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图片描述
文化娱乐内容可分为小说、漫画、综艺、游戏、电影等类别,其丰富程度足以说明文化娱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是这样的机遇,使得参与文化娱乐行业的“玩家”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文化娱乐行业不同面的剖析来了解一下文化传媒投资。
文化传媒投资的三个阶段
投资平台、投资生产机制(内容的生产机制和产能)、投资调性和聚集人群。在第一阶段中,平台性的公司容易产生卡位效应。在第二阶段中,公司会基于这个平台,投资内容生产机制。在第三阶段中,公司会选择投人群调性与品牌,如奇葩说这样的内容,粉丝性组织或暴走这样的横跨在生产机制和调性之间的公司。
文化娱乐行业特点
大型传媒集团如迪士尼,都有如下三个特点:
1、内容门类齐全,包括小说、漫画、电影等全行业内容。
2、每个内容门类中的产业链环节完备,包括内容制作、内容发行、内容营销、内容渠道、内容变现。
3、多重变现是托住整个体系最重要的方式。
所以评价一家传媒公司的好坏需要看它有无自己的阵地和核心业务,其次就是看收入、净利润和壁垒。
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资逻辑
传媒行业的投资逻辑围绕着媒介技术升级和社会审美偏好展开,投资循环也是在这两个主题中不断更替的。
新媒介诞生于媒介技术的升级,能带来新的平台。社会审美偏好的改变会直接促使新的人群的诞生。从底层的媒介技术升级开始,社会审美偏好的改变基于新媒介之上,从而不断诞生新的文化人群。文化人群的更迭期在3~5年,在这几年中,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出现并带来收益。
比如美国七十年代左右成立的几大传媒集团,媒介技术在八九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升级,使得电视网络出现并得到广泛运用。这几家传媒集团也在这样的时机之下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传媒大亨。
中国的文化传媒发展机会
随着文化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现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中国现在还没有独立的体育电视台,线下演绎也比不上太阳马戏团。细分的内容领域里面,也没有如日本吉本兴业这样的专业公司。既然机会有了,我们该如何借助这些机遇呢?
在文化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全内容门类、全产业链环节和多种变现方式的版图通过投资和并购完成。所以如果公司要选择投资并购,就要非常注重市值和现金了,同时还需要具备产融结合的能力。比如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BAT三家,它们市值高,在传媒领域又都有比较重要的业务。其他的产业链结构中,平台和渠道是有终端的优势,但发行和营销也非常重要。
而内容端的情况呢?现在中国的内容端分为线上线下几大平台,线上是一些知名的视频网站,线下就是电视台,各种各样的机会都有。在产品和技术的壁垒不断变低的情况下,内容端还有一些比较高的制作壁垒,暂时还没有那么容易进入,投资内容端也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根据现在的人群需求去投资新人群,投资调性。
我们定义14~24岁的年轻人是主要消费群体,并把这个年龄段的消费内容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因为这个年纪所接触的事物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为什么我们以14岁和24岁为基础点呢?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首先这是个十年的周期,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生阶段很有可能在25或26岁时分层。所以现在投资人会盯着和九零后相关的内容进行投资。实际上这也不是新概念,因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随着时代变迁,人群也会不断发生改变。
某个二级市场分析师曾写过一篇报告,这篇报告基本上宣告了二次元开始进入主流化。它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大意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会影响经济落后地区的文化,并在落后地区诞生新文化,也叫山寨文化。比如在中国乡村现在流行的杀马特,实际上就受到了日本视觉系摇滚的文化影响。
在新人群中,如今有这几种文化正在流行:
1、二次元
二次元,IP中的一种,核心项人群众多,基本上是生活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从小可以接触到日本动漫内容的人群,因为在青春期长期消费,产生了主观认同感。
2、亚文化
投资亚文化实际上是投资每一个年代的人群中一个小众的文化,比如以《屌丝男士》为代表的屌丝文化。但后来这些人群的声音在逐渐变小,为什么呢?
因为亚文化是会消失的,这些人自己的生活开始变好,不再需要标签化自己后,他在精神上就不需要往自己身上贴标签了,这个人群就消失了。比如五年之前的小清新就消失了,因为当年喜欢小清新的那些人,第一,没有了标签属性,第二,喜欢小清新的那些人已经占据了社会的话语权,不再需要发声了,所以亚文化也自然而然不存在了。
3、腐女
“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但不是像“御宅族”那样具有贬低人的意思,而是一种有自嘲意味的自称。腐女或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欢BL(也就是对男男爱情较为执着和喜爱)的女性。也有把“腐女”当作那些致力于同人志创作的深度“宅女”。
有许多女生接受了现代多媒体以及日本动漫欧美电影的影响,认为如果爱情能够超越性别,那么还有什么是无法超越的呢,再加上女生特有的感性。这是绝大多数女生成为腐女的主要原因。
4、韩流
韩流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登陆他地后产生的地区性影响。“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政府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事实上,韩国电影、电视剧、唱片等文化和娱乐服务领域的出口额也的确连年递增,以及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助推动力。
5、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价值观
内容产业要兴起,得表达中国人自己传统文化接受的东西,因为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引起最多受众的共鸣。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内容形式,借用海外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内容形式。比如《从前有座灵剑山》这个动画片,由日本公司绘制,但内容讲述的是中国自己的文化。
“莫名其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古风音乐社团,用的是文言文填词,现代编曲,然后形成演唱会的形式。一张专辑十首歌,音乐IP的运作模式,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典型例子。
传播环境的改变使得传播路径也发生变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壁垒更容易渗透了呢?
现在信息很容易从一个人群流到另外一个人群里,相互之间的反弹其实并没有很多。因为我们现在的浏览行为大都基于社交网络和互联网,我们更会关注自己喜欢的或是理念相通的内容,再不然就是亲朋好友等真实朋友圈的内容。第二,我们看到的信息,会在我们自身的圈层里持续传播,外表看起来反应热烈,但实际上根本没跳出我们自己的圈子。
人群和人群之间,因为传播渠道的变化,割裂是越来越深的。比如美国2008年大选时,facebook主页上精英派和大众派彼此差异巨大,究其根本就是大家信息摄取渠道不一后,想法从根本上发生了冲突。
人群与人群的割裂问题会因为传播路径的分化而愈发严重,这也是未来互联网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真正的好内容是什么样的?
举一个案例来说明,现在出现了很多复古怀旧思潮,比如说以前很流行打红白机,如果当时的人现在再听到《魂斗罗》音乐或《圣斗士星矢》的主题曲,很多人都会汗毛竖立。消费者第一次接触这种内容时,那种快乐的感觉就留存下来了并会持久保存,消费者会主动把这种感觉关联到它的乐曲或者其它元素上。
内容最本质的作用原理,就是某一个元素和消费者当时感受形成的一个强关联。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之后形成条件反射。这是属于功底性的一个东西,不光是在内容领域、消费领域,在其他领域,这个原理也是通用的。
接下来,就要对元素进行拆解,分为里面和外面两个部分。外面是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第一,它承载在什么样的媒体上面,载体是什么。第二,这种媒体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特殊的点,能够让消费者在形式层面感觉到它的不同。
里面内容就是它能否引起消费者情感上或者价值观层面的共鸣。
形式上面分为两个内容:第一是节奏感,第二是起伏。
节奏感就是快和慢,紧和松。比如《万万没想到》的形式感就特别强,能让人看见就想到万合天宜。产生共鸣,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更重要是里面的内容,精神的传递和价值观。好内容的标准抽取出来其实就是这几点。
保证量产也很重要,因为只有持续和受众产生一个高频度的接触,品牌才能够形成。量产往往是很多内容公司难通过的瓶颈。
量产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内容形式,可以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流程,准备一套工具和生产标准,让内容不断产出。其次更重要的是题材和创意,在快速投向市场后,能低成本产生效益。
内容的创造模式和形式上能不能更好的复制也是评判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整个东西最难的是源头,比如一场表演最难的是曲、词以及编舞。
内容启发商业模式
内容可以产生垄断,可以做持续的开发,然后不断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流量、用户、粉丝是文化传媒三阶段不同的东西。流量就是初期的内容投放后,用户只是进入社区并周期性翻看内容,但粉丝是真正从价值观的层面认同你的内容,并被这个内容驱动去做一些具体的行为,比如付费。这其实是最强的粉丝定义。
价值观强调的是共鸣和态度。最主要的共鸣需要给受众两个感觉:快乐和优越。快乐:消费者进行消费时的愉悦感。优越感就是当消费者融入一个社区或社群时,会不自觉往自己身上贴标签,认为他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样用户黏性才会达到最强。这就是优越感。
符号化的运用也能使内容变成一个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符号化可能是一个文字,或者某一个具体的标识。为什么要做符号化?
比如漫威出的《钢铁侠》,这么畅销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钢铁侠》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抽象出来作为符号的东西。而美国队长呢?盾牌就是美国队长的一个标识。这就是符号化重要的原因,它能够通过线下的方式,让消费者产生受众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所以要频繁组织线下活动,让内容消费的共鸣产生,由作品、作者和受众之间变成受众和受众之间,这样他们的共鸣就会更频繁的发生。
总之,中国文化传媒市场潜力巨大:第一,我国文化传媒行业政策政策监管严,开放度低,未来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将加强;第二,4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持续发展;第三,上万亿元整体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超GDP增速,未来规模在不断扩大;第四,国内文化消费的持续提升,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