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我的第二生活空间

2013年,自媒体火爆,机缘巧合,和社群创始人燕姐一起开始踏上了社群之路。

遇见罗振宇、遇见吴晓波。从没想过生活的圈子除了同事、家人、同学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

在最初做社群的时候,因为社群是非盈利性的,我们所有的活动场地都是靠着燕姐刷脸卡而来,志愿者的热情也因为自己的工作、家庭等一闪而过,更多的还是靠我们自己,燕姐负责总体的策划和所有资源的调配。而我就负责所有的后勤,包括ppt、简单的海报、数据表单处理、报名签到等。

社群不断尝试各种类型的活动,从吃喝玩乐到兴趣小组,在探索了3年之后,社群也在逐渐壮大,聚集了一万多人。2016年,燕姐预测到知识在未来崛起的风向,加上我们社群本身的基因,以及她自身强大的知识框架。社群终于确定了定位:知识型社群——精灵公社,由此而生。

做社群的这几年,我也曾迷茫过,做社群的目的是什么?但回望社群之路,我能看到的是我的成长。

技能的习得:

1、图形软件的简单运用。虽然社群一直有御用设计师阿诺,但因为他的工作特别忙,很多时候需要应急处理一些图片。于是,在他的诱导下,会简单使用AI、PS、COREL了。

2、视频制作软件。社群总是有许多的美好时光需要用影像留下。为了填补御用摄像师兼导演汉斌的偶尔缺席,摸索了PR的使用,可以剪辑视频,可以做字幕。

3、自媒体运营。社群开启公众号,从图文排版到H5到营销互动,每一个技能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4、培养演讲的能力。或许我私底下还是那个闷闷的人,但在社群5年的锻炼下,我可以站在精心准备的台前,侃侃而谈,自信的分享我的内容。

5、阅读的能力。或许从小到达都没真正阅读过一本书(漫画和小说除外)。而在社群,因为社群的定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我开始坚持每天的阅读。

人生不就是过往经验的积累么?在社群的5年,我积累的或许是前几十年所有的总和了。

我大学毕业后,在事业单位工作过、在学校工作过、在家具设计行业待过,但那些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或被迫的选择。随着社群的定位和围绕定位的战略布局的确定,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了。今年年初,我第一次给自己的人生做了定位,成为一名创新思维培训师。社群正是我实践和磨练的地方,而我也真在努力前行中。很开心每次和燕姐一起研发的实训营课程能获得社群伙伴们的认可,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馈。

我把社群定位成第二生活空间。因为除了家这一实体空间外,它已经成了我的心灵归宿。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群,我的第二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