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

文章目录

    • 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OSI参考模型综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最后的一层---应用层
      • 七层结构总结
    • TCP/IP体系结构概述
    • 知识框架

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评价计算机网络的参数很多,基本的评价参数如下:

数据率(data rate):
解释: 数据率又叫速率,指计算机网络系统每秒钟传输比特(bit)的数量,用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的速率。(注意: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向外发送数据的速度,不是链路运输速度)
单位:
数据传输单位/s,如:Mb/s、Gb/s、kb/s
注意:
1、在这里b小写,因为b是比特,指的是位即10101010这种,而B为字节,一个字节1B = 8bits。
2、Mb/s也可以写成 Mbps,这里的意思就是Mb per sec(兆比特每秒)
3、换算规则并不遵守 2 10 2^{10} 210,而遵守 1 0 3 10^3 103,类似于1 kb/s = 1000b/s
带宽(bandwidth):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数据率的最大值,那么很明显,单位和数据率是一样的,一般传输速率都达不到带宽。
时延(delay/latency):
通过一个过程来介绍时延,数据在路由器中转发的流程,我们知道路由器的工作流程就是"存储-转发",数据在从服务器发送到路由器之后,并不是直接就能发到,而是在进入路由器存储之前,会先检验控制信息是否正确。(这里就是第一个延迟:节点处理延迟(node processing delay))当处理通过之后,会在路由器中暂时储存,等待路由器输出,(第二个延迟:排队延迟(queueing delay)),然后路由器在对该分组发送的到通信链路需要一定的事件(第三个延迟: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之后从通信链路的一端到另一端又要花费一段时间(第四个延迟:传输延迟(proation delay))

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在分组交换时,路由器产生的丢包现象

丢包现象就是指:数据被发出之后,由于路由器的“存储-转发”功能,会将一些分组先存储到路由器内部,那么也就是存储到他的缓存中,当缓存满时,路由器会溢出,那么在发送过来的数据就不能被接收,那么这些后来发送过来的数据就会被丢掉,我们把这种现象成为丢包现象。

总结丢包现象产生的原因:
1、队列缓存容量有限
2、数据包到达已满队列,就被丢弃
3、丢弃分组没有前源节点没有重发。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丢包率 丢 包 率 = 丢 包 数 已 发 分 组 总 数 丢包率 = \cfrac {丢包数}{已发分组总数} =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表示的是链路的长度,但是只不过是通过bit为单位。如下所示: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张图片
吞吐量(率)(thoughout): 吞吐量就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吞吐率一样,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总量,也就是: 完 成 传 输 总 量 总 时 延 \cfrac {完成传输总量}{总时延}
他的大小受制于瓶颈链路(就是带宽比较窄的那一路)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2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我们从功能上进行区分成一定的分层结构
每层遵循每层的协议,完成每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综述

OSI参考模型: 中文“开放系统互连”,是人们为了指导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达成“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而创造了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部分分层,组建成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模型。又便于我们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划分各层的功能而创建的。
OSI参考模型分层结构:
OSI分层结构,分成七层,从下往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3张图片
OSI参考模型的解释: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4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5张图片
如上图,展示的是OSI参考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之间完成通信时的过程(从主机A发送消息到主机B)。
我们通过应用层发送信息,然后根据应用层的协议,在数据包的头部加入一定的控制信息,然后传递给下一层,这里设计每一层的作用,一会再说,然后逐层加入控制信息,并进行数据包的形式转化,最后到达物理层,转化成101010的信息,传递给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将数据传到路由器中,路由器根据物理层的协议,将数据中的头部信息,解析出来,然后给数据链路层,在解析,以此类推到网络层,然后再重新加工头部信息,重写上中间结点的一些信息,然后到达主机B的物理层。
再通过逐级拆分,和对数据转化,最后将数据传递到主机B,这是主机B可能会给A发个消息,说我接受到了,然后再沿着链路走一遍。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一层一层进行数据封装呢?
1、为了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2、控制信息中包含:(1)地址信息(2)差错检验编码:用于对差错检验与编码(3)流程控制,或者可以说教协议控制,就是控制传输秩序。

物理层

物理层就是最底层的那个电频之间的转化,接收来自数据链路的数据后,主要做的就是电路控制里面的一些东西:比特编码,数据率控制,比特同步,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两条线路实现双工)。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6张图片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还是非常偏底层的,他从网络层接收了数据后,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加上物理地址。
这里有个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解释一下:
物理地址: 指的是子网网卡上的地址信息,用于子网内部的定位。物理地址就好像订单随机生成的序列号,虽然可以唯一的确定订单目标,但是很难找到这个订单的信息,必须进行进行遍历,这很费劲,所以诞生了逻辑地址。
逻辑地址: 可以理解成全网搜索,不管是在那个子网都可以唯一确定的地址信息,IP地址就是一个逻辑地址。逻辑地址就好像身份证号,别管你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我只要根据这个人的身份号,就可以确定这个人。
其他功能:

  • 负责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 组帧:强调的是从物理层的连续比特流向数据链路层输出时,数据的分割情况。参考组帧。
  • 流量控制:防止接收端被数据流淹没导致大量数据丢失
  • 访问控制:查询该数据流是否属于这一层,防止数据混流
  • 差错控制:检测数据是否损坏或丢失,并避免重复帧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7张图片

网络层

网络层的功能比较鲜明:
主要是为了处理,将分组好的数据包交付给目的主机。
1、(逻辑寻址)交给下一层之前,由于下一层是通过mac地址(物理地址),物理地址不好找,所有分配一个主机B的逻辑地址(IP地址)。
2、(将分组转发、路由)根据逻辑地址,寻找合适的路由器或者主机,中间经过多个过程。(下图所示)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8张图片

传输层

功能:
1、将数据分段与重组(向下分段,向上重组)⭐数据正式分组
2、确保分段好的数据完整(完整报文)送达正确的进程(如:端口号)【SAP寻址】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9张图片

会话层

就是用来建立对话的,如A对B要进行联系,得先给B说一声,B同意了,两者建立管道,根据一些套接字啥的。然后就是在连续数据中插入,一些"同步点"(不太理解)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0张图片

表示层

核心功能: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syntax and semantics )问题

  • 数据表示转化:转换为主机独立的编码
  • 加密/解密
  • 压缩/解压缩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1张图片

最后的一层—应用层

应用层就是我们看到的最多的一层,例如一些浏览器,或者使用网络接口的应用啥的。
主要就是遵循一些协议把数据分发出去,经典的协议:HTTP、FTP、SMTP……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2张图片

七层结构总结

名称 功能 注意名词
物理层 物理传输,比特同步,数据率控制 单工、双工、半双工、PDU
数据链路层 组帧,物理寻址 组帧、物理地址
网路层 逻辑寻址、路由数据 逻辑地址、路由
传输层 保证报文的完整交付,将数据分组 SAP寻址
会话层 建立交流通道,插入同步点 syn点
表示层 处理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语法与语义
应用层 用户传输协议 协议、HTTP、FTP、

TCP/IP体系结构概述

传统的4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3张图片
之后人们为了有利于学习,有开创了5层结构,
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在OSI的基础上合并了表示层和会话层,网络层中包含了原传输层的部分功能,传输层合并了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大部分功能。

  • 应用层: 支持各种网络应用,FTP, SMTP, HTTP
  • 传输层: 进程-进程的数据传输,TCP, UDP
  • 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等
  • 链路层: 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网(Ethernet)、802.11 (WiFi)、PPP
  • 物理层:比特传输

知识框架

计算机网络系统学习笔记(2)---计算机网络概述(下)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