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设规则&选择

这一个星期过得很拧巴,一点都不痛快,也许只是我这么认为。对于良良来讲,过一天快乐一天才是原则。我的情绪好久没这样了,这一次来得特别凶猛,磕磕绊绊,事赶事都堆积在了一起。我有很多话想和良良说,可是怎么都开不了口,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性格导致?其实我们这两年闹矛盾主要都是我在闹,几乎都是我挑的头。无外乎是觉得他贪玩手机、不上进,无外乎是关于生孩子,找工作,所谓家庭琐事正是如此吧。从没想过生活也会有如此艰难的时候,在昨天的pages里,我写到了我脑海里有一个完美老公模板,他虚幻不真实,影响着我两的关系。我也重新梳理了老公的优点,承认他是一个有爱有责任心可靠的男人。或许是吸引力法则,这一周我也陆陆续续看到一些文章,有些正好可以解决我的困惑,比如昨天海蓝博士静修生的文章《我不再做婚姻中的孤独者》,让我看到我的旧模板。比如行动派的《付出感才是谋杀人类情感的首要元凶》,让我明白了,婚姻中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不能以自己的付出去要挟或索取对方的回报。也不能一厢情愿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对方就必须得听我的话或者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如果是这样沉甸甸的爱,无论是谁,都会不顾一切逃离。这些在恰好时机来到我面前的文章,正如黑暗种的明灯,指引这我,让我意识到我的问题,或是关乎一些信念的误解。

前天看到海蓝博士推送的新书摘,又得到了新的启发。这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你动不动就感觉受到伤害》,里面提到:有一种愤怒的来源,是因为你对人际关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规则,这种规则总让你失望。如文章举的例子,女主的规则是“如果我是一个善良而又忠诚的妻子,我就应该得到爱”,基于这种看似无辜的假设,她经常对自己的婚姻有一种危险感。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对方没有给她足够的爱与关注,她就会把这当做是她有欠缺的证明。结果就是她不断为了自尊的丧失而战斗,设法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敬,这会让她的亲密关系变得如履薄冰。有的时候,她的操控,可以让她得到一些她刻意要求的关注。因为通过情绪爆发来吓唬对方,刻意通过冷淡态度来惩罚对方,还可以让对方感到内疚。可这样得到的爱也许并不完全是自由和自主给予的,对方会感到疲惫、受限、受控制。最后他所积累起来的憎恨总需要释放,他早晚会爆发。这样的后果是大家都想不到的。看到这的我也是心惊胆战,我犹如文中的女主,不断通过控制和情绪爆发来控制良良,要求他按着我的想法来,顺着我的心意去行走。他不经常生气,但他也有被逼急的时候,生气起来是相当的可怕。这样的后果也是我不想要的,我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这个。文中提出,如果亲密关系是这种典型的循环紧张和专制关系,那你就最好重写规则。女主把她爱的规则改写为:如果我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对待他,那么他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会以一种,充满爱的方式回应。即便他不这么做,我也会非常好的尊敬自己照顾自己。她的这一期望公式更加现实,而不再是把她的情绪和自尊奠基于她的丈夫的基础上。通常让你的人际关系出现难题的规则通常显得并不是那么有害,相反,它们通常看起来都是非常“合乎伦理”、“非常人性化”。比如最近困扰我的'如果我为别人做了好事,它们就应该回报我",这句话的错误在于: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人际关系,包括婚姻关系,都很少是“互惠的”,因为人是不同的。而什么是互惠?文中提出这样的概念:互惠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并不可靠的观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大约的做到这一点,这还包括要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妥协并一同成长,它需要大量的的协商和艰苦的工作。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那就真的只能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在那里,互惠跟真的存在一样,她总是在为她的先生或其他人做好事,然后就等待着它们的回报。不幸的是,这种单边契约落空了,因为其他人通常并不明白她期待回报。文中举例说明,另一位女主花了很多时间为机构义务工作,她认为这个机构会回报她,会喜欢和尊敬她,理事会也会回报她,把这份工作给她。然而事实是大家对她并不那么热情,或许是意识到并且憎恨她用自己的善行和美德来控制他们。所以当理事选了另外的人做这份工作时,她勃然大怒,整个幻想都一下子破灭了,因为她的回报规则被破坏了。由于她的规则让她遇到了这么大的麻烦,所以她选择修改这条规则。现在她不再把回报看作是一个必然结果,而是作为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事努力工作索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她放弃了别人应该洞察她的想法并能根据她的想法给予回报的念头。当她学会不期望那么多的时候,她却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如果你有一条一直导致你失望和沮丧的“应该”或“应该不”的规则,那就请你用更实际的术语来改写它。你会注意到,哪怕一个词义的替换——如用“如果。。。的话,那将会更好”代替“应该”,也许会是非常有益的第一步。

重点把这篇文章整理了一下,是因为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了自己的一面,意识到了自己或许正走在一条危险的路上。我的规则是什么?我也在期待良良洞察我的想法并且希望他按照我的想法给予回应么?我听到的答案是yes,即使非常不想承认,但我确实一直有这种回报的想法。这个模式可以追溯到高中,大学。我对你好,所以我希望你也对我好。当我发现你对我的好低于我所期望的好,那么我就会失望。甚至于,我希望你对我的好是专一唯一的,当我发现你给予其他人的好和给予我的好是同等的时候,我也会失望,即使那个你是同性的你。我似乎希望大家都能把我当成中心,那就说明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点很重,这样我能得到什么呢?我会得到很多爱。反过来想,就是我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长大后的我,成年的我不停的向外索取更多的爱。幼时的我曾被忽视过,所以我希望通过别人的爱证明我的存在。正如文中所讲,那是一个童话世界,我一直活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所以我要改写我爱的规则,学会不期待大家的回报,学会放下期望。

今天这篇文章,除了提醒自己要改写规则外,还要提醒自己“选择”。昨晚和良良聊天,说到我的痛苦,我的压力。我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没孩子,担心没钱,甚至把我碰到这些困难的原因推脱到良良身上,心想都是因为他,我才这样。似乎这样想,我心里会好受很多,典型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良良并没有因此很生气,他告诉我,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你不能去抱怨这个社会,因为这样没用,这改变不了事实。自己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已婚未育,在当今的大社会环境中是不受人待见。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天天满脸怨言,天天带这一股怨气生活。不管你怎么反抗,客观的事实就是这样,事实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有有所改变。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呢。比如学点手艺,学门技术,学门语言,把自己的路铺得更广一些,选择性也更多一些。本身自己的优势也不多,选择面窄,再抱怨下去依旧解决不了问题。倒不如收起抱怨,给自己添加一些实力来的更实际一些,我们不能活在童话世界里,社会本身就是如此残酷,所以提升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哭闹纠结解决不了问题,如何给自己寻找更多的路才是最好的选择。总归都是选择,哭闹是选择,纠结是选择,抱怨是选择,不选择也是选择,踏实充电也是选择,选择那条更好的路,就看自己的选择。谢谢良良没有因为我的乱发脾气而不搭理我,没有因为我爱的控制摆脱我,相反的,把他的体会,建议告诉我。也提醒自己不要老是任性,每个人都有度,都有底线,良良脾气再好也会疲惫,积累的疲惫和厌烦也会爆发,量变引起质变。如果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我们的关系如履薄冰,那就真的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规则,先从自己身上的问题处理。

零极限里说了,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mark~~·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设规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