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付费的几点思考

2016年我开始知识付费,订阅过比如樊登读书会、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栏目,并在喜马拉雅fm上买过很多课程,最低一档栏目是18元,最高688元;过年时学习《30天认知学习》,短期的学过《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接受新知识,提高认知,扩大视野,提升思维维度;专项技能学过《怎样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2.0》和《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等,加强某一个方面,确实很有效,切都比较实用,属于术的范畴。其中以599买的得到小米智能音箱套餐最为超值,硬件有小米音箱,现在我儿子用的最好,也听得最多,而我用年卡买了得到的学习栏目《熊逸书院》;至于688微软线上AI课程,学完全部课程发现这就是个微软自己的产品介绍,证书含金量不大,而且必须用微软自己的品台和产品,局限较大;在笑来老师的课程留言里遇到007不写就出局比课程本身收货更大;更重要的是在40岁的年纪我重新捡起了学习、写作、阅读、演讲,并开始日更写作。

总结分析:两年多来知识付费总计超过3000块的投入,产出则无法度量,因为无法估量,比起具体的金钱数字,我得到的知识和因此而发生的变化,以及以后可能的变化是无法衡量的。

知识付费的过程有快乐、有后悔,课程内容和质量不如预期,学习兴趣与最初的想法违背;学习之后不能实践或可实践性差,默默遗忘,归于虚无;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才是知识付费的正确玩法。

下面谈谈我对知识付费的两点看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购买方式

目前各类知识付费平台,比如得到、喜马拉雅fm的都采用一次性全款购买,不能退货,可以试听,以栏目打包的方式出售。消费者大多凭对栏目专家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内容的个人评价决定是否购买,因此栏目的包装和宣传就非常重要了,这些也是最容易迷惑和诱导消费者的判断。这也是消费者对知识付费的不满意之处,因为消费者没有更多兴趣和渠道判断栏目质量和老师的水平。针对此种情况,目前各大平台已经在推出试听节目和邀请朋友可减免或共享等方式来促销。比如得到推出根据栏目费用可免费试听2-3节的内容并可任选章节的服务。

我认为购买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和灵活。

1)    按需购买

目前所有的付费平台都是打包,整体售卖栏目,不允许单节或按需购买。用户没法按需购买,实现灵活选购,被动的接受所有的内容。未来的知识付费一定是朝按需购买,自由购买的方向发展。

2)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的作用在于降低付费用户的经济压力和增加用户数,每期的费用不会太多,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也能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3)    根据评分调整栏目价格

五星制评分,从栏目宣传、预售开始接受评价,栏目进行到1/5根据评分和反馈进行灵活调整,并做到在栏目播出的整个周期内进行灵活调整。以评分反馈价格,让真正好的栏目和作者凸显出来。敢不敢按集收费,按章节预订,这既考验平台也考验作者,这很难,但必将到来。


2、 栏目定价

知识付费栏目的定价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他一定符合经济学,需求和供给存在平衡。目前市场上常识和通识的栏目,定价不同比如常识性的栏目,多包涵专业、专项技能,一般篇幅较短,专业性强,针对的用户群较小,栏目价格多在99元或以下;通识类栏目则包涵多元,内容庞杂,围绕主题,发散思维,用户面广泛,老少皆宜,行业通吃,比如沟通和演讲技巧、比如如何理财、比如讲述各种经典的栏目,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大范围迂回包抄,紧紧围绕核心点,中西结合,古今相通,定价多在199,299或更高,篇幅一般都在一年或大半年。

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付费栏目的定价与内容和专家的名声有关。而内容在栏目宣传和预售阶段只能看标题,试听1-2节,即使试听效果很好,也无法保证后面的质量保持一贯,所以内容无法判断;专家的名声可以百度,可以凭借过往的书籍或栏目来判断,但这依旧不够,过去只能代表过去,无法给你一个保障,所以依旧不能确定。

那么栏目定价的依据是什么,以往的栏目定价接受程度和评价反馈决定了现在的绝大多数栏目价格,并形成了惯例。

1、 专项知识付费栏目预测将在数量和受欢迎程度上大大提升,因为好衡量、好定价、受众狭窄而固定、稳定。

2、 栏目价格将呈现两极分化:高、低搭配,分流明显。

3、 将出现我们可以称为昂贵定价的栏目,呈现高大上的趋势。

以上是我的关于知识付费的几点看法,欢迎拍砖。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知识付费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