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友都是艺术家?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在长期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渐渐明白孩子不同于成人,他们有属于他们的一套学习方式,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当然很多父母这里会想这种潜能可不能浪费了,所以会把孩子送到各种特长班,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真的有起跑线这个东西吗?我想说,并没有。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可是我们总是急于去证明,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武双全,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今天就以小盆友的绘画为主题简单谈一谈自己对孩子艺术特质的看法。

1 儿童是否具有艺术潜能

        谈到孩子的天性,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一刻不停的在探索,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听到音乐会手舞足蹈。等到一岁左右,你会发现孩子不管看到什么都会在上面乱画,墙壁上都是孩子留下的印记,其实这就是早期的绘画表现,也就是早期的艺术萌芽。当然,这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艺术表现,他只是觉得很好玩,也就是把这件事当成游戏,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孩子早期的艺术萌芽是在游戏中形成的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1张图片
小盆友的“涂鸦”作品

        当孩子开始自言自语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开始随着音乐自由扭动、开始不由自主地哼唱一些儿歌、开始拿着笔走到哪画到哪时……这意味着他的艺术潜能已表现出来了。当然艺术潜能的表现是有规律的,估计所有的父母都看过孩子早期的涂鸦作品,杂乱无章的线条让你很不能理解,所以你急着去纠正孩子,让他按照你的方式画,从而打乱孩子本身的成长节奏。作为成人,我们需要体会到:儿童是有艺术潜能的,这种潜能就表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急于按自己的方式去塑造孩子,要学会等待。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2张图片
绘画作品《火锅》

2儿童的作品有艺术性吗

        当我第一次看到孩子的绘画作品,我很想去弄懂他画的是什么,但还是无法去理解他们的世界。但如果你请孩子给你讲讲,他们会说的头头是道,你也会听的津津有味。后来,我明白了,孩子的绘画作品里都藏着一个属于他们的故事,而故事是不断建构的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3张图片
绘画作品《海底世界》

        什么是艺术性?我觉得判断一幅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是看该作品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有情感的注入。有听过一个小故事:有位父亲要他4岁的儿子照着他的“范画”画鱼,但这个4岁的孩子却画了许多歪歪曲曲的小线条。爸爸问他:为什么不照着我的鱼来画,他的回答是:“你画的鱼是死的,我画的鱼是活的。”他指着一只金鱼缸里的小鱼说:“我就画这条鱼,鱼游的时候就是一扭一扭的。”他一边说,一边扭着身子学鱼游的样子。大家觉得父亲的“鱼”和孩子的“鱼”哪个具有艺术性呢?父亲的鱼虽然很像,但却是机械模仿、没有生命力的;而孩子的“鱼”注入了这个孩子对鱼游动的感受,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力。

        我们回想一下,为什么小时候喜欢画画的我们,长大了却不会画了?其实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只谈一点:因为成人总是拿着“像”或“不像”这一标准来衡量我们,于是我们越来越不敢画,也越来越不会画。在孩子的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和他一样,是有生命的。他画的往往不是自己看到的,而是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优秀的儿童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他会把自己的感受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太阳、小花、小草画上眼睛、泪珠、笑容等。所以已经丧失想象力、感受力的成人们不要再拿这一死板的标准去看待小盆友的作品,或许他画的越来越像了,但却丢失了绘画给我们带来的最美好的东西——情感、个性化、想象力。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4张图片
绘画作品《给狮子刷牙》

        我们说儿童是艺术家,是因为儿童与艺术家在创作状态上都非常专注,都专注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在创作结果上都具有创造性,带有自己的印记。毕加索曾说过:我14岁就能画的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一样画画。所以,尊重孩子的自然流露,那才是他最本真的东西。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5张图片
开心vs不开心

3如何引导孩子走进美的世界

      我们总下意识认为孩子能完整的弹一首曲子、唱一首歌、画一幅不错的画,就具有了艺术能力,其实并不完全是如此。艺术是有生命力的,而现在社会上的部分特长班都只是一种技能培训,是照猫画面、照虎画虎。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做的很简单——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鼓励孩子观察体验不同的生活、让孩子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

经常我们叫孩子写作文,孩子会抱怨:我都没去过,我怎么写呢?这反映了我们的孩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脱节。没有真正去观察过、体验过,如何去很好的表达呢?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资源,融入其中,常会有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眼前的一切变得更甜蜜,似乎与这个世界忘我的融为一体。同样生活也是如此,不要狭隘的觉得孩子的任务仅仅是学习,所以剥夺他们亲自体验生活的机会。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总觉得那些经典的作品离我们很远,其实是我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4 是否应该给儿童提供欣赏名画的机会

       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有梵高、毕加索、蒙克、达芬奇等等,很多父母和老师会困惑,一些名画我们自己都理解不了,孩子他能看懂吗?通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每幅画是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的。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美,而美是主观的,美是一种感觉,有时候我们看到一幅场景,我们会觉得很美,不由地嘴角上扬,但是却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美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那种美好,孩子也是如此。另外有的成人觉得让孩子欣赏名画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点告诉孩子,这样做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的欣赏能力失去自信,不愿意甚至拒绝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小盆友都是艺术家?_第6张图片
梵高《星月夜》

       孩子不是像洛克所说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一切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而不是把他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所以从现在开始,提供给孩子与名画对话的机会,让他们慢慢走进艺术,让孩子形成一种自信:艺术离我很近,我可以懂

5 引导孩子欣赏名画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长期的研究和经验发现:如果父母能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孩子与作品充分畅所欲言;如果愿意相信儿童是具有进行艺术欣赏的潜能并加以引导的话,孩子不仅可以理解艺术作品,而作为成人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益良多

        具体来说,首先你要明白让孩子欣赏名画不是灌输给他关于这幅画的权威知识,而是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来引导他走进作品,比如: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呢?这里可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其次,对于孩子的回应,不要用对或者不对来衡量,而是允许你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因为在此时此刻,那就是他的感觉。随着他的成长,他会不断推翻或者丰富自己以前的看法。就像我们看一本书一样,第一次看可能知道故事的大致内容,第二次看可能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随着自己的反复和成长,对书里一些东西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然后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再次,我们自己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敏感和感受能力,因为一个不懂得美的人在引导孩子积累美感经验的过程中总是显得格外拧巴。

        去感受、去表达,不管您的孩子是否能成为艺术家,但我相信他对美的感受能力会伴随其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盆友都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