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09)《归鸟》

文/书山花开

❂原诗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35】

自在飞翔的归鸟,早晨离开了栖息的树林。

远处去了天涯尽头,近处休憩在高高的山岭。

春风吹来多么舒畅,回转翅膀追赶自己的归心。

听到伙伴们互相和鸣,遮蔽身影的是林木的清荫。

自在飞翔的归鸟,一会儿回翔,一会儿奋飞。

虽然向往到处遨游,见到栖息的树林却不免依依。

遇到浮云阻碍,飞上又飞下,相互鸣叫着从远处来归。

青云之路诚然让人向往,情之所钟更不应相违。

自在飞翔的归鸟,循着树林徘徊。

怎不想到那登天之路,多么欣喜又得归来。

昔日的友朋早已星散,众鸟的鸣声依旧和谐。

早晚空气清新爽朗,恬淡悠远是我的胸怀。

自在飞翔的归鸟,敛起翅膀站在寒冷的树梢。

遨游在那旷远的树林,住宿总在最高的枝条。

晨风清泠地吹起,动听的鸣声互慰寂寥。

箭簇又向何处施放?我已退隐林中,何用射者操劳?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36】

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

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归鸟翩翩自在飞,悠然林间任盘旋。谁还寻思登天路,返回旧林心喜欢。

昔日伴侣虽已去,群鸟谐鸣欣欣然。薄暮斜晖气清爽,闲适惬意戏林间。

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33】

这首诗约作于彭泽归田之后,约四十二岁,是与《归园田居》诗同时期的作品。前人认为本诗“以比体为赋体”(明黄文焕《陶诗析义》、清马墣《陶诗本义》等),就是说,它运用了《诗经》中的“比”的传统写法,以鸟喻己:赋事也用比喻体现出来。首章重点落于“八表”,畅写高洁而自由的心志;次章重点在云林,依然是极写性爱自然;三章落于归栖,反映出原来并不思登“天”之路;末章重点在寒条、森标,虽然清寒,但悦安无危。末尾用嘲弄的口吻进行反诘,反映了诗人确实不是一味的“静穆”。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34】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采取了《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鸟喻己,即通过对归鸟的歌颂,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其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而自由的心志

【张彦《陶诗今说》,p55】

这首诗的特色之一,是诗人陶公采用了璀璨干古的《诗经》里的比兴手法写成。在修辞学上叫做“隐喻”和“借喻”。由四小节组成,原无一至四之数码,系后人所加。从诗中所写,可以约略肯定,和《归园田居》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时年四十二岁,即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脱离官场后心情是好的。作者以归鸟自喻,通过歌赞归鸟,抒写了自己清高超俗的情怀和志趣。这四小节,诗人井然地写了以下内容:先是畅然地写高洁自由的心怀和志向;次写云林与性爱自然;再写曾拟步青云,然则“性爱”(钟爱自然)达极致;最后写“清寒”、“枯枝”,反诘、嘲弄了官场,显示出诗人并非“浑身是静穆”,身处“乱世”衰微之际,无可奈何者也!天歿良才。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55】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亦即渊明自彭泽归田后的第二年。全诗共四章,以归鸟自喻,借歌咏归鸟来抒发归隐之情。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一引沃仪仲评此诗曰:“总见当世无可措足,不如倦飞知还之为得。‘已卷安劳’是全篇心事。四章凭空起义,如海市蜃楼,以比体为赋体。”颇得此诗微旨。

【李华《陶渊明诗文选》,p30】

此诗当作于归田以后。王瑶《陶渊明集》暂系此诗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按,王粲有《赠蔡子笃诗》,四言,以归鸟为喻,是送别友人之作。陶的这一篇,亦借飞鸟为喻,却是自己出处心理的概括写照。诗共四章,这里所选是第一、四章。第一章说飞鸟远逝,因“和风不洽”,又回到旧林栖止,似借喻自己先仕后隐的经历。第四章说归鸟敛翅栖于寒条高枝,出游不到远林,住宿则在茂密的树梢,因而不会受到增缴之害,委婉表达了诗人蛰居远祸的心理。

【徐正英 阮素雯《陶渊明诗集》,p117】

这首《归鸟》诗作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秋冬,与《归园田居五首》同为由彭泽归田后所作,时渊明55岁(依袁行霈陶享年76岁说)。全诗四章,写从官场到归隐的所历所感。一章写离林远飞而思归;二章写归路所感,归路虽遥,多有阻隔,然性爱旧林,无论何林,见则思依;三章写喜归旧林,兴奋惬意;四章写归后志趣和归后感受,永不离,栖高枝,和谐处,避射者。全诗通用比体,富有托物言情之妙,以归鸟自比,以远飞比喻步入仕途,以归林比喻隐居,以天路比喻飞黃腾达,以栖于寒条比喻甘守贫贱,以宿森标比喻立身高洁,以矰缴比喻官场险恶等,寓意深刻。正如清人沈德潜和温汝能所说,虽不学《诗经》,却处处采用《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比体为赋体,既通过对归鸟的歌表达自已的归隐之情,也展现出诗人孤高芳洁的情趣与心态;并且四章之间,层层转入,步步递进,颇善运用表现技巧。“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之外”,“清而腴”,“逸然高蹈”等,都是古人对此诗风格的确评。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08)《命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09)《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