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动,然后来学习会更有效
这里存在的逻辑是:刷认知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意识层面上的满足感,导致一个结果——懂得无数道理,却依旧无法过好这一生。
人生是需要历练的,并不是纸上谈兵,缺乏了对道理的实践检验,我们未曾知道那些理解起来容易的道理竟然如此难以做到,知易行难。
先行动,有所成就也有所碰壁,回来看观点,观点就成为了一个吸附物,而所有的经验和体验被萃取了,你自己的体系就出现了。
我的理解是,更新认知之后,需要照着做一做,做过之后有了落地的体悟之后才会懂得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理解了,哪些方面还有不理解的,再来回顾之前所学的,或许是哪个细节自己未曾注意到,这算是温故而知新。
就像之前我也听过这一节,可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没印象,之所以要写下来,也是梳理的过程,即使是照着抄一遍,也是一种认知更深入潜意识的练习。以前,我会觉得这样挺浪费时间的,现在看来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值得花时间反复学习,不断实践。
一开始这是一个零碎的过程,而持续不断的行动会聚沙成塔,会滴水穿石。
FAQ:
1、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说实在的,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母亲也常说以后可能会用到,放着那吧,省的以后再买了。多年积攒的东西一直堆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为着某一天可能用上,我们无形中把房子变得更小了。
很多东西,以后的确用得上,但是当你用的时候,你需要付出3个成本:
01 重新找到的成本;(往往我们大多数藏得太好,要用的时候找不到)
02 一直保存的成本;(房子成了储物间,总觉得挤得慌)
03 未来还有用过去的东西,而没法用可能更好的东西,损失的机会成本。(这点好不划算)
策略:扩大心量
把你家的范围放到周边3公里,或者放到“半天内能买到”的时间,你发现一切东西都有了。大部分东西都已经存在他们那里了,而你完全可以“每次主义”,做“零库存人生”。
对于这个建议我不太理解,心里还带着否定,主要的否定来自:下次买不是还得花钱?!我放着不是省钱了?我在担心未来没钱吗?是的,我总担心未来的钱不够花,没有底气才扔不去吧!那该怎么调整自己的这种念头呢?光说未来会有钱的,这完全没有说服力,还是当下的一切行动证明未来必定有钱,才能让自己从当下就有底气。这该怎么做呢?
2、别人的礼物怎么办?
策略:留下心意,送走物品。
记录别人送礼物的名称、时间、地点、事件、感受,照片,先留下数字和情感印记,对于实物看个人喜好。
3、过去的纪念品该怎么办
每一个纪念品都是过去经历的一个里程碑。清理正好思考过去和现在的关系。
策略:如果这段经历让你很有力量,留着。如果没有,放弃吧。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让我想起的是那年上海世博会,我留存了好多年那时的门票和参观时攒下的纪念物。前段时间,全部清理了。
那次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即使没有人陪着一起看风景,也要自己学会独自领略着世界的美好。事情是这样的,被人放鸽子之后,想着不能浪费了门票,便报了当时旅行社的三天世博团。跟着一批陌生人去玩,难免有点落寞。不过,在变故之下还能去上海看世博会,自己很激动,这降低了一些内心的小失望吧!
4、浪费吗?
我的时间和注意力值多少钱?
我的空闲值多少钱?
总是以金钱来衡量是否浪费,往往会失去了基本价值的判断,因为对金钱的本能让我们看不见金钱那个数字以外的价值。
所以,在衡量浪费之前,先弄清楚我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
极度的节俭,往往其实是极度的浪费
关于这点我还不太理解,这说明我需要调整对于资源的心智模式
01、你是由你过去的资源构成的,但是你并不等于你的资源,你需要新陈代谢
极度的节俭,意味着我们守着过去那些资源,不想着更新,就像之前老人家一直跟我说,你那个智能手机太多功能了,我学不会,我用我的老年机就够了,还省钱。
在这个点看去,使用只能打打电话的手机和使用智能机比起来,前者真的省钱吗?
02、扩大你的心量:把你的心量扩大到离家1公里,你会发现你几乎所有需要的的东西,都能在10mins内买到。你的“自我”扩大到组织,你发现你很多自己修炼不出来的能力都有了。把“格局”放大到三年,你发现很多你遇不到的资源,都有了。
极度的节俭,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眼里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长远,看起来在过去的那个当下我们是省下了,可是若是以牺牲未来无数可能的代价,我们省下的又是什么呢?
03、只有流动能让物品的价值最大化,也让你有机会遇到超越现在的你的事。
流动跟让物品价值最大化什么关系,我想象不出这里有什么样的联系,因为缺乏实例,还无法完全理解。
我想到的是,我需要一个播放音乐的设备,以前是随身听,用磁带的,现在可以用手机实现,还可以用智能音箱,如果我还是守着随身听不放,那么现在磁带难买,获得音频的途径就受到限制。
04、所以有空间流动最重要,降低你的库存,一直到有机会流动为止。
空的力量
我们买的一件东西,并不是马上变成杂物,而是当时非常必要,慢慢变成杂物的。
事实上你往时间轴前面走,而物件并没有。当你持续保留这些物件,等于把你拽回到过去的自己。
- 每个个体都是有吃过的东西、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而组成的。
- 不要让已经不是你的物品拽住你前进的步伐。
- 不仅是物品,不必要的朋友、无用的认知,也要舍得断舍离。
- 杯子不能永远是满的,只有总是半瓶水的时候,才有空间装下更多的水。
清空的核心理念:通过放下手头的东西,抓住你一直忽略的东西。
待实践:
01 体会断舍离的心理仪式:用录音机跟自己对话,扔掉旧物(暗示自己做出了某个决定)
02 MEST整理法:
- less is more
- Material (物质)、Energy(能量)、Space(空间)、Time(时间)
刚看了@易查理的薛铁鏻-MEST整理术收获了关于MEST之间的关系,还意外获得了CSAPP行动准则,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