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星舰/05/核


巨大的核心,看上去如同一个悬吊着的巨型花蕾。

墨绿色的外皮覆盖着鳞片和肉瘤,发亮的黏液从鳞片间渗出。

核心起伏搏动着,将吞下的采矿站在体内碾碎。

接着,这些碎块再被消化液分解为微粒。

富含营养的微粒被输送至挂满卵泡的巢室。

一个个卵泡贪婪地吸收着这些营养微粒,开始快速生长发育。

先是在卵泡的外层,生出了一条环绕卵泡的皮层。

皮层增厚,形成了环绕卵泡的收缩环。

收缩环由大量圆环形的蛋白纤维细丝组成,这些圆环形的细丝主动收缩,在卵泡表面勒出一道裂沟。

随着细丝不断收缩,裂沟不断加深。

最后,卵泡分裂为两个相互紧贴,同时又结合在一起的球体。

第一次分裂后,卵泡继续生出收缩环,纵横交错,分裂出更多球体。

这些彼此连通的球体紧贴在一起,组成了一团分裂球。

这一大团分裂球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开始组合变形,分化出不同的器官。

分裂球先是逐渐拉长,形成了上下的胸腹部。

胸部两侧增厚变宽,长出两块厚实的胸甲。

胸部后侧变得透明,透明部位上出现了叶脉一样的橘红色条纹。

腹部则略带弯曲地往下生长,不断延长,并逐渐分节。

一节一节的腹部清晰地长成,最后在末端中央裂开,形成分叉的尾部。

此时,卵泡已完全发育为孢子幼体。

核心张开大口,将一批批长成的孢子幼体喷出体外。

来到外界后,孢子幼体迅速开始了第二次生长发育。

受到外界低温的刺激,孢子幼体的血压急剧上升,增大的血液压力使胸腹部连接处的薄膜破裂,形成一个裂口。

随着这道裂口的张大,孢子幼体原本的外皮逐渐与内部的身体分离。

在脱去旧外皮的身体表面,生出了新的外皮。

孢子幼体分泌出大量的蜕皮液,渗入新旧外皮之间。

蜕皮液将旧的外皮逐渐溶解。

旧的外皮被溶解为几丁质和钙盐,又立即被孢子幼体吸收。

由于不断溶解,旧的外皮变薄变软,里面包裹的孢子幼体得以舒展生长。

随着孢子幼体的长大,旧外皮上的裂口逐渐被撑开。

急不可待的孢子幼体扭动着柔软的身体,从裂口处倒退着往外。

很快,孢子幼体就完全从旧外皮中脱离出来,留下一块半透明的旧外皮空壳。

此时,孢子幼体的体内血液,大量注入新的外皮。

新鲜血液中的水分,使柔软皱缩的新外皮逐渐膨胀,展开撑起身体。

同时,血液中从旧外皮吸收的几丁质和钙盐,又被新外皮吸收。

新外皮利用获取的几丁质和钙盐,长出了坚硬的几丁质外壳。

此时,没有头部的孢子幼体,光滑坚硬,看起来像一粒奇异的种子。

从这粒奇异种子的背后,4片带着橘红色条纹的透明翅膀轻柔地展开,飞速扇动起来。

孢子幼体成长为新生的孢子,一群群地飞起。

数量庞大的孢子如同蜂群一般,展开密密麻麻的阵势,铺天盖地压向星舰。

3门20毫米口径机关炮立即开火迎击。

孢子的飞行极其灵活,每次快速扇动4片透明翅膀,就会迅即地变换方位。

孢子像是在戏耍机关炮的火力一般,左右飘忽,上下翻飞。

眨眼间,第一批孢子集群已突破机关炮的火力网,直接撞向星舰。

孢子群前仆后继,在星舰装甲表面撞得粉身碎骨,激起一片片绿光。

更多的孢子群向星舰逼近。

遍体凌伤的星舰,已难以承受这样连续不断的死亡撞击。

再强大的火力网,也无法应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孢子群。

星舰启动了内部一条简练但极其高效的生产线。

生产线上,首先由3D打印机大批量打印出无人机薄片。

接着,高速机械臂以肉眼无法看清的速度,将薄片折叠成为比昆虫稍大的微型无人机。

微型无人机体积很小,缺乏足够的动力,智能也几乎没有。

单独的一个微型无人机,可以说是百无一用。

但就像蚂蚁,单独的一只毫不起眼,而大量集结起来的蚁群,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在短短的时间内,数以亿计的微型无人机从星舰内倾巢而出,迎向孢子群。

比孢子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的微型无人机,数量远远超过了孢子。

一旦靠近孢子,无人机极其简单的智能就会引爆体内的微型炸弹。

无数细碎的闪光在孢子群与微型无人机间爆开。

好似闪动的点点繁星。

漫天不断的闪光过去后,孢子群已所剩无几。

一小部分的微型无人机继续追击剩下的孢子。

大多数的无人机则集结起来,携带着微型炸弹,向核心反扑过去。

面对乌压压的无人机集群,核心张开大口,喷出一团闪动着电弧的气雾。

这团带电的气雾如旋风一般快速盘旋,形成了强电场。

气雾中,游荡着的自由电子被强电场加速,在气雾中横冲直撞。

气雾原子颗粒中,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电子,被这些高速自由电子撞击而出,形成了新的自由电子。

最初的一个自由电子,在第一次撞击之后变成了两个,两个自由电子再进行下一次撞击,又有了四个。

接下来,八个,十六个……

自由电子数量如同雪崩一般增加,又被强电场加速,逐渐形成了雪崩电子流。

雪崩电子流汇聚在一起,以100千米/秒的速度,向着星舰的方向跃动过去。

雪崩电子流通过之处,散发出高达5000℃的高温。

一部分靠近雪崩电子流的微型无人机,瞬间被高温气化。

在雪崩电子流一路突进的方向上,不断闪动着一连串的明亮闪光。

每一次新的闪光出现,雪崩电子流就又往前推进了几十米。

雪崩电子流的最前端,伸出长长的闪光分叉。

跟在闪光分叉后的雪崩电子流,会沿着分叉中最短的一支,向星舰方向高速移动。

仿佛雪崩电子流的闪光分叉,是在探索通往星舰的最佳路径。

这其实是雪崩电子流在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形成一条通向星舰的通道。

一眨眼,雪崩电子流已一路推进到星舰跟前。

当雪崩电子流的最前端与星舰表面接触的瞬间,从带电气雾通往星舰,一条畅通无阻的导电通道被接通。

数量庞大的带电粒子顺着雪崩电子流打通的导电通道,从带电气雾冲向星舰表面,汇集成势不可当的超强电流。

超强电流形成了一道非常明亮的闪光。

一道闪电就此而生。

闪电划破长空,劈在了星舰表面。

强电流袭入星舰内部,烧毁了大量电子仪器。

星舰内,甚至连不导电的空气间隙也被强电流击穿,舱内穿梭着电流击穿产生的电流飞弧。

与此同时,闪电穿过之处,由于强电流快速增长变化,释放出电子脉冲能量。

强电流增长的变化达到1千亿安培/秒,电流变化如此之快,释放出的脉冲能量极其迅猛,强电磁辐射相应而生。

闪电所经之处,强电磁辐射如海啸般汹涌而出。

闪电通道两侧,正奔向核心的微型无人机集群,遭到了强电磁辐射的正面冲击。

强电磁辐射穿透微型无人机,侵入无人机内部最敏感的半导体元件。

电磁辐射散发的能量,被半导体元件内游荡着的自由电子所吸收。

由电子能量转化而来的电磁辐射能量,又重新转化为电子能量。

这些获得了额外高能量的自由电子,变得十分狂野,在半导体中加速乱撞。

高速乱撞的自由电子,同样也将半导体原子颗粒中,那些稳定的电子撞出,形成新的自由电子。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

半导体元件内部,与闪电诞生之初一样,开始形成雪崩电子流。

雪崩电子流令通过半导体的电流急剧增长,最终,雪崩电子流将半导体击穿。

被击穿后,原本反向不能导电的半导体变成了导体。

一道反向电流随即穿过半导体元件。

反向电流的通过,产生了大量热量,导致半导体元件被彻底烧毁。

强电磁辐射扫过之处,构造简单的微型无人机几乎全部失灵。

而一些更倒霉的微型无人机,因为强电磁辐射的影响,直接被引爆了内部的微型炸弹。

转瞬之间,难以计数的微型无人机要么失控坠入烟囱林,要么直接化为一团火光。

此时,核心喷出的第一团带电气雾,随着能量的释放,逐渐散去。

接着,核心又喷出一团新的带电气雾。

电弧闪动,另一道可怕的闪电又开始酝酿。

星舰155毫米口径的机械主炮忍不住怒吼起来。

猛烈的炮火命中核心,引发了剧烈的闪光。

随着持续的轰击,核心花蕾般的外皮开始膨胀。

炮火接连不断,核心则越胀越大,外皮的颜色也越来越浅,几乎快要变得透明。

透过半透明的外皮,能隐约见到核心内部有流光溢彩的东西在闪动。

最后,随着一声清脆刺耳的撕裂声。

膨胀至极限的外皮终于破裂开,大量淡黄色的气体爆了出来,迅速弥散到整个空间。

核心则完全张开,露出了五彩斑斓的内部组件。

星舰主炮一刻不停,继续向宝石般璀璨的内部组件开火。

出膛的炮弹一头扎进了核心散布出的淡黄色气体中。

淡黄色的气体有着很高的密度,极其浓稠。

炮弹飞入其中,由于气体的黏性,炮弹表面立即黏附上薄薄一层气体,伴随着炮弹一起运动。

同时,黏附于炮弹的薄层气体之外,相邻的一层气体也由于黏性被带动。

而相邻外层的这一层气体,又继续带动了更外的一层气体。

就这样,在炮弹表面,一层层黏稠的薄层气体相互黏附带动,形成气体阻力。

炮弹的飞行能量被气体阻力不断消耗,炮弹的速度也随之降低。

原本瞄准核心的炮弹完全偏离了目标,一头坠入烟囱林中。

后续发射的炮弹也同样如此,不等触及目标,就因阻力失去射速,往下坠去。

在浓稠气体的阻挠下,核心已位于机械主炮的射程之外。

此时,第二团带电气雾,张牙舞爪地冒出更多的粗长电弧。

带电气雾内,雪崩电子流即将形成,眼看第二道闪电就将劈下。

为了对抗气体阻力,穿透黄色迷雾,彻底击溃核心,机械主炮冒险采用了强装药。

保存在锌铁密封的弹药箱中的火药包,被送入机械主炮的炮膛。

亚麻细布包裹的火药包,顶部是手工方式打结,像是一件精心准备的礼物。

一次正常的发射,只需要装入一个药包。

为了让炮弹获得更高的速度,飞出更远的距离,现在采用的强装药,用上了两个药包。

接下来的一次试射,炮弹的出膛速度从正常的1800米/秒增加到了2500米/秒。

发射时的炮膛压力也比正常值超出了50%。

然而炮弹还是明显偏离了目标,有效射程仍然不够。

于是,下次发射装药又增加了一个火药包,一次发射使用的药包达到了三个。

装药完成,机械主炮立即再次发射。

炮膛内,击发底火后,电火花引燃了点火管。

点火管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灼热的固体微粒,喷射到火药包上。

火药包表面迅速被加热到着火点,从表面开始猛烈地燃烧。

在燃烧的最外层区域,温度维持在300℃左右。

在燃烧的更里面一层区域,燃烧发出嘶嘶的声响,温度达到1000℃,火药微粒被熔化、蒸发,气化的燃烧产物流向最中心的火焰区域。

在燃烧最中心的火焰区域,汇集于此的气化燃烧产物,被全部转化为热能,温度高达3500℃。

在极高的温度下,最内层的中心火焰区域产生了非常明亮的火焰。

三层燃烧区域协同工作,使燃烧进行得非常彻底完全,释放出大量热能。

高热使燃烧快速稳定地进行,不断在火药包表面蔓延,持续产生高温的火药气体。

高温的火药气体渗透到火药包内部,又逐层点燃了整个火药包。

随着火药包逐层点燃,产生了更多的高温火药气体。

大量膨胀的高温火药气体,在炮膛内形成了极高的压力。

高压又促使火焰更快地向火药包内部燃烧,而更多的燃烧又产生更多的高温气体,形成更大的压力。

就这样,燃烧与高压相互促进,愈演愈烈。

炮膛内的压力不断增强,如层层巨浪般推向炮弹底部。

在发射后0.49毫秒,吐着火舌的压力波浪撞上炮弹尾部。

随压力波浪被一同挤压到此处的大量火药颗粒,随即被点燃,猛烈地生成高温火药气体。

获得更多能量的压力波浪,从炮弹尾部反弹,又冲向炮膛底部。

在发射后0.68毫秒,压力波浪到达炮膛底部,又再次被反弹推向炮弹尾部。

来回反弹的压力波浪互相叠加,威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更加猛烈的压力巨浪。

炮弹就在这压力巨浪的来回推动下,不停地加速前进。

正常发射时,由于炮弹的移动,炮膛空间扩大,压力巨浪得以缓解。

这种正常情况下,压力是逐渐释放,使炮弹均匀地加速。

而此时,3倍的强装药,在燃烧时形成了更多更密集的火药颗粒。

这些数量超过正常程度的火药颗粒,燃烧时也就产生了超过正常值的高温气体,形成更猛烈的压力巨浪。

而炮膛内压力的急剧上升,使得原本就数量超出的火药颗粒,又进一步被挤压粉碎,形成更多的火药颗粒。

随着火药颗粒密度的提高,燃烧也随之加快。

终于,在某个时刻,火药颗粒的数量超过了极限。

燃烧也随即失控。

原本温和的火药燃烧,顷刻间变为猛烈的爆炸,形成了一道灾难性的压力巨浪。

就在炮弹出膛前一瞬间,压力巨浪撕裂了炮管。

爆炸冲击波和火舌同时从炮口和炮管裂口涌出。

炮口这一端的爆炸冲击波,推动飞出的炮弹继续加速。

而炮管裂口那一端的爆炸冲击波,则涌入舱室,引爆了整座炮塔。

发射条件达到极限,令自身毁灭的机械主炮,也让出膛的炮弹获得了最高的速度。

这枚重炮撕开浓稠的黄色气体,从仍在缠斗的残余孢子和微型无人机之间穿过。

最后,重炮抵达了自己命运的终点,一发命中了核心。

随着一声彻底的碎裂声。

一团团极其刺眼的七彩闪光爆开。

核心斑斓多彩的内部组件逐一碎裂。

内部的霞光完全消失。

巨大的核心变得灰暗无光,继而腐朽凋零。

周围忽然变得无比安静。

一切都正走向灭亡和结束。

星舰拼命用尽自己的最后的动力,搜寻着逃离的出口。

广漠无垠的星空,是最初,也是最终的归宿。


铁甲星舰/05/核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铁甲星舰/05/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