着可亲的方言,奶奶总会用方言喊我的名字,是那样可爱!小伙伴们都是使用方言吐槽,打扑克,喝酒,是那样豪爽!正月里,庙会上总有人操着方言演皮影戏,是那么有趣!可这些,现在都成了回忆。方言文化的慢慢消失,大了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损失,小了说,是一代人美好的缺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言慢慢消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