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1张图片
ofo VS Mobike

早上刚刚听闻滴滴出行以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晚上回来又被满街的Mobike刷街亮瞎(60分钟遇见15辆,其中5辆有人骑行,10辆分布停在路边人行横道)。
再晚回来还是要去亲身体验下Mobike才能拿到自己的一手经验(ofo经查询,主要针对校园用户,路上没见过,在广州没听说过,遗憾不能体验怎样一个体系值数千万美元)


** 干货提炼,接下来你将看到:**

  • 体系创新释放无限市场
  • 突破最后一公里核心难题
  • 共享自行车市场爆发而Mobike还未成功

百看不如一试,戳文字Mobike查看appstore Mobike app

当然不要忘了输邀请码,互相加积分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2张图片
邀请码:Mobike焘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3张图片
Mobike 接下来一星期保证天天见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4张图片
ofo 略显传统的共享自行车

** 从ofo 到Mobike 为什么说是体系创新 **

说是体系而非模式创新总结起来有那么三个方面:规则创新、技术创新、设计营销创新,其实不止。

  • 无论是Mobike还是ofo都不需要在指定地方借车或还车,只要不想骑把车一停就可以走。看似简单的需求,管理思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管理上首先划定人口稠密区,在该运营区域内1rmb/0.5hr,在该运营区域外騎行100rmb/0.5hr。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自行车整体分布始终在人口稠密区。“把车停在你下车的地方”这一规则本身保证有一定的概率你会再次骑这辆车,也就是预设你会把车骑到另一个有需求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规定的停放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车自然会集中到经常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而仅需要很小的人为干预。这是制度执行的自动化。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5张图片
    騎行規則
  • 轴承发电、低功耗GPS、实心胎、轴承传动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但是技术的突破在于成本的降低及功耗的下降。为了方便、返修率低,车子没有链条,靠轴来传动,免去了传统自行车爱掉链子的毛病;后轴增加了轴承电机,为电池(猜想)充电,保障GPS模块、芯片、网络正常使用,也就使得我们能在APP上随时看到哪里有车,防止车子丢失,扫码解锁自行车;车胎是实心胎,减少了爆胎的维修几率;轮子条幅也选用了一体化的车轮;上面的种种使得管理上的规则实现变为现实,声称车辆使用时间达到4年之久。
  • 一夜之间小区、街道每隔几十米就停着一辆造型新颖、设计美观的自行车,刚好在你家小区门口、便利店门口、公交站旁,路上每隔几分钟就能见到一辆从身边经过,每辆车一模一样,橘黄色的轮胎在夜里迎着灯光发亮,不出一周就能传遍一个片区,没有任何广告,流动的车子本身就是一种广告。把车停在你不需要的地方,反而就是下一个需要出现的地方,这就是最后一公里,有去一定会有回。
  • 半小时1rmb很便宜?但是想一想一般赶公交也就是最多走20分钟(2km),换成自行车也就是10min,那大部分概率就是用了10min付了1rmb,那么到底赚还是不赚呢?

上述种种不只是一个模式,而是生产、管理、营销、法律、财务方方面面的综合创新,单说一个方面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 突破最后一公里核心难题**
不用再担心「去哪里租自行车」、「骑完去哪里还」、「还了还要走一程」。Mobike说** 骑吧,不骑就停路边** ,这才是解决办法。至于其他不应该是消费者担心的。在此核心问题通过体系的创新得以解决。

** 所以说共享自行车市场马上爆发, 但为什么Mobike还未成功?**
创业难就难在意识到市场需求,张罗团队说清楚做什么,做出东西来都不一定成功。有现金流都不一定能赚到钱。Mobike有了模式、有了运营体系、有了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合理控制成本、设计现金流管理、最大化固定资产收益、应对外部竞争等等,都要提前思考布局,同时合理的转化成企业的收益才能保证一个创业公司的持续经营,成功谈何容易,何况创业就像生孩子总是希望越来越好,哪有什么统一的成功的标准。

【意识到 】【说清楚】 【做到】是三件事

分享一些薄见,以勉励自己学会思考。Mobike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有空可以看看APP的Userguide!


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_第6张图片
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行最后一公里迎来爆发式增长,Why? ofo VS Mo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