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py基本使用

文章目录

  • Numpy的基本使用
    • 1、数组的创建
      • 数组简介
      • 创建数组
        • 按步就班法
        • 定隔定点法
        • 一步登天法
      • 数组的性质
        • 一维数组
        • 二维数组
        • n 维数组
    • 2、数组的存储和加载
      • numpy自身的.npy格式
      • 文本 .txt 格式
      • 文本 .csv 格式
    • 3、数组的获取
      • 正规索引
      • 布尔索引
      • 花式索引
    • 小结一下
    • 4、数组的变形
      • 重塑和打平
      • 合并和分裂
      • 重复和拼接
      • 其他操作
    • 5、数组的计算
      • 元素层面计算
      • 线性代数计算
      • 元素整合计算
      • 广播机制计算
    • 总结

Numpy的基本使用

1、数组的创建

数组简介

数组 (array) 是相同类型的元素 (element) 的集合所组成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numpy 数组中的元素用的最多是「数值型」元素,平时我们说的一维、二维、三维数组长下面这个样子 (对应着线、面、体)。四维数组很难被可视化。
Numpy基本使用_第1张图片
注意一个关键字 axis,中文叫「轴」,一个数组是多少维度就有多少根轴。由于 Python 计数都是从 0 开始的,那么

  • 第 1 维度 = axis 0
  • 第 2 维度 = axis 1
  • 第 3 维度 = axis 2

但这些数组只可能在平面上打印出来,那么它们 (高于二维的数组) 的表现形式稍微有些不同。
Numpy基本使用_第2张图片
分析上图各个数组的在不同维度上的元素:

  • 一维数组:轴 0 有 3 个元素
  • 二维数组:轴 0 有 2 个元素,轴 1 有 3 个元素
  • 三维数组:轴 0 有 2 个元素 (2 块),轴 1 有 2 个元素,轴 2 有 3 个元素
  • 四维数组:轴 0 有 2 个元素 (2 块),轴 1 有 2 个元素 (2 块),轴 2 有 2 个元素,轴 3 有 3 个元素

创建数组

带着上面这个对轴的认识,接下来我们用代码来创建 numpy 数组,有三种方式:

  • 按步就班的 np.array() 用在列表和元组上
  • 定隔定点的 np.arange() 和 np.linspace()
  • 一步登天的 np.ones(), np.zeros(), np.eye() 和 np.random.random()

按步就班法

给了「列表」和「元组」原材料,用 np.array() 包装一下便得到 numpy 数组。

import numpy as np
l = [3.5, 5, 2, 7, 9]
np.array(l)
array([3.5, 5. , 2. , 7. , 9. ])
t = (3.5, 5, 2, 8, 4.2)
np.array(t)                        #注意,numpy 数组的输出都带有 array() 的字样,里面的元素用「中括号 []」框住。
array([3.5, 5. , 2. , 8. , 4.2])

定隔定点法

更常见的两种创建 numpy 数组方法:

  • 定隔的 arange:固定元素大小间隔
  • 定点的 linspace:固定元素个数

函数 arange 的参数为起点 , 终点 , 间隔

其中 stop 必须要有,start 和 step 没有的话默认为 1。对着这个规则看看上面各种情况的输出。

注:用函数 print 打印 numpy 数组就没有 array() 的字样了,只用其内容,而且元素之间的「逗号」也没有了。

print(np.arange(8))
print(np.arange(2, 8))
print(np.arange(2, 8, 2))
[0 1 2 3 4 5 6 7]
[2 3 4 5 6 7]
[2 4 6]

函数 linspace 的参数为起点 , 终点 , 点数

linspace (start , stop , num)

其中 start 和 stop 必须要有,num 没有的话默认为 50。对着这个规则看看上面各种情况的输出。

print(np.linspace(2, 6, 3))             # 均分为三个
t = np.linspace(3, 8, 11)
print(np.linspace(3, 8, 11))
t
[2. 4. 6.]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





array([3. , 3.5, 4. , 4.5, 5. , 5.5, 6. , 6.5, 7. , 7.5, 8. ])

一步登天法

NumPy 还提供一次性

  • 用 zeros() 创建全是 0 的 n 维数组

  • 用 ones() 创建全是 1 的 n 维数组

  • 用 random() 创建随机 n 维数组

  • 用 eye() 创建对角矩阵 (二维数组)

对于前三种,由于输出是 n 为数组,它们的参数是一个「标量」或「元组类型的形状」,下面三个例子一看就懂了:

print(np.zeros(5))
print(np.ones((2, 3)))
print(np.random.random((2, 3, 4)))
[0. 0. 0. 0. 0.]
[[1. 1. 1.]
 [1. 1. 1.]]
[[[0.22776412 0.72046211 0.29758594 0.0923665 ]
  [0.2027479  0.53507183 0.61219788 0.50821071]
  [0.62908069 0.6038276  0.53519934 0.10484686]]

 [[0.20239382 0.34965616 0.22142288 0.56592552]
  [0.32693076 0.09853307 0.49262424 0.96626366]
  [0.4547175  0.63994587 0.2033189  0.40908813]]]

对于函数 eye(),它的参数就是一个标量,控制矩阵的行数或列数:

此外还可以设定 eye() 里面的参数 k

  • 默认设置 k = 0 代表 1 落在对角线上

  • k = 1 代表 1 落在对角线右上方

  • k = -1 代表 1 落在对角线左下方

np.eye(4)
print(np.eye(4, k=1))
np.eye(4, k=-1)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array([[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数组的性质

一维数组

用按步就班的 np.array() 带列表生成数组 arr

现在你应该会用 dir(arr) 来查看数组的属性了吧,看完之后我们对 type, ndim, len(), size, shape, stride, dtype 几个感兴趣,一一打印出来看看:

arr = np.array([3.5, 5, 2, 8, 4.2])
print('The type is:', type(arr))
print('The dimension is:', arr.ndim)
print('The length is:', len(arr))
print('The number of elements is:', arr.size)
print('The shape of array is:', arr.shape)
print('The stride of array is:', arr.strides)
print('The type of elements is:', arr.dtype)
The type is: 
The dimension is: 1
The length is: 5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s: 5
The shape of array is: (5,)
The stride of array is: (8,)
The type of elements is: float64

根据结果我们来看看上面属性到底是啥:

  • type:数组类型,当然是 numpy.ndarray

  • ndim:维度个数是 1

  • len():数组长度为 5 (注意这个说法只对一维数组有意义)

  • size:数组元素个数为 5

  • shape:数组形状,即每个维度的元素个数 (用元组来表示),只有一维,元素个数为 5,写成元组形式是 (5,)

  • strides:跨度,即在某一维度下为了获取到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的字节数 (用元组来表示),float64 是 8 个字节数 (bytes),因此跨度为 8

  • dtype:数组元素类型,是双精度浮点 (注意和 type 区分)

注意我黄色高亮了 strides,这个概念对于解决引言的「转置高维数组」问题很重要。一图胜千言。
Numpy基本使用_第3张图片
对一维数组来说,「Python 视图」看它和「内存块」存储它的形式是一样的.

二维数组

先用按步就班的 np.array() 带二维列表生成二维数组 arr2d按步就班的 np.array() 带二维列表生成二维数组 arr2d

l2 = [[1, 2, 3], [4, 5, 6]]
arr2d = np.array(l2)
arr2d
array([[1, 2, 3],
       [4, 5, 6]])
print("The typeis :", type(arr2d))
print("The dimension is:", arr2d.ndim)
print("The length of array is:", len(arr2d))
print("The number of elments is:", arr2d.size)
print("The shape of array is:", arr2d.shape)
print("The stride of array is:", arr2d.strides)
print("The type of elements is:", arr2d.dtype)
The typeis : 
The dimension is: 2
The length of array is: 2
The number of elments is: 6
The shape of array is: (2, 3)
The stride of array is: (12, 4)
The type of elements is: int32

同样,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属性:

  • type:数组类型 numpy.ndarray

  • ndim:维度个数是 2

  • len():数组长度为 2 (严格定义 len 是数组在「轴 0」的元素个数)

  • size:数组元素个数为 6

  • shape:数组形状 (2, 3)

  • strides:跨度 (12, 4) 看完下图再解释

  • dtype:数组元素类型 int32

对于二维数组,Python 视图」看它和「内存块」存储它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Numpy基本使用_第4张图片

在 numpy 数组中,默认的是行主序 (row-major order),意思就是每行的元素在内存块中彼此相邻,而列主序 (column-major order) 就是每列的元素在内存块中彼此相邻。

回顾跨度 (stride) 的定义,即在某一维度下为了获取到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的字节数。注:每一个 int32 元素是 4 个字节数。对着上图:

第一维度 (轴 0):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3 个元素,即 12 = 3×4 个字节

第二维度 (轴 1):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1 个元素,即 4 = 1×4 个字节

因此该二维数组的跨度为 (12, 4)。

n 维数组

我们使用np.random.random()来生成一个多维数组

arr4d = np.random.random((2, 2, 2, 3))

print("The type is:", type(arr4d))
print("The dimension is:", arr4d.ndim)
print("The length of array is:", len(arr4d))
print("The number of elments is:", arr4d.size)
print("The shape of array is:", arr4d.shape)
print("The stride of array is:", arr4d.strides)
print("The type of elments is:", arr4d.dtype)
arr4d
The type is: 
The dimension is: 4
The length of array is: 2
The number of elments is: 24
The shape of array is: (2, 2, 2, 3)
The stride of array is: (96, 48, 24, 8)
The type of elments is: float64





array([[[[0.12097602, 0.85898477, 0.16043155],
         [0.87946725, 0.96358488, 0.4051294 ]],

        [[0.65434255, 0.21199418, 0.68517886],
         [0.53783086, 0.93971496, 0.14067768]]],


       [[[0.93745553, 0.95048614, 0.81013165],
         [0.36328647, 0.16424842, 0.96708327]],

        [[0.90332958, 0.30356389, 0.50146022],
         [0.05044289, 0.49204122, 0.2607904 ]]]])

这里的stride是(96, 48, 24, 8)注意:一个float64的元素占8个字节
Numpy基本使用_第5张图片
跨度 (stride) 的定义,即在某一维度下为了获取到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的字节数。注:每一个 float64 元素是 8 个字节数

  • 第一维度 (轴 0):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12 个元素,即 96 = 12×8 个字节

  • 第二维度 (轴 1):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6 个元素,即 48 = 6×8 个字节

  • 第三维度 (轴 2):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3 个元素,即 24 = 3×8 个字节

  • 第四维度 (轴 3):沿着它获取下一个元素需要跨过 1 个元素,即 8 = 1×8 个字节

因此该四维数组的跨度为 (96, 48, 24, 8)。

2、数组的存储和加载

假设你已经训练完一个深度神经网络,该网络就是用无数参数来表示的。比如权重都是 numpy 数组,为了下次不用训练而重复使用,将其保存成 .npy 格式或者 .csv 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numpy自身的.npy格式

用 np.save 函数将 numpy 数组保存为 .npy 格式,具体写法如下:

arr_disk = np.arange(8)
np.save("arr_disk", arr_disk)
arr_disk
array([0, 1, 2, 3, 4, 5, 6, 7])

arr_disk.npy 保存在 Jupyter Notebook 所在的根目录下。要加载它也很简单,用 np.load( “文件名” ) 即可:

np.load("arr_disk.npy")
array([0, 1, 2, 3, 4, 5, 6, 7])

文本 .txt 格式

用 np.savetxt 函数将 numpy 数组保存为 .txt 格式,具体写法如下:

arr_text = np.array([[1., 2., 3.],[4., 5., 6.]])
np.savetxt("arr_from_text.txt", arr_text)

用 np.loadtxt( “文件名” ) 即可加载该文件

np.loadtxt("arr_from_text.txt")
array([[1., 2., 3.],
       [4., 5., 6.]])

文本 .csv 格式

arr_csv = np.array([[1., 2., 3.],[4., 5., 6.]])
np.savetxt("arr_csv.csv", arr_csv, delimiter=';')

用 np.genfromtxt( “文件名” ) 即可加载该文件
带上「分隔符 ;」

np.genfromtxt("arr_csv.csv", delimiter=';')
array([[1., 2., 3.],
       [4., 5., 6.]])

3、数组的获取

获取数组是通过索引 (indexing) 和切片 (slicing) 来完成的,

  • 切片是获取一段特定位置的元素

  • 索引是获取一个特定位置的元素

索引和切片的方式和列表一模一样。对于一维数组 arr,

  • 切片写法是 arr[start : stop : step]

  • 索引写法是 arr[index]

因此,切片的操作是可以用索引操作来实现的 (一个一个总能凑成一段),只是没必要罢了。为了简化,我们在本章三节标题里把切片和索引都叫做索引。

索引数组有三种形式,正规索引 (normal indexing)、布尔索引 (boolean indexing) 和花式索引 (fancy indexing)。

正规索引

虽然切片操作可以由多次索引操作替代,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切片得到的是原数组的一个视图 (view) ,修改切片中的内容会改变原数组

  • 索引得到的是原数组的一个复制 (copy),修改索引中的内容不会改变原数组

请看下面一维数组的例子来说明上述两者的不同。

一维数组

arr = np.arange(10)
arr
array([0, 1, 2, 3, 4, 5, 6, 7, 8, 9])
a = arr[6]
a = 100
arr
array([0, 1, 2, 3, 4, 5, 6, 7, 8, 9])
b = arr[5:8]
b[1] = 12
arr
array([ 0,  1,  2,  3,  4,  5, 12,  7,  8,  9])

这就证实了切片得到原数组的视图 (view),更改切片数据会更改原数组,而索引得到原数组的复制 (copy), 更改索引数据不会更改原数组。希望用下面一张图可以明晰 view 和 copy 的关系。
Numpy基本使用_第6张图片

二维数组

arr2d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arr2d
array([[1, 2, 3],
       [4, 5, 6],
       [7, 8, 9]])

索引的使用

#情况一:用 arr2d[2] 来索引第三行,更严格的说法是索引「轴 0」上的第三个元素。
arr2d[2]
array([7, 8, 9])
#情况二:用 arr2d[0][2] 来索引第一行第三列
arr2d[0][2]
arr2d[0, 2]
3

切片的使用

# 情况一:用 arr2d[:2] 切片前两行,更严格的说法是索引「轴 0」上的前两个元素。
arr2d[:2]
array([[1, 2, 3],
       [4, 5, 6]])
#情况二:用 arr2d[:, [0,2]] 切片第一列和第三列
arr2d[:, [0, 2]]
array([[1, 3],
       [4, 6],
       [7, 9]])
# 情况三:用 arr2d[1, :2] 切片第二行的前两个元素
arr2d[1, :2]
array([4, 5])
#情况四:用 arr2d[:2, 2] 切片第三列的前两个元素
arr2d[:2, 2]
array([3, 6])

布尔索引

布尔索引,就是用一个由布尔 (boolean) 类型值组成的数组来选择元素的方法。

假设我们有阿里巴巴 (BABA),脸书 (FB) 和京东 (JD) 的

  • 股票代码 code 数组

  • 股票价格 price 数组:每行记录一天开盘,最高和收盘价格。

code = np.array(['BABA', 'FB', 'JD', 'BABA', 'JD', 'FB'])
price = np.array([[170,177,169],[150,159,153],
                  [24,27,26],[165,170,167],
                  [22,23,20],[155,116,157]])

假设我们想找出 BABA 对应的股价,首先找到 code 里面是 ‘BABA’ 对应的索引 (布尔索引),即一个值为 True 和 False 的布尔数组。

code == 'BABA'
array([ Tru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用该索引可以获取 BABA 的股价:

price[code == 'BABA']
array([[170, 177, 169],
       [165, 170, 167]])

用该索引还可以获取 BABA 的最高和收盘价格:

price[code =='BABA', 1:]
array([[177, 169],
       [170, 167]])

试试把股价小于 25 的清零。

price[price < 25] = 0
price
array([[170, 177, 169],
       [150, 159, 153],
       [  0,  27,  26],
       [165, 170, 167],
       [  0,   0,   0],
       [155, 116, 157]])

花式索引

花式索引是获取数组中想要的特定元素的有效方法。考虑下面数组:

arr = np.arange(32).reshape(8, 4)
arr
array([[ 0,  1,  2,  3],
       [ 4,  5,  6,  7],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假设你想按特定顺序来获取第 5, 4 和 7 行时,用 arr[ [4,3,6] ]

arr[[4, 3, 6]]
array([[16, 17, 18, 19],
       [12, 13, 14, 15],
       [24, 25, 26, 27]])

假设你想按特定顺序来获取倒数第 4, 3 和 6 行时 (即正数第 4, 5 和 2 行),用 arr[ [-4,-3,-6] ]

arr[[-4, -3, -6]]
array([[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8,  9, 10, 11]])

此外,你还能更灵活的设定「行」和「列」中不同的索引,如下

arr[[1, 5, 7, 2],[0, 3, 1, 2]]
array([ 4, 23, 29, 10])

最后,我们可以交换列,把原先的 [0,1,2,3] 的列换成 [0,3,1,2]。

arr[:, [0, 3, 1, 2]]
array([[ 0,  3,  1,  2],
       [ 4,  7,  5,  6],
       [ 8, 11,  9, 10],
       [12, 15, 13, 14],
       [16, 19, 17, 18],
       [20, 23, 21, 22],
       [24, 27, 25, 26],
       [28, 31, 29, 30]])

小结一下

数组创建、数组存载和数组获取。同样把 numpy 数组当成一个对象,要学习它,无非就是学习怎么

  • 创建它:按步就班法、定隔定点法、一步登天法

  • 存载它:保存成 .npy, .txt 和 .csv 格式,下次加载即用

  • 获取它:一段用切片,一个用索引;有正规法、布尔法、花式法

接下来学习一下NumPy 的其他硬核操作

  • 变形它:重塑和打平,合并和分裂,元素重复和数组重复

  • 计算它:元素层面计算,线性代数计算,广播机制计算

先说一下数组转置的问题

arr = np.arange(16).reshape((2, 2, 4))
arr
array([[[ 0,  1,  2,  3],
        [ 4,  5,  6,  7]],

       [[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组转置的本质:交换每个轴 (axis) 的形状 (shape) 和跨度 (stride)。

将第 1, 2, 3 维度转置到第 2, 1, 3 维度,即将轴 0, 1, 2 转置到轴 1, 0, 2。
Numpy基本使用_第7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8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9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10张图片

arr.transpose(2, 0, 1)
array([[[ 0,  4],
        [ 8, 12]],

       [[ 1,  5],
        [ 9, 13]],

       [[ 2,  6],
        [10, 14]],

       [[ 3,  7],
        [11, 15]]])
arr.shape
(2, 2, 4)
arr.strides
(32, 16, 4)

4、数组的变形

四大类数组层面上的操作,具体有

  • 1.重塑 (reshape) 和打平 (ravel, flatten)

  • 2.合并 (concatenate, stack) 和分裂 (split)

  • 3.重复 (repeat) 和拼接 (tile)

  • 4.其他操作 (sort, insert, delete, copy)

重塑和打平

重塑 (reshape) 和打平 (ravel, flatten) 这两个操作仅仅只改变数组的维度

  • 重塑是从低维到高维

  • 打平是从高维到低维

重塑

用reshape()函数将一维数组 arr 重塑成二维数组。

arr = np.arange(12)
print(arr.reshape((4, 3)))
print(arr)
[[ 0  1  2]
 [ 3  4  5]
 [ 6  7  8]
 [ 9 10 11]]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当你重塑高维矩阵时,不想花时间算某一维度的元素个数时,可以用「-1」取代,程序会自动帮你计算出来。比如把 12 个元素重塑成 (2, 6),你可以写成 (2,-1) 或者 (-1, 6)。

print(arr.reshape((2, -1)))
print(arr.reshape((-1, 6)))
[[ 0  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 0  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打平

用 ravel() 或flatten() 函数将二维数组 arr 打平成一维数组。

arr = np.arange(12).reshape((4, 3))
print(arr)

revel_arr  = arr.ravel()
print(revel_arr)

flatten_arr = arr.flatten()
print(flatten_arr)
[[ 0  1  2]
 [ 3  4  5]
 [ 6  7  8]
 [ 9 10 11]]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思考:为什么打平后的数组不是
[ 0 3 6 9 1 4 7 10 2 5 8 11 ]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 numpy 数组在内存块的存储方式。

行主序和列主序

行主序 (row-major order) 指每行的元素在内存块中彼此相邻,而列主序 (column-major order) 指每列的元素在内存块中彼此相邻。

在众多计算机语言中,

  • 默认行主序的有 C 语言(下图 order=‘C’ 等价于行主序)

  • 默认列主序的有 Fortran 语言(下图 order=‘F’ 等价于列主序)

Numpy基本使用_第11张图片
在 numpy 数组中,默认的是行主序,即 order =‘C’。现在可以回答本节那两个问题了。

如果你真的想在「重塑」和「打平」时用列主序,只用把 order 设为 ‘F’,以重塑举例:

print(arr.reshape((4, 3), order='F'))
print(arr.flatten(order='F'))
[[ 0  1  2]
 [ 3  4  5]
 [ 6  7  8]
 [ 9 10 11]]
[ 0  3  6  9  1  4  7 10  2  5  8 11]

两个函数 ravel() flatten()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函数 ravel() 或 flatten() 的不同之处是

  • 1.ravel() 按「行主序」打平时没有复制原数组,按「列主序」在打平时复制了原数组

  • 2.flatten() 在打平时复制了原数组

用代码验证一下,首先看 flatten(),将打平后的数组 flatten 第一个元素更新为 10000,并没有对原数组 arr 产生任何影响 (证明 flatten() 是复制了原数组)

arr = np.arange(6).reshape(2,3)
print( arr )
flatten = arr.flatten()
print( flatten )
flatten_arr[0] = 10000
print( arr )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再看 ravel() 在「列主序」打平,将打平后的数组 ravel_F 第一个元素更新为 10000,并没有对原数组 arr 产生任何影响 (证明 ravel(order=‘F’) 是复制了原数组)

ravel_F = arr.ravel( order='F' )
ravel_F[0] = 10000
print( ravel_F )
print( arr )
[10000     3     1     4     2     5]
[[0 1 2]
 [3 4 5]]

最后看 ravel() 在「行主序」打平,将打平后的数组 ravel_C 第一个元素更新为 10000,原数组 arr[0][0] 也变成了 10000 (证明 ravel() 没有复制原数组)

ravel_C = arr.ravel()
ravel_C[0] = 10000
print( ravel_C )
print( arr )
[10000     1     2     3     4     5]
[[10000     1     2]
 [    3     4     5]]

合并和分裂

合并 (concatenate, stack) 和分裂 (split) 这两个操作仅仅只改变数组的分合

  • 合并是多合一

  • 分裂是一分多

使用「合并」函数有三种选择

  • 1.有通用的 concatenate

  • 2.有专门的 vstack, hstack, dstack

  • 3.有极简的 r_, c_

用下面两个数组来举例:

arr1 = np.array([[1, 2, 3], [4, 5, 6]])
arr2 = np.array([[7, 8, 9], [10, 11, 12]])

concatenate

在 concatenate() 函数里通过设定轴,来对数组进行竖直方向合并 (轴 0) 和水平方向合并 (轴 1)。

np.concatenate([arr1, arr2], axis=0)
np.concatenate([arr1, arr2], axis=1)
array([[ 1,  2,  3,  7,  8,  9],
       [ 4,  5,  6, 10, 11, 12]])

vstack, hstack, dstack

通用的东西是好,但是可能效率不高,NumPy 里还有专门合并的函数

  • vstack:v 代表 vertical,竖直合并,等价于 concatenate(axis=0)

  • hstack:h 代表 horizontal,水平合并,等价于 concatenate(axis=1)

  • dstack:d 代表 depth-wise,按深度合并,深度有点像彩色照片的 RGB 通道

一图胜千言:

Numpy基本使用_第12张图片

print(np.vstack((arr1, arr2)))
print(np.hstack((arr1, arr2)))
print(np.dstack((arr1, arr2)))
[[ 1  2  3]
 [ 4  5  6]
 [ 7  8  9]
 [10 11 12]]
[[ 1  2  3  7  8  9]
 [ 4  5  6 10 11 12]]
[[[ 1  7]
  [ 2  8]
  [ 3  9]]

 [[ 4 10]
  [ 5 11]
  [ 6 12]]]

和 vstack, hstack 不同,dstack 将原数组的维度增加了一维。

np.dstack((arr1, arr2)).shape
(2, 3, 2)

r_, c_

此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合并的函数,r_() 和 c_()。

print(np.r_[arr1, arr2])
print(np.c_[arr1, arr2])
[[ 1  2  3]
 [ 4  5  6]
 [ 7  8  9]
 [10 11 12]]
[[ 1  2  3  7  8  9]
 [ 4  5  6 10 11 12]]

除此之外,r_() 和 c_() 有什么特别之处么?(如果完全和 vstack() 和hstack() 一样,那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 参数可以是切片。
print(np.r_[-2:2:1,[0]*3,5,6])   #-2-2 + 3个0+ 5,6
[-2 -1  0  1  0  0  0  5  6]
  1. 第一个参数可以是控制参数,如果它用 ‘r’ 或 ‘c’ 字符可生成线性代数最常用的 matrix (和二维 numpy array 稍微有些不同)
np.r_['r', [1, 2, 3],[4, 5, 6]]
matrix([[1, 2, 3, 4, 5, 6]])
  1. 第一个参数可以是控制参数,如果它写成 ‘a,b,c’ 的形式,其中

a:代表轴,按「轴 a」来合并

b:合并后数组维度至少是 b

c:在第 c 维上做维度提升


print( np.r_['0,2,0', [1,2,3], [4,5,6]] )
print( np.r_['0,2,1', [1,2,3], [4,5,6]] )
print( np.r_['1,2,0', [1,2,3], [4,5,6]] )
print( np.r_['1,2,1', [1,2,3], [4,5,6]] )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4]
 [2 5]
 [3 6]]
[[1 2 3 4 5 6]]

现在可以看出字符串 ‘a,b,c’ 的 b 起的作用,完事后的维度是 2。看个图:

Numpy基本使用_第13张图片

字符串 ‘a,b,c’ 总共有四类,分别是

  • ‘0, 2, 0’

  • ‘0, 2, 1’

  • ‘1, 2, 0’

  • ‘1, 2, 1’

函数里两个数组 [1,2,3], [4,5,6] 都是一维

  • c = 0 代表在「轴 0」上升一维,因此得到 [[1],[2],[3]] 和 [[4],[5],[6]]

  • c = 1 代表在「轴 1」上升一维,因此得到 [[1,2,3]] 和 [[4,5,6]]

接下来如何合并就看 a 的值了

  • a = 0, 沿着「轴 0」合并

  • a = 1, 沿着「轴 1」合并

分裂
使用「分裂」函数有两种选择

  • 有通用的 split

  • 有专门的 hsplit, vsplit

用下面数组来举例:

arr = np.arange(25).reshape((5, 5))
print(arr)
[[ 0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和 concatenate() 函数一样,我们可以在 split() 函数里通过设定轴,来对数组沿着竖直方向分裂 (轴 0) 和沿着水平方向分裂 (轴 1)。

first, second, third = np.split(arr, [1,3])
print('The first split is:', first)
print('The second split is:', second)
print('The third split is:', third)
The first split is: [[0 1 2 3 4]]
The second split is: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he third split is: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split() 默认沿着轴 0 分裂,其第二个参数 [1, 3] 相当于是个切片操作,将数组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 - :1 (即第 1 行)

  • 第二部分 - 1:3 (即第 2 到 3 行)

  • 第三部分 - 3: (即第 4 到 5 行)

hsplit, vsplit

vsplit() 和 split(axis=0) 等价,hsplit() 和 split(axis=1) 等价。一图胜千言:

Numpy基本使用_第14张图片

first, second, third = np.hsplit(arr,[1,3])
print( 'The first split is', first )
print( 'The second split is', second )
print( 'The third split is', third )
The first split is [[ 0]
 [ 5]
 [10]
 [15]
 [20]]
The second split is [[ 1  2]
 [ 6  7]
 [11 12]
 [16 17]
 [21 22]]
The third split is [[ 3  4]
 [ 8  9]
 [13 14]
 [18 19]
 [23 24]]

重复和拼接

重复 (repeat) 和拼接 (tile) 这两个操作本质都是复制

  • 重复是在元素层面复制

  • 拼接是在数组层面复制

重复

函数 repeat() 复制的是数组的每一个元素,参数有几种设定方法:

  • 一维数组:用标量和列表来控制复制元素的个数

  • 多维数组:用标量和列表来控制复制元素的个数,用轴来控制复制的行和列

标量

标量参数 3 - 数组 arr 中每个元素复制 3 遍。

arr = np.arange(3)
print(arr)
print(arr.repeat(3))
[0 1 2]
[0 0 0 1 1 1 2 2 2]

列表

列表参数 [2,3,4] - 数组 arr 中每个元素分别复制 2, 3, 4 遍。

print(arr.repeat([2, 3, 4]))
[0 0 1 1 1 2 2 2 2]

标量和轴

标量参数 2 和轴 0 - 数组 arr2d 中每个元素沿着轴 0 复制 2 遍。

arr2d = np.arange(6).reshape((2, 3))
print(arr2d)
print(arr2d.repeat(2, axis=0))
[[0 1 2]
 [3 4 5]]
[[0 1 2]
 [0 1 2]
 [3 4 5]
 [3 4 5]]

列表和轴

列表参数 [2,3,4] 和轴 1 - 数组 arr2d 中每个元素沿着轴 1 分别复制 2, 3, 4 遍。

print(arr2d.repeat([2, 3, 4], axis=1))
[[0 0 1 1 1 2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拼接

函数 tile() 复制的是数组本身,参数有几种设定方法:

  • 标量:把数组当成一个元素,一列一列复制

  • 形状:把数组当成一个元素,按形状复制

标量

标量参数 2 - 数组 arr 按列复制 2 遍。

arr2d = np.arange(6).reshape((2, 3))
print(arr2d)
print(np.tile(arr2d, 2))
[[0 1 2]
 [3 4 5]]
[[0 1 2 0 1 2]
 [3 4 5 3 4 5]]

形状

标量参数 (2,3) - 数组 arr 按形状复制 6 (2×3) 遍,并以 (2,3) 的形式展现。

print(np.tile(arr2d, (2, 3)))
[[0 1 2 0 1 2 0 1 2]
 [3 4 5 3 4 5 3 4 5]
 [0 1 2 0 1 2 0 1 2]
 [3 4 5 3 4 5 3 4 5]]

其他操作

数组的其他操作,包括排序 (sort),插入 (insert),删除 (delete) 和复制 (copy)。

排序

排序包括直接排序 (direct sort) 和间接排序 (indirect sort)。

直接排序

sort()函数是按升序 (ascending order) 排列的,该函数里没有参数可以控制 order

arr = np.array([5, 3, 2, 6, 1, 4])
print("Before sorting:",arr)
arr.sort()
print("After sorting:", arr)
Before sorting: [5 3 2 6 1 4]
After sorting: [1 2 3 4 5 6]

区别

用来排序 numpy 用两种方式:

arr.sort()

np.sort( arr )

第一种 sort 会改变 arr,第二种 sort 在排序时创建了 arr 的一个复制品,不会改变 arr。看下面代码,用一个形状是 (3, 4) 的「二维随机整数」数组来举例,用整数是为了便于读者好观察排序前后的变化:

arr = np.random.randint(40, size=(3, 4))
print(arr)

arr[:, 0].sort()
print(arr)

np.sort(arr[:, 1])
print(arr)
[[26  7 37 22]
 [12  9 13 32]
 [33 15 21 17]]
[[12  7 37 22]
 [26  9 13 32]
 [33 15 21 17]]
[[12  7 37 22]
 [26  9 13 32]
 [33 15 21 17]]

此外也可以在不同的轴上排序,对于二维数组,在「轴 0」上排序是「跨行」排序,在「轴 1」上排序是「跨列」排序。

arr.sort(axis=1)
print(arr)
[[ 7 12 22 37]
 [ 9 13 26 32]
 [15 17 21 33]]

间接排序

有时候我们不仅仅只想排序数组,还想在排序过程中提取每个元素在原数组对应的索引(index),这时 argsort() 就派上用场了。以排列下面五个学生的数学分数为例:

score = np.array([100, 60, 99, 80, 91])
idx = score.argsort()
print(idx)
[1 3 4 2 0]

这个 idx = [1 3 4 2 0] 怎么理解呢?很简单,排序完之后分数应该是 [60 80 91 99 100],

  • 60,即 score[1] 排在第0位, 因此 idx[0] =1

  • 80,即 score[3] 排在第1 位, 因此 idx[1] =3

  • 91,即 score[4] 排在第2 位, 因此 idx[2] =4

  • 99,即 score[2] 排在第3 位, 因此 idx[3] =2

  • 100,即 score[0] 排在第4 位, 因此 idx[4] =0

用这个 idx 对 score 做一个「花式索引」得到

print(score[idx])
[ 60  80  91  99 100]

看一个二维数组的例子。

对其第一行 arr[0] 排序,获取索引,在应用到所用行上。

arr = np.random.randint(40, size=(3, 4))
print(arr)

arr[:, arr[0].argsort()]
[[27 14  7 20]
 [ 6  7  8  1]
 [ 0 23 20 16]]





array([[ 7, 14, 20, 27],
       [ 8,  7,  1,  6],
       [20, 23, 16,  0]])

插入和删除

和列表一样,我们可以给 numpy 数组

  • 用insert()函数在某个特定位置之前插入元素

  • 用delete()函数删除某些特定元素

a = np.arange(6)
print(a)
print(np.insert(a, 1, 100))
print(np.delete(a, [1, 3]))
[0 1 2 3 4 5]
[  0 100   1   2   3   4   5]
[0 2 4 5]

复制

用copy()函数来复制数组 a 得到 a_copy,很明显,改变 a_copy 里面的元素不会改变 a。


a = np.arange(6)
a_copy = a.copy()
print( 'Before changing value, a is', a )
print( 'Before changing value, a_copy is', a_copy )
a_copy[-1] = 99
print( 'After changing value, a is', a )
print( 'After changing value, a_copy is', a_copy )
Before changing value, a is [0 1 2 3 4 5]
Before changing value, a_copy is [0 1 2 3 4 5]
After changing value, a is [0 1 2 3 4 5]
After changing value, a_copy is [ 0  1  2  3  4 99]

5、数组的计算

介绍四大类数组计算,具体有

1.元素层面 (element-wise) 计算

2.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计算

3.元素整合 (element aggregation) 计算

4.广播机制 (broadcasting) 计算

元素层面计算

Numpy 数组元素层面计算包括:

  1. 二元运算 (binary operation):加减乘除

  2. 数学函数:倒数、平方、指数、对数

  3. 比较运算 (comparison)

先定义两个数组 arr1 和 arr2。

arr1 = np.array([[1., 2., 3.],[4., 5., 6.]])
arr2 = np.ones((2, 3)) * 2
print(arr1)
print(arr2)
[[1. 2. 3.]
 [4. 5. 6.]]
[[2. 2. 2.]
 [2. 2. 2.]]
#加、减、乘、除
print(arr1 + arr2 +1)
print(arr1 - arr2)
print(arr1 * arr2)
print(arr1 / arr2)
[[4. 5. 6.]
 [7. 8. 9.]]
[[-1.  0.  1.]
 [ 2.  3.  4.]]
[[ 2.  4.  6.]
 [ 8. 10. 12.]]
[[0.5 1.  1.5]
 [2.  2.5 3. ]]
#倒数、平方、指数、对数
print(1 / arr1)
print(arr1 ** 2)
print(np.exp(arr1))
print(np.log(arr1))
[[1.         0.5        0.33333333]
 [0.25       0.2        0.16666667]]
[[ 1.  4.  9.]
 [16. 25. 36.]]
[[  2.71828183   7.3890561   20.08553692]
 [ 54.59815003 148.4131591  403.42879349]]
[[0.         0.69314718 1.09861229]
 [1.38629436 1.60943791 1.79175947]]
#比较
arr1 > arr2
array([[False, False,  True],
       [ True,  True,  True]])
arr1 > 3
array([[False, False, False],
       [ True,  True,  True]])

从上面结果可知

  • 「数组和数组间的二元运算」都是在元素层面上进行的

  • 「作用在数组上的数学函数」都是作用在数组的元素层面上的。

  • 「数组和数组间的比较」都是在元素层面上进行的

但是在「数组和标量间的比较」时,python 好像先把 3 复制了和 arr1 形状一样的数组 [[3,3,3], [3,3,3]],然后再在元素层面上作比较。上述这个复制标量的操作叫做「广播机制」,是 NumPy 里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线性代数计算

在机器学习、金融工程和量化投资的编程过程中,因为运行速度的要求,通常会向量化 (vectorization) 而涉及大量的线性代数运算,尤其是矩阵之间的乘积运算。

但是,在 NumPy 默认不采用矩阵运算,而是数组 (ndarray) 运算。矩阵只是二维,而数组可以是任何维度,因此数组运算更通用些。

如果你非要二维数组 arr2d 进行矩阵运算,那么可以通过调用以下函数来实现:

  • A = np.mat(arr2d)

  • A = np.asmatrix(arr2d)

下面我们分别对「数组」和「矩阵」从创建、转置、求逆和相乘四个方面看看它们的同异。

创建

创建数组 arr2d 和矩阵 A,注意它们的输出有 array 和 matrix 的关键词。

arr2d = np.array([[1, 2], [3, 1]])
arr2d
array([[1, 2],
       [3, 1]])
A = np.asmatrix(arr2d)
A
matrix([[1, 2],
        [3, 1]])

转置

数组用 arr2d.T 操作或 arr.tranpose() 函数,而矩阵用 A.T 操作。主要原因就是 .T 只适合二维数据.

print(arr2d.T)
print(arr2d.transpose())
print(A.T)
[[1 3]
 [2 1]]
[[1 3]
 [2 1]]
[[1 3]
 [2 1]]

求逆

数组用 np.linalg.inv() 函数,而矩阵用 A.I 和 A**-1 操作。

print(np.linalg.inv(arr2d))
print(A.I)
print(A ** -1)
[[-0.2  0.4]
 [ 0.6 -0.2]]
[[-0.2  0.4]
 [ 0.6 -0.2]]
[[-0.2  0.4]
 [ 0.6 -0.2]]

相乘

相乘是个很模棱两可的概念

  • 数组相乘是在元素层面进行,

  • 矩阵相乘就是数学定义的矩阵相乘 (比如第一个矩阵的列要和第二个矩阵的行一样)

看个例子,「二维数组」相乘「一维数组」,「矩阵」相乘「向量」,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结果。

首先定义「一维数组」arr 和 「列向量」b:

arr = np.array([1, 2])
b = np.asmatrix(arr).T
print(arr.shape, b.shape)
(2,) (2, 1)

由上面结果看出, arr 的形状是 (2,),只含一个元素的元组只说明 arr 是一维,数组是不分行数组或列数组的。而 b 的形状是 (2,1),显然是列向量。

相乘都是用 * 符号,

print(arr2d * arr)
print(A * b)
[[1 4]
 [3 2]]
[[5]
 [5]]

由上面结果可知,

  • 二维数组相乘一维数组得到的还是个二维数组,解释它需要用到「广播机制」。现在大概知道一维数组 [1 2] 第一个元素 1 乘上 [1 3] 得到 [1 3],而第二个元素 2 乘上 [2 1] 得到 [4 2]。

  • 而矩阵相乘向量的结果和我们学了很多年的线代结果很吻合。

再看一个例子,「二维数组」相乘「二维数组」,「矩阵」相乘「矩阵」

print(arr2d * arr2d)
[[1 4]
 [9 1]]
print(A * A)
[[7 4]
 [6 7]]

由上面结果可知,

  • 虽然两个二维数组相乘得到二维数组,但不是根据数学上矩阵相乘的规则得来的,而且由元素层面相乘得到的。两个 [[1 2], [3,1]] 的元素相乘确实等于 [[1 4], [9,1]]。

  • 而矩阵相乘矩阵的结果和我们学了很多年的线代结果很吻合。

问题来了,那么怎么才能在数组上实现「矩阵相乘向量」和「矩阵相乘矩阵」呢?用点乘函数 dot()。

print(np.dot(arr2d, arr))
print(np.dot(arr2d, arr2d))
[5 5]
[[7 4]
 [6 7]]

结果对了,但还有一个小小的差异

  • 矩阵相乘列向量的结果是个列向量,写成 [[5],[5]],形状是 (2,1)

  • 二维数组点乘一维数组结果是个一维数组,写成 [5, 5],形状是 (2,)

由此我们来分析下 NumPy 里的 dot() 函数,计算数组和数组之间的点乘结果。

点乘函数

通常我们也把 n 维数组称为张量,点乘左右两边最常见的数组就是

  • 向量 (1D) 和向量 (1D)

  • 矩阵 (2D) 和向量 (1D)

  • 矩阵 (2D) 和矩阵 (2D)

分别看看三个简单例子。

例一:np.dot(向量, 向量) 实际上做的就是内积,即把两个向量每个元素相乘,最后再加总。点乘结果 10 是个标量 (0D 数组),形状 = ()。

x = np.array([1, 2, 3])
y = np.array([3, 2, 1])
z = np.dot(x, y)
print(z.shape)
print(z)
()
10

例二:np.dot(矩阵, 向量) 实际上做的就是普通的矩阵乘以向量。点乘结果是个向量 (1D 数组),形状 = (2, )。

x = np.array( [1, 2, 3] )
y = np.array( [[3, 2, 1], [1, 1, 1]] )
z = np.dot(y,x)
print( z.shape )
print( z )
(2,)
[10  6]

例三:np.dot(矩阵, 矩阵) 实际上做的就是普通的矩阵乘以矩阵。点乘结果是个矩阵 (2D 数组),形状 = (2, 3)。

x = np.array( [[1, 2, 3], [1, 2, 3], [1, 2, 3]] )
y = np.array( [[3, 2, 1], [1, 1, 1]] )
z = np.dot(y,x)
print( z.shape )
print( z )
(2, 3)
[[ 6 12 18]
 [ 3  6  9]]

从例二和例三看出,当 x 第二个维度的元素 (x.shape[1]) 和 y 第一个维度的元素 (y.shape[0]) 个数相等时,np.dot(X, Y) 才有意义,点乘得到的结果形状 = (X.shape[0], y.shape[1])。

上面例子都是低维数组 (维度 ≤ 2) 的点乘运算,接下来我们看两个稍微复杂的例子。

例四:当 x 是 3D 数组,y 是 1D 数组,np.dot(x, y) 是将 x 和 y 最后一维的元素相乘并加总。此例 x 的形状是 (2, 3, 4),y 的形状是 (4, ),因此点乘结果的形状是 (2, 3)。

x = np.ones( shape=(2, 3, 4) )
y = np.array( [1, 2, 3, 4] )
z = np.dot(x,y)
print( z.shape )
print( z )
(2, 3)
[[10. 10. 10.]
 [10. 10. 10.]]

例五:当 x 是 3D 数组,y 是 2D 数组,np.dot(x, y) 是将 x 的最后一维和 y 的倒数第二维的元素相乘并加总。此例 x 的形状是 (2, 3, 4),y 的形状是 (4, 2),因此点乘结果的形状是 (2, 3, 2)。

x = np.random.normal( 0, 1, size=(2, 3, 4) )
y = np.random.normal( 0, 1, size=(4, 2) )
z = np.dot(x,y)
print( z.shape )
print( z )
(2, 3, 2)
[[[-0.57217256 -1.94300362]
  [-1.37522899 -0.07997041]
  [ 2.83326314  1.507684  ]]

 [[-6.06152461 -1.9994237 ]
  [-0.42940618  0.12096553]
  [ 0.89521998  1.482201  ]]]

例五的规则也适用于 nD 数组和 mD 数组 (当 m ≥ 2 时) 的点乘。

元素整合计算

在数组中,元素可以以不同方式整合 (aggregation)。拿求和 (sum) 函数来说,我们可以对数组

  • 所有的元素求和

  • 在某个轴 (axis) 上的元素求和

先定义数组

arr = np.arange(1, 7).reshape((2, 3))
arr
array([[1, 2, 3],
       [4, 5, 6]])

分别对全部元素、跨行 (across rows)、跨列 (across columns) 求和:

print( 'The total sum is', arr.sum() )
print( 'The sum across rows is', arr.sum(axis=0) )
print( 'The sum across columns is', arr.sum(axis=1) )
The total sum is 21
The sum across rows is [5 7 9]
The sum across columns is [ 6 15]

分析上述结果:

  • 1, 2, 3, 4, 5, 6 的总和是 21

  • 跨行求和 = [1 2 3] + [4 5 6] = [5 7 9]

  • 跨列求和 = [1+2+3 4+5+6] = [6 15]

行和列这些概念对矩阵 (二维矩阵) 才适用,高维矩阵还是要用轴 (axis) 来区分每个维度。让我们抛弃「行列」这些特殊概念,拥抱「轴」这个通用概念来重看数组 (一到四维) 。

Numpy基本使用_第15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16张图片

有了轴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 sum() 求和函数。

一维数组

Numpy基本使用_第17张图片

分析结果:

  • 1, 2, 3 的总和是 6

  • 在轴 0(只有一个轴) 上的元素求和是 6

用代码验证一下:

arr = np.array([1,2,3])
print( 'The total sum is', arr.sum() )
print( 'The sum on axis0 is', arr.sum(axis=0) )
The total sum is 6
The sum on axis0 is 6

二维数组

Numpy基本使用_第18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19张图片

用代码验证一下:

arr = np.arange(1,7).reshape((2,3))
print( arr )


print( 'The total sum is', arr.sum() )
print( 'The sum on axis0 is', arr.sum(axis=0) )
print( 'The sum on axis1 is', arr.sum(axis=1) )
[[1 2 3]
 [4 5 6]]
The total sum is 21
The sum on axis0 is [5 7 9]
The sum on axis1 is [ 6 15]

结果是对的,但是好像括号比上图推导出来的少一个。原因np.sum()里面有个参数是 keepdims,意思是「保留维度」,默认值时 False,因此会去除多余的括号,比如 [[5, 7, 9]] 会变成 [5, 7, 9]。

如果把 keepdims 设置为 True,那么打印出来的结果和上图推导的一模一样。

print( arr.sum(axis=0, keepdims=True) )
print( arr.sum(axis=1, keepdims=True) )
[[5 7 9]]
[[ 6]
 [15]]

三维数组

Numpy基本使用_第20张图片

Numpy基本使用_第21张图片

用代码验证一下:

arr = np.arange(1,13).reshape((2,2,3))
print(arr)

print( 'The total sum is', arr.sum() )
print( 'The sum on axis0 is', arr.sum(axis=0) )
print( 'The sum on axis1 is', arr.sum(axis=1) )
print( 'The sum on axis2 is', arr.sum(axis=2) )
[[[ 1  2  3]
  [ 4  5  6]]

 [[ 7  8  9]
  [10 11 12]]]
The total sum is 78
The sum on axis0 is [[ 8 10 12]
 [14 16 18]]
The sum on axis1 is [[ 5  7  9]
 [17 19 21]]
The sum on axis2 is [[ 6 15]
 [24 33]]

打印出来的结果比上图推导结果少一个括号,也是因为 keepdims 默认为 False。

四维数组

Numpy基本使用_第22张图片

彩色括号画的人要抓狂了。通用规律:当在某根轴上求和,明晰该轴的元素,再求和。具体说来:

Numpy基本使用_第23张图片

用代码验证一下:

arr = np.arange(1,25).reshape((2,2,2,3))
print(arr)

print( 'The total sum is', arr.sum() )
print( 'The sum on axis0 is', arr.sum(axis=0) )
print( 'The sum on axis1 is', arr.sum(axis=1) )
print( 'The sum on axis2 is', arr.sum(axis=2) )
print( 'The sum on axis3 is', arr.sum(axis=3) )
[[[[ 1  2  3]
   [ 4  5  6]]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The total sum is 300
The sum on axis0 is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he sum on axis1 is [[[ 8 10 12]
  [14 16 18]]

 [[32 34 36]
  [38 40 42]]]
The sum on axis2 is [[[ 5  7  9]
  [17 19 21]]

 [[29 31 33]
  [41 43 45]]]
The sum on axis3 is [[[ 6 15]
  [24 33]]

 [[42 51]
  [60 69]]]

除了 sum 函数,整合函数还包括 min, max, mean, std 和 cumsum,分别是求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和累加,这些函数对数组里的元素整合方式和 sum 函数相同,就不多讲了。总结来说我们可以对数组

  • 所有的元素整合

  • 在某个轴 (axis) 上的元素整合

整合函数= {sum, min, max, mean, std, cumsum}

广播机制计算

当对两个形状不同的数组按元素操作时,可能会触发「广播机制」。具体做法,先适当复制元素使得这两个数组形状相同后再按元素操作,两个步骤:

  1. 广播轴 (broadcast axis):比对两个数组的维度,将形状小的数组的维度 (轴) 补齐

  2. 复制元素:顺着补齐的轴,将形状小的数组里的元素复制,使得最终形状和另一个数组吻合

在给出「广播机制」需要的严谨规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简单例子。

例一:标量和一维数组

arr = np.arange(5)
print(arr)
print(arr + 2)
[0 1 2 3 4]
[2 3 4 5 6]

元素 2 被广播到数组 arr 的所有元素上。

例二: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arr = np.arange(12).reshape((4, 3))
print(arr)
print(arr.mean(axis=0))
print(arr - arr.mean(axis=0))
[[ 0  1  2]
 [ 3  4  5]
 [ 6  7  8]
 [ 9 10 11]]
[4.5 5.5 6.5]
[[-4.5 -4.5 -4.5]
 [-1.5 -1.5 -1.5]
 [ 1.5  1.5  1.5]
 [ 4.5  4.5  4.5]]

沿轴 0 的均值的一维数组被广播到数组 arr 的所有的行上。

现在我们来看看「广播机制」的规则:

广播机制的规则

当我们对两个数组操作时,如果它们的形状

  • 不相容 (incompatible),广播机制不能进行

  • 相容 (compatible),广播机制可以进行

因此,进行广播机制分两步

  1. 检查两个数组形状是否兼容,即从两个形状元组最后一个元素,来检查

a.它们是否相等

b.是否有一个等于 1

  1. 一旦它们形状兼容,确定两个数组的最终形状。

例三:维度一样,形状不一样

用个例子来应用以上广播机制规则

a = np.array([[1,2,3]])
b = np.array([[4],[5],[6]])
print(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shape of b is', b.shape )
The shape of a is (1, 3)
The shape of b is (3, 1)

回顾进行广播机制的两步

  1. 检查数组 a 和 b 形状是否兼容,从两个形状元组 (1, 3) 和 (3, 1)最后一个元素开始检查,发现它们都满足『有一个等于 1』的条件。

  2. 因此它们形状兼容,两个数组的最终形状为 (max(1,3), max(3,1)) = (3, 3)

到此,a 和 b 被扩展成 (3, 3) 的数组,让我们看看 a + b 等于多少

c = a + b
print( 'The shape of c is', c.shape )
print( 'a is', a )
print( 'b is', b )
print( 'c = a + b =', c )
The shape of c is (3, 3)
a is [[1 2 3]]
b is [[4]
 [5]
 [6]]
c = a + b = [[5 6 7]
 [6 7 8]
 [7 8 9]]

例四:维度不一样

a = np.arange(5)
b = np.array(2)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 is', b.shape )
The dimension of a is 1 and the shape of a is (5,)
The dimension of b is 0 and the shape of b is ()

数组 a 和 b 形状分别为 (5,) 和 (),首先我们把缺失的维度用 1 补齐得到 (5,) 和 (1,),再根据广播机制那套流程得到这两个形状是兼容的,而且最终形状为 (5,)。

用代码来看看 a + b 等于多少

c = a + b
print( 'The dimension of c is', c.ndim, 'and the shape of c is', c.shape, '\n' )
print( 'a is', a )
print( 'b is', b )
print( 'c = a + b =', c )
The dimension of c is 1 and the shape of c is (5,) 

a is [0 1 2 3 4]
b is 2
c = a + b = [2 3 4 5 6]

现在对广播机制有概念了吧,来趁热打铁搞清楚下面这五个例子,你就完全弄懂它了。

a = np.array( [[[1,2,3], [4,5,6]]] )
b1 = np.array( [[1,1,1], [2,2,2], [3,3,3]] )
b2 = np.arange(3).reshape((1,3))
b3 = np.arange(6).reshape((2,3))
b4 = np.arange(12).reshape((2,2,3))
b5 = np.arange(6).reshape((2,1,3))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1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1 is', b1.shape, '\n')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2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2 is', b2.shape, '\n'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3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3 is', b3.shape, '\n'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4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4 is', b4.shape, '\n'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a is', a.ndim, 'and the shape of a is', a.shape )
print( 'The dimension of b5 is', b.ndim, 'and the shape of b5 is', b5.shape )
The dimension of a is 3 and the shape of a is (1, 2, 3)
The dimension of b1 is 0 and the shape of b1 is (3, 3) 

The dimension of a is 3 and the shape of a is (1, 2, 3)
The dimension of b2 is 0 and the shape of b2 is (1, 3) 

The dimension of a is 3 and the shape of a is (1, 2, 3)
The dimension of b3 is 0 and the shape of b3 is (2, 3) 

The dimension of a is 3 and the shape of a is (1, 2, 3)
The dimension of b4 is 0 and the shape of b4 is (2, 2, 3) 

The dimension of a is 3 and the shape of a is (1, 2, 3)
The dimension of b5 is 0 and the shape of b5 is (2, 1, 3)

对于数组 a 和 b1,它们形状是 (1, 2, 3) 和 (3, 3)。元组最后一个都是 3,兼容;倒数第二个是 3 和 2,即不相等,也没有一个是 1,不兼容!a 和 b1 不能进行广播机制。不行就看看下面代码:

c1 = a + b1
print( c1 )
print( c1.shape )
---------------------------------------------------------------------------

Valu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n 
----> 1 c1 = a + b1
      2 print( c1 )
      3 print( c1.shape )


ValueError: operands could not be broadcast together with shapes (1,2,3) (3,3) 

a 和其他 b2, b3, b4, b5 都可以进行广播机制

c2 = a + b2
print( c2 )
print( c2.shape )

c3 = a + b3
print( c3 )
print( c3.shape )

c4 = a + b4
print( c4 )
print( c4.shape )


c5 = a + b5
print( c5 )
print( c5.shape )
[[[1 3 5]
  [4 6 8]]]
(1, 2, 3)
[[[ 1  3  5]
  [ 7  9 11]]]
(1, 2, 3)
[[[ 1  3  5]
  [ 7  9 11]]

 [[ 7  9 11]
  [13 15 17]]]
(2, 2, 3)
[[[ 1  3  5]
  [ 4  6  8]]

 [[ 4  6  8]
  [ 7  9 11]]]
(2, 2, 3)

总结

NumPy 终于完结!讨论了的数组创建、数组存载和数组获取、数组变形、数组计算。

数组变形有以下重要操作:

  • 改变维度的重塑和打平

  • 改变分合的合并和分裂

  • 复制本质的重复和拼接

  • 其他排序插入删除复制

数组计算有以下重要操作:

  • 元素层面:四则运算、函数,比较

  • 线性代数:务必弄懂点乘函数 dot()

  • 元素整合:务必弄懂轴这个概念!

  • 广播机制:太重要了,神经网络无处不在!

学习来源于大佬:原文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