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我只用来品,你那么着急干嘛?

书我只用来品,你那么着急干嘛?_第1张图片
(来自优美图,侵权立删)



21世纪被人们冠以‘快’节奏的时代,吃饭要快,赶车要快,就连和家人寒暄几句话的时间都要快,这些我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身陷社会激烈暗涌之中,但唯独书不可快!

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如此珍贵的瑰宝岂能我们大大咧咧的亵渎?呕心沥血创作它的前人我们没机会当面叩首称谢,可捣碎品味是对伟人最大的慰藉。

我经常在我的朋友圈看到,花了两天终于读完X X书对生活又有了一种新看法;再者就是,这是我最近买的书,一个月目标全看完,再附上一张精致的照片。诸如此类,我想对你们说,首先,书确实可以陶冶情操,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你们那叫做读书不能称之为品书,读与品两者概论截然不同但又异曲同工之处。

我是一位品书时间不长,阅历不深的爱书者,有一些自己思索出来的心得,因人而异,还望自行斟酌。

首先,我来说读书。读书亦是看书,顾名思义就是有书在你我视线之中,至于你是花费了多长时间,在什么心情环境下看,你是故意做给谁看还是觉得夹本书能像装饰一样散发文艺气息都是可行的。毕竟,革拉特科夫提倡,书籍使人思想变的奔放。

信息时代很发达,手机上面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我从没耐性在手机上看书,不是我不会操作,更不是我没手机。只因感觉缺失往常翻书时的窸窸窣窣,看到耐人寻味片段时没有书角缓缓摩挲。在我主观里就是玩手机和书搭不上一丝关系,书是摸得着的。

所以我归类只要你身旁有本书,漫画、杂志、小说、文著都行,无论你是看没看,新书旧书都属于读书。或许有人会问,岂不是我天天出门捧本书就可以满世界的说我没有哪一天是不读书的。对啊,而且可以很自豪的说!因为我坚信总有那么静卧一隅的闲暇时,书会扣动你心门,似掀开娇羞新娘面纱后沉浸于她浣溪般清渘的双眸。

很多人说每天都在读书,但极少数人会说每天出门都捧本书。

再来说品书。不是真的让你吃下去或过目不忘,没有臆想中悬梁刺股那般废寝忘食,也没有王羲之蘸墨般忘乎所然,更不是斫轮老手才有境界品读一翻,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品书如品茶,切忌走马观花,会品书的人是把书日复一日的捣碎吸纳。秉承韩愈《进学解》中“补苴罅漏,张皇幽眇”的精神,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物,今后行万里路与你常伴相依,下笔如有神,即使含冰茹檗,谈吐也珠玑咳唾。

我对‘品’有三步。

其一,记。我在没有学会品书之前可谓是才疏学浅,遇到一两个生僻词语就囫囵吞枣一概而过,久而久之,后面的内容越看越难,甚至有时候翻完最后一页一脸懵然,迫使自己陷入一种彷徨,焦虑。我相信多数读者和我一样感同身受,想着几十万字数不会因为一两个字而付诸东流。我建议去看看多米洛骨牌失败案例,看多了一气呵成内心油然而生幸福感从而遇事怀侥幸。

我每回品书都会拿三个笔记本,一个笔记本记专门把我对我来说新颖、孤僻的词语;一个笔记本记名人名言,诗句,手法描写细腻的段落;最后一个记作者自诉生平奇闻乐事和作者引入其他伟人的经典案例。(我一般案例记书名、页数、段落)记,这一步差不多完成,‘记’时慢慢来,勿好高骛远,需持之以恒,多多益善。

其二,查。第一步中手摘的词语不懂的一定要查并标记拼音,注释也要摘记下来,只有这样做了它才会属于你自己。对于名人名言我个人心得是最好查寻出处,不说每句都理解透彻,基本意思还是要稍加了解。最后,作者及伟人的经典案例可以去结合他们当时的环境,时代,背景去身临其境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都在书中。

光明给我们经验,书籍给我们知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像堂吉诃德义无反顾冲向风车一样,对知识像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力一样的渴望,呐喊着,越跑近越看不清但我们就是要去书籍的海洋不耻下问。

其三,慢。在前两步基础上进行巩固,带着理解到了的词语、名句、事例再次翻开书页,慢慢的品。一字、一词、一句都可以反复捣碎,闻到书的芳香再心里拼凑,书不是茶,越冲越淡;它是酒,越喝越醉心其中。

综合上述你还觉得两天品一本书时间够吗?还在给自己定任务看死书吗?你觉得你知识阔达到每一本书都可以随遇而安?

读书以修身,将读者、让读者,使读者内心,谦卑、较豁达、不固陋、不偏执;自我摆脱愚昧、乖戾、伶俜、逼仄。

品书以养德,因读者、由读者,自读者思维,濡染、固脱俗、是启迪、是升华;安然自得聪颖、随和、爱戴、恢廓。

欲速则不达,快节奏的生活没人反对。但我相信你拿起书时心中想的是一丝静谧,静到自身慢下来,慢过这冰冷钢筋混凝的年代,闭上眼,雅望天堂,慢下来,世外桃源!

书我只用来品,你那么着急干嘛?_第2张图片

(来自优美图,侵权立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我只用来品,你那么着急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