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牡丹亭》

沉醉《牡丹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我第一次看《牡丹亭》,看的不是白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是北京的北方昆曲院在民族文化宫演出的。当时好像是说那是北昆解散前的最后一次告别演出,在西单的民族文化宫。主演似乎是张继青。

演员们都不年轻了,体型不免有些走样。但是实话说,底子和功力还是极好的。演到《游园》一段,载歌载舞的段落,看得我痴迷,听得我陶醉。那天起,才知道这剧目何以牵动几百年来中国文人的心。明白为什么林黛玉隔墙听了会发痴;才知道葛优演的《霸王别姬》里那位以袁克文为原型的袁四爷何以会在法庭上因法官把牡丹亭游园惊梦污为“淫词艳曲”拍案而起,申斥法官糟蹋国粹!

那悠扬婉转的唱腔,那飘转摇荡的舞蹈,那声声字字的梦幻春情,当真让人沉醉!好些天脑子里回旋的还是那旋律,自此知道什么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来年的四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白先生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到了北大。当即约了好 朋友一起去听戏。

多年前,勘平与白先生就有过交往的,这先让人多了一份亲切。

当晚的演出在北大百年大讲堂。沈丰英、俞玖林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一亮相,让人惊艳。

舞台背景是漂亮书法: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这是杜甫的诗句。下半阙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这形容的确是妥帖。

我买的票是全套,但时间只够看头一天。将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从杜父训女,到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直至杜丽娘因情伤神,秋雨中离世。剧情是早就烂熟于心的,但那亮丽清润的唱腔、悲柔婉回的音乐、素净清雅的服装、摇曳生姿的舞蹈、和表情丰富的扇子……无一处不令人神怡,无一处不让人情动。

看完,只一句,好美!

当晚演出结束,白先生和全体演员,接连谢了三次幕。

很多人仍然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那以后,似乎就有点迷上了这场戏,在网上买了陈士争林肯艺术中心版的《牡丹亭》,男主角是和俞玖林几可乱真的温宇航,女主角比沈丰英长的甜美,有个小虎牙的钱熠。钱熠的念白比沈凤英字正腔圆,一看是有京剧的底子。沈丰英出生自苏州,一口苏白。和钱熠的杜丽娘比起来,沈丰英少一分甜美,多一份幽情。服装也少几分华美,多几分素雅,更为动人。

后来,昆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方昆曲院据说因此也保留下来,逃过了被裁掉的命运。

再后来,看到《青春版牡丹亭》走遍世界,惊艳了中外观众。

女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青春版牡丹亭到了重庆。于是和爱人一道去了洪崖洞的巴渝剧场。还是只看了第一天的戏。巴渝剧场的环境赶北大百年讲堂,的确是差远了。但是牡丹亭的韵致压住了这一切。依然看的陶醉。平时里,喜欢在妈妈肚子里又踢又打的女儿,隔着肚皮听着戏,安静得出奇。

待她出生后,每每拿手机放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段给她听,立刻瞪大双眼凝神静听,就跟戏里唱的的一样:是哪处曾相见,相见俨然。

对爸爸来说,这是令人陶醉的天上神韵;对女儿来说,则仿佛前世今生的空山妙音。

那天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学艺术,要从最好的艺术里吸收营养,培养自己的品味。然后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随之放了一段《牡丹亭》,告诉他们这是六百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戏曲之精魂,听懂牡丹亭,能够欣赏牡丹亭,说明对中国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戏曲之美开始入门了。否则,终归是个门外汉。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醉《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