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品设计中应该避免低保真原型?围观第一代 iPhone 人机交互原型

苹果公司前员工,在 YouTube 上曝光了 iPhone 早期的两款原型机:一款采用了类似 iPod 的虚拟转轮设计,另一款则是今天小 baby 也会使用的触控图标设计。(详细介绍在这里)


为什么产品设计中应该避免低保真原型?围观第一代 iPhone 人机交互原型_第1张图片

照片中就是这2款原型,简陋到令人发指!很难想象,iPhone 这么伟大的设计,10年间改变了整个世界,而所有的惊心动魄,都来自这两个卑微的原型。

看到这张照片,我立即想起产品设计圈子里一个长久的争论:做产品设计,高保真、低保真……哪种原型比较好?

答案很直接:我在产品设计中坚持使用高保真原型,你也应该这么做!

你对高保真原型的理解是错误的!

一般产品团队,不同成员会按工作流程,逐级输出原型:PM 出“低保真”线框图,UI 设计师出静态的“中保真”页面,交互设计师出可操作、有动效的“高保真”原型……大家会用视觉、交互的细节,来衡量原型的保真程度。呃,这种工作流程里,每个人交付的是……其实是产品设计文档,而不是原型。

所谓原型(Prototype),它的作用是在产品上线之前,提前验证产品需求、产品设计是否合理。一个“高保真”的原型,必须能准确传递设计意图、能帮助测试者判断设计是否合理。

以上面的照片为例:第一代 iPhone 选择人机交互模型的阶段,原型的核心作用,是让乔布斯们模拟用户身份,通过实际操作,来选择一种基本的人机交互方式。这两个界面简陋到想哭,但它们都是经典的“高保真”原型:能操作,能区分两种操作的不同效果 - 它们不但准确传递了设计意图,而且能帮助测试者判断设计是否合理。

我想这个选择过程应该不难 - 原型1是二级操作,用滚轮控制菜单,相当于酷炫版的方向键,累赘;原型2是一级操作,点到什么就执行什么,直接。乔布斯们通过这两个原型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为什么产品设计中应该避免低保真原型?

在一个完美世界里,从 PM 到设计师到老板,每个人都准确地知道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设计是否合理,每一个决策都有数据和经验做支撑,每一个设计都经过仔细考量,每一个人都会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文档,开发团队准确实现了每一个产品功能……而在现实生活中,呵呵,你见过多少人仔细读文档?你以为那么多需求变更是怎么出现的?你以为产品上线之后才痛改基本逻辑的情况很罕见?

所以,正常的产品团队,会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利用准确的高保真原型,来预估需求和设计是否合理。

低保真原型,因为它的不准确,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非常容易对产品设计产生误导。尤其是那种外观精致、操作华美,但是不准确的所谓“高保真”原型,很容易把所有人带进沟里。

怎么做才能输出高保真原型?

在设计产品原型过程中,PM、设计师应该分清楚文档和原型的差别 - 文档传递明确的需求,原型传递待定的问题。设计高保真原型的最基本要点,是清晰地界定目前遇到的问题。

还是拿照片里的 iPhone 一代原型机举例:这个阶段的问题是“不知道哪种人机交互方式更合适”,而不是“哪种人机交互最好看”。

设计高保真原型的另一个要点,是让原型简单、直观。

产品原型的受众,通常是决策者,或者是真实用户,这两类人并不会了解产品的整个框架、逻辑、流程和规则。如果你制作一个复杂的原型,评估原型的人很可能会被带入某一个细节的沟里 - 古人早说过了,这叫“盲人摸象”。

小结

产品原型的目的是验证产品需求、产品设计是否合理

一个“高保真”的原型,能准确传递设计意图、能帮助测试者判断设计是否合理

不准确的“低保真”原型会产生误导

文档传递明确的需求,原型传递待定的问题

保持产品原型简单、直观

Via: https://nishuang.net/early-iphone-prototype-ui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产品设计中应该避免低保真原型?围观第一代 iPhone 人机交互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