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走来走去

最近因为身体的原因,走路变得多了起来,同时速度也变得慢了不少。正是在此刻,行走这个行为变得清晰起来。

前一阵看《从大都到上都》,是历史学者罗新记叙自己用徒步的方式重走元代皇帝每年从元大都(北京)到元上都(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巡行路线的所见所闻。在这一路的叙述中,罗新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自是信手拈来,同时也提到了他对世界上其他徒步者的敬意。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提到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中的一个片段。当时作者要渡过一条河,但因为气候恶劣,水流湍急,最后搭了便车渡河。第二天一早他便和同伴返回到河对岸,重新走了一遍这段路。这种较真大概就是徒步的要义:每一寸、每一尺的道路都必须严格走过,真正用双腿去丈量大地。在这样的行走中,抽象的地图会变成一个个活的细节,落在你眼前,最后再重组成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地图,这也正是其中有意思的地方。

用长途徒步的心态去慢慢走每日重复的路线,也挺有意思,可以看到一幅不断变化的城市地图。

由于我上下班到地铁站都要走不近的一段距离,这些天的行走就变得好玩起来。首先由于我走得慢,就与其他人拉开了距离。看起来所有人都在飞速向前,离我而去,就像宇宙的膨胀,星体的红移。而我陷入另一种时间,路上的人与车都在加速,而风与灯光则变得缓慢,我的眼光与思绪也变得慢起来。恰好我也享受这种慢,优哉游哉地看匆忙赶路的行人,看钟表转过一圈又一圈。

平日里从家到地铁站我都是骑车,那时我眼中的路程就是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中间的风景都被忽略不计,常觉得无聊。现在则不同了,我可以切实体会到每一次膝盖的弯曲、伸直,每一次脚着地的清晰触感。我看到了路边的海棠和郁金香开了,看到了迎面走来的人脸上的表情,看到了停在路边的车辆在喘息。回家的时候我甚至会稍微绕一点路,从不同的角度看看银河 SOHO,这才发现沉在地下的广场已不是以前那样冷清,渐渐有了人气。这座城市其实每天都在变化,只是平日里我们不肯慢下来,好好看一看。

电子屏幕里的那个世界,我们待得太久了,以至于觉得有些孤单。于是我试着放下手机,去拥抱这个更加鲜活的世界,这时候我会感受到某种和万物的联系,偶尔可以消弭那种孤单。

我时常在想,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行走这种最原始的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方式,会不会最终沦落为一种怀念过去的仪式?但愿不会如此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慢地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