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陈志泊主编)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数据与信息
1.信息:信息是人脑对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抽象反映。
2.数据: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可用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示,经数字化处理后可存入计算机。

信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处理:它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加工利用乃至信息输出的演变与推导等一系列活动。

二、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发展
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以后)

  1. 人工管理阶段(程序员管理阶段)的特点:数据不保存;系统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 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程序之间数据有一定独立性;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一点的共享性。
    缺点: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间的联系弱。

  3. 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结构化的数据及其联系的集合;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下述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恢复。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3.数据库系统(DBS):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等几部分组成。使用数据库的人员分为三类:用户;应用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DBA)。

四、数据库系统的内部体系结构
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两级映象(外模式/模式,模式/内模式映象)

(1)DBS的三级模式结构
1、模式(Schema):又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DB的全局逻辑结构。即DB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只有一个模式;DBMS提供模式定义语言(模式DDL)
2、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外模式是三级结构的最外层,是数据用户能看到并允许使用的那部分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也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即用户视图。(外模式一般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3、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是三级结构中的最内层,也是靠近物理存储的一层。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即DB中数据的内部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2)两级映象
1、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去阿奴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数据库中的同一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
2、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中的模式和内模式都只有一个,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陈志泊主编)_第1张图片
五.数据库管理系统
(1)DBMS的主要功能
1.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3.DBMS对数据库的控制主要通过4个方面实现: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和数据恢复。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分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2.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3.实体:客观存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理解)
(3)四种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2.层次模型用树形数据结构(有向树)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整理人: 江木川手里没有可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数据库原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