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

侗锦,古称“纶织”,系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至今有逾两千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织锦之一。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张图片

当我们问到侗锦的起源时,粟田梅毫不掩饰自己身为侗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豪,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2张图片

侗锦只因侗族而存在,是侗族人民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具有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品。而侗锦也被称为侗族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3张图片

侗锦图案大多取材动植物、器皿等造型,反映侗族的审美情趣及追求天地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200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侗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侗寨人粟田梅是侗锦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4张图片

自幼便习从母亲,未出闺之前便可独立完成侗锦的一系列工序。粟老师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淳朴善良的侗族女性,在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她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去制作侗锦,去发扬和传承侗锦文化。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5张图片

侗锦有素锦和彩锦之分,素锦为通经通纬、彩锦为通经断纬。用黑自棉线织成的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工艺编织的称为“彩锦”。侗锦,每一个图案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美好、智慧和幸福的象征。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6张图片

侗锦纺织有10多道工序。

除去棉线成型之前的数十道工序外,仅纺织阶段就需要经过整经、穿扣、穿纵、埋色、补色、勾挑、纬纱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得以完整编织。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却是编织前的第一步——数纱。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7张图片

一般做八十八纱,通常会有一千多根纱,需要一层一层的数过去。第一层不能错,如果错掉,图案便会如多米诺骨牌,将全部错掉。仅仅第一排,就会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人的耐力和细心将是极大的考验。

做之前,图案都会印在脑子里。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8张图片

粟老师露出淡淡的微笑:“我们做之前,图案都印在了脑子里,而且会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也不是很死板,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去进行加工。”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9张图片

织侗锦是侗族人民勤劳朴实的象征,是男耕女织的真实写照。贤良与美貌并存的姑娘会在小伙子眼中更加迷人,织侗锦是属于那个时代检验爱情桥梁的评判标准。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0张图片

当时,白天村里的织娘们会跟随自己的丈夫下田干活,晚上回到家,会点上自制的油灯织锦,通常会织到深夜,然后爬上床就睡觉。所以,我们会看到侗寨里的家中仍保留着这样的传统,织机跟床挨得很近,织娘们累到只想走织机与床的距离。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1张图片

而且,当时的照明为自制的油灯,通常第二天起来,脸都是黑的,庆幸的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2张图片

现在枫香村的村民在粟田梅的带领下,走上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由县里组织公司收购村民的侗锦,枫香村的村民进行生产。而且,枫香村已经在修建一所侗锦生产基地,里面会有粟老师的传习所,也会有更为开阔的织锦场地。

粟田梅是侗锦国家级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人,也是枫香村村支书。这位年逾五十的女人用自己的力量为传承侗锦文化和造福村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3张图片

侗锦生产基地不是很高,只有三层楼。粟老师兴奋的说道:“二楼和三楼我们都会摆上我们的织机,将会有一百台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一百台织机同时工作的宏大场面。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4张图片

“我们会在每年举办一到两次的培训班,召集大中院校学生和侗锦爱好者进行培训学习。”

粟老师说:“我虽然技术很高,但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更多的人来传承,特别是年轻一代,我也想把我这个技艺啊,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把我们这个侗锦织造技艺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_第15张图片

而且,她更愿意看到创新的东西。新时代的设计师创作出的图案与侗锦融合,用全新的形式展现侗锦的多样性。

走创新之路,侗锦才可以活得更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雨丨脚踏手捋,吱吱亢亢,一方侗锦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