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广记》考 监(外二篇)

《笑林广记》考 监

背后国文

《笑林广记》考 监(外二篇)_第1张图片

原文:一监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怒两生而治之,问门上人者,然则打欤?罚欤?镦锁欤?答曰:“出题考文。”生即咈然,曰:“咦,罪不至此。”

译文:有个监生经过京都官办的学校,听到祭酒在盛怒之下要惩处两个书生,便向学堂的人询问:“是要打,要罚,还是要囚禁起来?”学堂的人说:“出题作文。”监生不悦,立刻嚷道:“咦,罪不至此!”

乱弹:人们常说,现在的学生辛苦,都被父母逼着上学,没想到是我们的老传统。但我想不通那时的人为什么宁愿受体罚也不愿读书作业,是作文太难,还是太辛苦?“怕上学”成了社会一种病了,但怕仅局限于怕,又不得不去,父母想的是,将来孩子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有个稳定较高的收入;孩子们想的是不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为了升学,为了名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业余的时间。诚然,上学求得出人头地无可厚非,在他们这个年纪也不适合做其他事情,但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对他们抱以多大多大的期望。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是应该多积累些知识,但毕竟有的人聪明一些,有的人愚笨一些,假如同样的期望对这二种不同的人,肯定会是不一样的效果,那我们不能一棍子将愚笨的人打死,他愚笨有可能仅仅在学习上,其他方面他有可能有超于常人的地方,我们何不将他们超于常人的方面进行挖掘、培养、发展,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其他方面的能手或天才。

附例

原文:一秀才畏考援例。堂试之日,至晚不能成篇,乃大书卷面曰:“惟其如此,所以如此。若要如此,何苦如此。”官见而笑曰:“写得此四句出,毕竟还是个附例。”

译文:有个秀才害怕规定的考试。堂试那天,到了最后也做不出文章,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惟其如此,所以如此。若要如此,何苦如此。”考官看后笑道:“能写得出这四句,毕竟还算不上白痴。”

乱弹:从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在那个年代因为交了白卷而成了“白卷英雄”,再到现在经常出现的高考零分作文,不能不说从古到今中国“奇葩”无时无刻不到处绽放,学习不认真也就罢了,把考场当作发泄场实属白痴,虽搏来一笑,但葬送的是自己的前途。

这样的附例经常在一个很出名的节目《非诚勿扰》中看到,那些自命不凡、标榜自己如何如何与他人不屑为伍,如何如何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事方式的高人,最终均遭到美女们集体灭灯。不是他们真的有多高明,而是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离经叛道,这只能说明他们本身是有缺陷的,是不完整的人。而他们不反思,反而洋洋自得乐在其中真的不明智了。

书低

原文: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译文:有个书生租借和尚的房子读书,天天游玩,有天午后归来。招呼仆人拿书来,仆人拿来《文选》,书生看了看后说低,又拿来《汉书》,书生看后还说低,仆人又拿来《史记》,书生仍然说低。和尚听后十分惊诧,说:“这三种书如果精通任一种,足可以称其为学问高深,你全都说低为什么?”书生回答:“我要睡觉,拿书只是做枕头罢了。”

乱弹:这是一个不求上进视读书为儿戏的书生,不仅租了房,还雇了书童,一看,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根本没有心思读书,却装模作样摆出个读书人的样子。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他们无需担心啊,拼爹就可以了。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我感觉不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拼爹的时代,而是我们将拼爹的精神发扬光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笑林广记》考 监(外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