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_第1张图片

 

 

偶尔发现两首很近似的诗,其一是《临刑诗》做者是唐代的江为。全诗为:“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诗是不错,但远不到“绝句”的水平。既然有《临刑诗》且是极刑,十有八九是结局不妙。法场刀下留人的事情概率极小,实际不大可能发生。电视剧里倒是常见,那是编剧们吃荆条屙爪篱,肚里编的。

另一首出自(明)董谷撰写的《碧里杂存》:“孙蕡,字仲衍,号西庵,五羊人。为翰林典籍, 无书不读,诗高古。坐为蓝玉题画诛,临刑口占曰:‘鼍(tuó )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死后,太祖闻知此诗,曰:“有如此好诗,不覆奏, 何也?”并诛监斩者。”

显然后一首有抄袭之嫌。

不过,后者比前者好多了。“鼍鼓”亦作“鼉皷”,用鼍(扬子鳄)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威严。唐温庭筠《昆明治水战词》:“鼉鼓三声报天子,雕旗兽舰凌波起。”清黄永《龙衣舟行》:“逢逢鼉鼓溪边过,百尺楼船万钧柁。” “鼉鼓”里显然有皇上的影子在其中;而“街鼓”分量就轻多了,只死犯处决前用来戒严的响声而已。也就是说,“鼉鼓”是直指皇上的。

于诗,当然不是越字眼越冲越好。当时的情形是:孙贲为诗,被文学界推为“岭南诗 宗”岭南明诗之首。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立国,孙贲考取举人,出任安徽凤阳府 虹县主簿,孙治事用心,政绩显著。不料仕途凤波险恶,终因一个叫蓝玉的宠臣的谋反受牵连被捕入狱,后半生一 直无法摆脱厄运,终至在南京金山脚下惨遭杀戮。临死前,孙高吟此诗,引颈就戮。死后,孙贲的这首绝命诗才被人广为传诵,朱元璋也不知是对此前的死刑核准后悔呢还是真觉得此诗的确超乎寻常韵味,遂质问当时的监斩官:“有这么好的诗,为何当初不报奏?”并以此为罪名,杀掉了这个倒霉蛋。诨名朱重八的这厮杀人也真是未免太随意。

诗的大意为:行刑前的三通鼓业已响过,面对夕阳西下,心情反倒彻底释然了,既然一切无从挽救,那就直面以对吧。只前往黄泉的有没有人世间的长亭短亭和客舍逆旅呢。今晚,我这缕孤苦的灵魂该到哪里去投宿呢?——诗人面对死亡的这份坦然和从容的确令人为之感慨唏嘘。

捎带一点与江为相关的故实:此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到了北宋,林逋只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干古绝调。往好里说,诗字点化之妙,如丹头在手,瓦砾皆金。说难听点,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难逃偷句之嫌。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