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被孩子当下的具体学习所困扰,可以偶尔跳出来,思考一下一个长远的人格品质——韧性(Resilience);因为,认知能力只是这个综合品质下的一小部分,影响人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还有很多方面。
在韧性这个概念中,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应对”。在应对中,爱好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帮助人减压(不明白,在很多方面没有天赋的孩子被逼着去各种考级,这不是增加人的压力吗)。我在《一个小学篮球夏令营的观察》的文章讲过一件事:“人类在面对剑齿虎的攻击时,会快速分泌压力激素,这些压力激素促使心跳加快,迅速逃跑,得以自救,这个过程中,分泌的压力激素也全部用光,这是人类早期的故事。现代社会,这样的生死关头不多,但是我们在面临压力时,依然会分泌压力激素,当面对的情形还不足以用光所有的压力激素,于是剩下的一部分会继续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如果不释放,累积在身体里,就会生病。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释放这些剩余压力激素的好办法”。其实,运动这件事,如果上升到竞技的高度,对普通人来说,尤其是运动天赋不高的人来说,反而背离了它的原来的作用——释放剩余压力激素。
韧性的七个关键组成:
一、能力(Competence)。
能力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它不是简单的“我可以做到”,而是通过判断、选择、面对困难的实践而发展起来的。
如何加强孩子的“能力”呢?父母可以问下面的问题:
1)我是帮助孩子看到他/她的优点?还是只看到缺点?
2)当我要指出孩子的错误时,我是把重点放在具体的错误上,还是让她/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行?
3)我有没有帮助孩子建立一些认知的、社交的、减压的具体技巧?
4)我有没有允许孩子犯一些安全的错误以让她/他自己能从中反思?
5)我有没有过度保护孩子,以传递这样的信息“你还搞不定这事”?
二、自信(Confidence)
1)我有没有尽力让孩子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2)我有没有传达过自己看重的品质(而非成绩),比如,公正、坚持等?
3)我经常赞美他/她吗?我赞美他/她的时候,表达的具体吗?还是显得很假?
4)我会避免在公正场合让孩子感到尴尬吗?
三、链接(Connection)
1)我没有建立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
2)我是否理解,孩子渐渐长大,会越来越独立,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还是,我过度需要孩子依赖我反而以妨碍他/她的成长?
3)我会允许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还是我会压制那些负面的情绪?
4)我会努力解决家庭的冲突还是尽力逃避冲突?
5)我会嫉妒孩子发展了亲密关系吗?
四、品格(Character)
1)我有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他/她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
2)我有没有帮助孩子意识到她/他会关心别人?
3)我有没有帮助孩子在即可满足自己欲望和需求的时候想想对错?
4)我有没有帮助孩子探索灵性世界?
5)我有没有表现出种族歧视?
6)我没有表达过,当做一个决定时,也要考虑一下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7)我会鼓励努力的过程吗?我会教孩子延迟满足感吗?
五、贡献(Contribution)
1)我有没有在孩子合适的年龄跟他探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的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
2)我有没有告诉他,帮助别人很重要?
3)我有没有告诉过他,我相信他/她有能力让世界变的更好?
4)我有没有制造机会帮助孩子具体地为社会做些贡献?
六、应对(Coping)
我个人觉得这一项能力相当重要,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该你走的弯路,一米都少不了。只是,走了弯路,有人能迅速爬起,很快恢复,继续前行;有人却一跌不起,人生颓废。
以前念的一个心理学基础课,讲“失去”,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失去是个什么严重的问题,一旦人到中年,就开始失去亲人、健康等非常重要的人生支柱,很多人就会跨掉。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失去”、挫折、变化,那么他/她抗压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速下滑。所以年轻时,太顺,反而不好,适当剂量的失败,绝对是好的疫苗。
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真正的危机和那些看起来像危机的事?
2)我有没有做出一个积极面对压力的榜样?
3)我有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玩想象力游戏?我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幻想和游戏时孩子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这一点,也很重要,一定要给孩子发呆放松的时间,不要把每时每刻都安排的紧紧的,要给孩子独处的空间。为什么全寄宿对儿童不好,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作为人,是几乎没有个人的空间的。
4)如果孩子有一些负面的行为,我会不会谴责他/她?我有没有意识到这只会更加加强他/她的负面行为,从而增加他/她的耻感,而更加把他/她推向那些负面的行为?
5)我有没有表达过我会鼓励孩子有创意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6)我有没有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为了保存能量,让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随风而逝?
7)我有没有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碰到困难的情形时,我会控制住冲动而冷静地处理问题?
七、控制(Control)
一个失控的体验:我们从小就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度特别高,所以当出国念书的时候,遭遇个别变态老师,让我有失控的感觉,这种控制就是,老师应该用道德来约束自己。我想用这样的念头控制老师对我耐心教育。即使是成年了,还是有很多功课要补,所以教育真的不只是掌握知识。那些书本之外的软品质才能让人走的远。。
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可以控制,有些事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也是个艺术,家长要知道其中的度,才能教给孩子。
可以看看下面这些问题,帮助自己厘清一下思路:
1)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靠运气,而受个人的选择和决定的影响?
2)另一方面,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有很多坏的事情发生,跟他/她是没有关系的(比如父母离婚)?
3)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到达未来的路是由现在的每一步组成的?
4)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没有人可以控制住周围的一切,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选择积极的方式应对?
5)我有没有帮助孩子理解,给她/他纪律是教育他/她,而不是惩罚?我有没有运用纪律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某些行为能引起特定的结果?
关于韧性这个话题,我还有很多想写,以后会慢慢深入。我们要滋养和养育一个健康追求目标的人。这是一辈子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