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各地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段某句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三、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文中某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了语气。
文言文实词
1.爱 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 (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 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安置,安放。安营扎寨 (成语)
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 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bīnɡ
“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
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军事,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 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
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穷困。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察 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11.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
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zēnɡ
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表示登、升。
chénɡ
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shènɡ
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13.诚 chénɡ
“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表示言语真诚。
诚心。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4.除 chú
“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表示台阶。
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去掉,清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修治。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15.辞 cí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 ”(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借口,托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言辞,文辞。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审讯,口供。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16.从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
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随从的人。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
指堂房亲属。《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zònɡ
通“纵”,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dài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
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
有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懈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18.当
“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
遮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面对,遇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通“倘”。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dànɡ
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当作。安步以当车。(《齐策四》)
抵押,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19.道 dào
“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天道,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20.得
“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持钱财。表示取得、获得。
dé
取得,获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děi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1.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
dù
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
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duó
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2.非 fēi
“非”是象形字,金文象两翅相背。表示违背、相反。
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23.复 fù
“复”是形声字,甲骨文从“攵”部,畐(fú)声。后来写作“復”,表示回来、返回。
“复”字又是“複”字的简化字,音fú。“複”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即衤),复声。表示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夹衣。后引申为多层的、繁复的。
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回答。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梁惠王上》)
夹层的,双层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24.负 fù
“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
背着东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享有。久负盛名 (成语)
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 盖
“盖”本来写作“蓋”,是形声字,小篆从“ ”部(即艹),盍声(古音相近)。表示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ɡài
古称伞。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胜过,压倒。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之死》)
发语词,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用在句首,不译。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hé
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 ɡù
“故”是形声字,小篆从“攴”部,古声。表示变故、事故。
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27.顾 ɡù
“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表示回头看。
回头。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
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顾念,顾惜。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陇西行》)
顾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8.固 ɡù
“固”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古声。表示城郭、关塞坚固。
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确实,实在。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29.归 ɡuī
“归”是形声字,甲骨文右边是“婦”字(即妇,省去“女”),左边是“ ”(duī)字,表声(韵母相同)。后来又加形旁“止”(“趾”的本字,象人脚),写作“歸”表示女子出嫁。
旧指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返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向往,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结局,归宿。天下同归而殊途。(《周易•系辞下》)
30.国 ɡuó
“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国家。
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离娄下》)
31.过 ɡuò
“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 (ɡuō)声(古音相近)。表示走过、经过。
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32.何hé
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为什么。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等,多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hē
通“呵”,喝斥,呵问。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3.恨 hèn
“恨”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艮(ɡè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遗憾、不满意。
怨恨,仇恨。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遗憾。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34.胡 hú
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何,为什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5.患 huàn
“患”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毌(ɡuà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忧虑、担心。
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huò
“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起武器保卫国土。“或”“國”(即国)古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等义。
有的(人,事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37.疾 jí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表示伤病。
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疼痛。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梁惠王下》)
恨,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憎恶,怨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38.及 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9.即 jí
“即”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是“卩”字,象人跪坐。合起来指人在就餐,后引申为靠近、立即。
走近,靠近。可望而不可即。(熟语)
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依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就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当下,目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0.既 jì
“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象人张大了嘴巴。合起来指人吃完饭回头在打饱嗝。表示就餐完毕,引申为完毕。
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已经,以后。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不久,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快乐的真谛,是内心的满足。童年时过“六一”节,我唯一的心愿就是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头上扎着鲜艳晃眼的红稠,跑呀跑呀,胸前那自豪的红领巾迎风飘扬。
声明:部分内容源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
End
综观各地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段某句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三、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文中某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了语气。
文言文实词
1.爱 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 (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 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安置,安放。安营扎寨 (成语)
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 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 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bīnɡ
“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
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军事,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 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
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穷困。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察 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11.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
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zēnɡ
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表示登、升。
chénɡ
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shènɡ
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13.诚 chénɡ
“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表示言语真诚。
诚心。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4.除 chú
“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表示台阶。
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去掉,清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修治。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15.辞 cí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 ”(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借口,托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言辞,文辞。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审讯,口供。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16.从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
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随从的人。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
指堂房亲属。《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zònɡ
通“纵”,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dài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
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
有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懈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18.当
“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
遮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面对,遇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通“倘”。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dànɡ
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当作。安步以当车。(《齐策四》)
抵押,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19.道 dào
“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天道,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20.得
“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持钱财。表示取得、获得。
dé
取得,获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děi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1.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
dù
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
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duó
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2.非 fēi
“非”是象形字,金文象两翅相背。表示违背、相反。
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23.复 fù
“复”是形声字,甲骨文从“攵”部,畐(fú)声。后来写作“復”,表示回来、返回。
“复”字又是“複”字的简化字,音fú。“複”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即衤),复声。表示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夹衣。后引申为多层的、繁复的。
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回答。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梁惠王上》)
夹层的,双层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24.负 fù
“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
背着东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享有。久负盛名 (成语)
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 盖
“盖”本来写作“蓋”,是形声字,小篆从“ ”部(即艹),盍声(古音相近)。表示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ɡài
古称伞。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胜过,压倒。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之死》)
发语词,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用在句首,不译。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hé
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 ɡù
“故”是形声字,小篆从“攴”部,古声。表示变故、事故。
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27.顾 ɡù
“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表示回头看。
回头。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
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顾念,顾惜。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陇西行》)
顾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8.固 ɡù
“固”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古声。表示城郭、关塞坚固。
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确实,实在。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29.归 ɡuī
“归”是形声字,甲骨文右边是“婦”字(即妇,省去“女”),左边是“ ”(duī)字,表声(韵母相同)。后来又加形旁“止”(“趾”的本字,象人脚),写作“歸”表示女子出嫁。
旧指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返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向往,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结局,归宿。天下同归而殊途。(《周易•系辞下》)
30.国 ɡuó
“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国家。
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离娄下》)
31.过 ɡuò
“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 (ɡuō)声(古音相近)。表示走过、经过。
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32.何hé
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为什么。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等,多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hē
通“呵”,喝斥,呵问。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3.恨 hèn
“恨”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艮(ɡè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遗憾、不满意。
怨恨,仇恨。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遗憾。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34.胡 hú
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何,为什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5.患 huàn
“患”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毌(ɡuà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忧虑、担心。
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huò
“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起武器保卫国土。“或”“國”(即国)古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等义。
有的(人,事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37.疾 jí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表示伤病。
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疼痛。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梁惠王下》)
恨,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憎恶,怨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38.及 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9.即 jí
“即”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是“卩”字,象人跪坐。合起来指人在就餐,后引申为靠近、立即。
走近,靠近。可望而不可即。(熟语)
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依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就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当下,目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0.既 jì
“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象人张大了嘴巴。合起来指人吃完饭回头在打饱嗝。表示就餐完毕,引申为完毕。
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已经,以后。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不久,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快乐的真谛,是内心的满足。童年时过“六一”节,我唯一的心愿就是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头上扎着鲜艳晃眼的红稠,跑呀跑呀,胸前那自豪的红领巾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