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如酒,父母在,才有归处!

年少时,不知乡愁是何种滋味,读着那些思乡的诗虽能知晓作者的心情,却很难感同身受,总觉得乡愁是一抹缥缈的情绪,只有那些离家几十年,远离故土几十载的游子方会思乡。

因为无法切身体会,所以无法理解,甚而不喜。

觉得故乡一种束缚,一种捆绑。

束缚了双翼,捆绑了双脚。

那时,

喜欢“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的洒脱;

喜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

喜欢“醉卧千山下,风过谢桃花”的不羁

……

觉得这些所有的喜欢,只有迈开腿,离开乡才能领略。

身未动,心已远。

念着,盼着,离开,远走……

走得越远越好,似乎远方风景独秀……

然而,当我们终于为了未来离开,兴奋过后,背井离乡的思绪却慢慢浸染心头,于是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思乡的情绪,淡淡的,细细的,却在心头萦绕不去。

那种情绪,像酒,在时光流逝中发酵,愈久愈浓。

当初觉得稍显矫情的诗,如今听来,会潸然泪下;就连曾认为的那种束缚,也变成了甜蜜牵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甚至再读余光中老师的《乡愁》,也多了些浓郁厚重,似乎与林魂深处的那缕忧思产生了共鸣。

最近在读贾平凹老师的作品,就像触发了泪腺,最感人的故事,主角永远是父母,哪怕那个故事很平凡。

分享两篇贾平凹老师的散文,一篇是《写给母亲》,一篇是很久之前小编已经推荐给大家的《纺车声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愁如酒,父母在,才有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