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赋能“知识产权维权”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两大未来场景应用?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指采用信息技术把食品供、产、销各环节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形成食品供应链信息数据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顺向追踪以及从消费终端到生产源头的逆向回溯,从而保证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下。

1、可靠的追溯系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在食品追溯系统中得到应用和快速推广。

例如欧洲地区的畜产品养殖业中,在育种、饲养、屠宰、储运、销售等各环节,运用区块链技术将追溯信息记录在不同的系统中,建立公众可以信任的真伪辨识系统,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核对方便和不可篡改,进而优化产品供应链,构建高效可持续、可值得信赖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沃尔玛、雀巢等许多大企业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中。沃尔玛与合作伙伴展开过多项相关实验,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追踪一个产品在每个供应链阶段的信息,只要几秒钟就能得知该产品从田头到超市的全过程。在国内,京东已经在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对经销的包括食品在内的商品进行溯源,实现对消费者和品牌企业信誉的双重保护。

目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基本都是依赖权威数据中心的“中心化”架构,“中心化”的数据无法排除人为修改的可能性,整个数据的真实性无从保障,导致系统数据的可靠性不高;

另外现有追溯系统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也难以克服,整个供应链存在的多个信息系统之间很难交互,信息核对繁琐,数据交互不均衡,需要线下大量的核对及重复检查来弥补多系统交互问题,导致追溯系统效率低、耗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0%的人口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罹患疾病,而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食品数据存储和追溯能力,导致准确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传播蔓延十分困难。

每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想要找出食源性污染源往往因追溯系统数据失真而难以实现;并且完成溯源通常要花上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期间无疑会扩大疾病传播范围而加大损失。

2、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什么

我认为如何确保食品供应链信息数据系统的透明化、可靠性和快速可追溯性,是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之后,互联网技术的第四次革命性创新。区块链技术的问世,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俗来讲,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相当于一项事务的所有参与者共同负责记账的“超级大账本”,可以自动记录和核实该项事务相关的大量数字交易信息数据。

区块链之所以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真实可靠,一是基于人人平等参与,实现去中心化;二是基于密码源公开,实现透明公开真实记录,不受人为控制,每个区块对应一串函数密码,如果修改,那么后续区块便不再匹配,就导致信息篡改操作作废。

区块链技术这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公开透明性,对于食品安全的溯源非常适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所有物品都可以被信息化,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流程数据都能通过网络和区块链技术进行非人工干预的智能信息登记,存储记录到安全可信任的分布式数据库上,使追溯体系从过去对单一数据中心的信任和依赖,转化为对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数据链的信任。

区块链还通过去除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对食品供、产、销全程信息追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这样就能够让食品供应链上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加工者、经销商、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随时获取到食品的来源与状态真实信息,及时追踪有问题的食品,有效阻止食品安全问题的蔓延。

3、知识产权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很重要,在知识产权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确权和维权方面未来很可期待。知识产权产生交易,原来不敢交易或者交易因为侵权出现问题。区块链有密码,有终身跟踪,有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完全可以取代几万个人的审查员来做审查。商标局的商标审查,无论程序和工作的繁杂程度无法想象,也可以运用区块链。区块链跟知识产权的确权和维权有直接的关系。

近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年会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与网络信息法治发展”。会中,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徐家力教授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将对现行知识产权确权、维权体制产生重大帮助。

徐家力说,我的发言题目是《区块链与知识产权保护》。区块链现在很火,很多学者说,下一个取代互联网的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区块链在行业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近,可能与知识产权保护最贴近的就是区块链。比如,我认为,区块链完全可以取代几万个人的审查员来做审查。商标局的商标审查,无论程序和工作的繁杂程度无法想象,也可以运用区块链。区块链跟知识产权的确权和维权有直接的关系。

徐家力从三个方面谈了区块链:第一,区块链相关概述,第二,知识产权确权,第三,知识产权维权。

区块链的概念很多,可以用皇家继承的概念理解。比如,一个王朝有很多皇帝,皇帝有的是儿子继承皇位,有的是孙子继承爷爷的皇位,有的被外戚继承,但是都是王朝的皇族DNA,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是以王朝的皇族DNA为链。这是区块链的链的概念。块是什么?几个皇帝之间的关系就像块。

区块链的内涵是什么?可以总结为五点: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匿名化、难以篡改性、开放性。制度解决不了问题,技术可以解决。人解决不了的,机器可以解决。

说到区块链的外延,数字货币是区块链的一种表现,最简单的区块链就是公共场合的自动售货机,其实就是把比特币转化成具体的人民币或者外币才可以买。

说到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场景,知识产权就是应用场景,比如律师服务业,全国就搞一个平台。用区块链,这种应用可以取消律师事务所。区块链一定要有应用场景,没有应用场景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忽悠的名词。

4、区块链对知识产权确权有明显优势

徐家力说到知识产权的确权,怎么用区块链进行确权。

比如说著作权,一个作者产生作品以后,尤其是数字化作品,可以用区块链的形式进行加密登记,你自己登记或者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场景登记,登记后的作品永远有身份,谁要是复制,谁要是盗版,马上可以发现。

区块链在知识产权著作权的登记方面是终身跟踪的,不会形成谁把我的作品侵权而找不到人,或者找不到作者,这种情况都可以避免。传统的知识产权作品的授权方式很古老,也很落后。作品进入到区块链,一找到这篇文章就显示作者,就可以找作者,在知识产权确权上,区块链有明显的优势和实用性。

区块链技术对商标在先使用的证明作用。我们国家有注册制,但是注册制有弊病,无论是商标的取得或商标的侵权方面,使用在先的原则是有很高的意义。区块链是不能篡改的,所以在知识产权确权的时候有很大的作用。注册商标的时候,可能侵害其他在先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怎么能证明在先权?区块链有很大的作用。一个注册商标注册前已经使用的在先权,比如说你注册了昆仑商标,但是在若干年前我就已经用了昆仑商标,这就是在先权。

商业秘密在企业中越来越多,商业秘密权特别适合中国企业。专利申请只能公布技术方案,一公布就全世界都知道,就会侵权,维权成本就高了,这是造成大量侵权的泛滥的原因之一。如果采取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我用秘密方案,你是不知道的,你也查不出来,这使中国很适合使用商业秘密权。

商业秘密权对企业来说,怎么证明商业秘密是我的?

根据法院的统计数据,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原告败诉率高达87%,原告证明不了商业秘密权,无法将商业秘密权向法官说完整。为什么?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很清楚。那怎么证明自己的商业秘密权,对企业、权利人尤为重要。

要建立中国的商业秘密登记备案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工信部就要备案登记,商业秘密到工信部登记。怎么登记?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通过区块链的加密方式可以把商业秘密权确权。等有人侵犯的时候,到法院的时候,那时候商业秘密权通过区块链的电子证据向法官提供,这是区块链的知识产权确权和保护作用。

专利权,专利权形成确权的四个程序完全可以用区块链代替。专利权的审查授权,区块链最容易来进行。这么多知识产权确权,最可能实现区块链的就是专利权的授权,专利权有技术方案、审查标准。

5、区块链有利于知识产权维权

最后,徐家力谈到知识产权维权的区块链运用。

知识产权产生交易,原来不敢交易或者交易因为侵权出现问题。区块链有密码,有终身跟踪,有不可篡改性。比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登记备案制度,中央给北京提出双轮驱动,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北京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化是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表现,怎么把首都代表的中国文化产品权利固定化?通过区块链。

去中心化。北京最缺的文化产品是剧本,好的剧本起价几千万,创意剧本为什么价格这么高?有创意的好剧本太少。通过区块链可以分开卖,实现了知识产权的维权,使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得到很大的利益。

知识产权的举证,法院通过区块链电子举证,可以无纸化审判。

区块链在知识产权应用方面也有局限性。

第一,区块链平台可信度要求高,所有的区块链中是假设区块链完全可信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出现不可信就麻烦了。

第二,区块链平台的互通。

第三,要求链上用户必须足够多,区块链是海量的。第四,区块链不具有查真机制,如果从源头就盗版了,这是查不出来的,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五,数据安全问题。

总结来说,区块链很重要,在知识产权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确权和维权方面未来很可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如何赋能“知识产权维权”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两大未来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