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密室逃脱教会我这些

三年前,十月底,和宿舍死党一起,去玩了一趟密室逃脱。

选了一个缉毒刑警卧底主题,不害怕又带点悬疑的调子,我们很期待。当时微信分享朋友圈可以获得求助机会,我们一行五人,共获得五次机会。

进入到真实情景的密室,我们一直在不停的翻拿到的文字材料,希望能获得只言片语的提示。

“死者”日记告诉我们,想破解谜题,需要先找到开密码箱的小钥匙。

无声的幽闭感,和头顶上不断闪烁的120分钟倒计时,让我们从最初的好奇满满,到渐渐的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味道。

直到一声尖叫,打破了平面下的寂静。

我吓得不敢回头,问了句璐帅,啥情况呀?

喔,抽屉里有个断手的模子,血淋淋的。她语气淡到看不到天边的云彩,就像在讨论中午喝雪碧还是芬达。但情不自禁的脑补能力,已经足够让我瑟瑟发抖。

翻着手里的材料,突然从扉页掉出来一张照片,上面人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我,吓得我一懵,嗷的一嗓子,直接把照片扔了出去。

接二连三被吓到,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没有个方案能用上,线索还差着一小半没出来,看着时间不断缩水,怂怂的我提出来说

咱们这么憋着也不是办法,求助吧要不~能获得点启发,总是好的。

拿起语音话筒,场外求助,姑娘,咱小钥匙是在哪藏着的啊?

小姑娘简单说了几句,我听得眼前一亮,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诶,浪费了一次求助机会!早知道自己再多想想,肯定也能想出来!

事实证明,我们几个都没有当诸葛亮的天赋。听到答案的那一刻,就是中了“果然,我就说是这么回事吧”的毒了。

时间越来越少,钥匙还没找到,为了解开谜题,拯救转不动的脑袋瓜,我们只能焦急地一次次寻求“场外助攻”。

用了一次以后,就和上瘾一样,求助可以解一时之困,却像是一记安眠药,麻痹了神经,逞一时之快,却让思维陷入了泥泞的沼泽。

当我们“放弃”独立思考,将一切信息来源,从大脑思考转移到外界的支持,就像自己觅食的鸟儿丧失了自由,只能等待“投喂”,真的很可怕。

冲动暴躁的时候,无助慌乱的时候,更要冷静下来,让自己当资源整合的小主人,而不是当一个假人,坐以待毙。

眼看着时间不多,求助次数只剩一次,真的得逼自己一把了,我们把所有找到的线索放在一起,找其他相关物品,看看书里有没有线索,分析几件大事中可能内含的逻辑联系. ...

更多时候要去靠自己,梳理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事后诸葛亮”向“事前诸葛亮”进军。

密室逃脱,就是要借给自己一个上帝视角,站的高,看得远,拎的清

不能太着急,不能太依赖求助,那样你只会越来越着急,丧失思考判断的能力,很危险。

用有限的精力,让自己足够去做一件事。

把破解的线索拿来和未知数一一匹配,借着主人公日记本关键时间点的回忆,终于找到了,最后一把小钥匙的突破口。

好几种可能的思路,不去赌,我们就尽最快速度,去分析可能性大小,去试验,去探索到第三种的时候,我们终于打开摩尔斯码盒子,拿出了开门钥匙。

哪怕是个羽毛飞机,不能飞长久,也要将他抛上天,努力与太阳肩并肩。

试试呗,没准这次就成功出门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 密室逃脱教会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