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觉新:卫道士&掘墓人

《春》觉新:卫道士&掘墓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些书,很有代入感,让人读完跟着人物去爱去恨。

有些人,很有两面性,让人看完难免有同情有愤恨。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看完之后心潮澎湃,反思良多。

对于社会的问题,封建礼教,可能不在那个历史层面,感受不到那种无奈和悲哀。但是,同样在那个环境里,同样也有如觉慧,觉民,甚至琴这样的反抗者,所以,再拿世道来诠释,来辩驳,难免有些苍白无力,今日再读春,对于觉新,恨的牙痒痒,不自觉的发出一个感慨:活该!倒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或许有些偏激,但着实恨人。

作为高家大公子,父亲早亡,长子为父,负起家庭的责任,无可厚非。然而,虽然心里不忿,所做所为,着实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者,顶着大家长的光环,沿袭了《家》里的懦弱,继续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掘墓人,只不过这次换成了蕙。

典型的封建礼教出品。对于长辈,对于家庭,对于家风,处处维护,处处忍让,不分是非对错,青红皂白,不忤逆,不反驳,逆来顺受,卑躬屈膝。看似中规中矩,成熟稳重,却无形中将这些优点作为了为虎作伥的利器,货真价实的刽子手。

心存正义,却懦弱无能。书中所描述的觉新的内心纠结太多,很细致,对良心的拷问,对正义的认同,对封建大家庭的反感,都在心中涌动,然而,每次一见到长辈,一遇到事情,就又被打回原形,唯唯诺诺,战战兢兢,没有了主张,埋葬了正义,助长了邪恶。

对于爱情,敢爱不敢言。对妻子,对梅,到后来的蕙,都有过心里的挣扎,看到她们的悲惨命运,对自己心爱的人,不敢言,不敢争取,不敢保护,结果一次次将他们亲手送葬,还纠结于自己的懦弱,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这样值得同情?这样的丈夫是否真的合格?

屡次三番,毁人不倦。一个梅,一个妻子,一个鸣凤,一个蕙,如果说之前的教训不够深刻,一而再,再而三,理应可以挽回,可以扭转,但结果,都在一个石头上跌到,看似无能为力的纠结挣扎,真的值得同情么?

如果,忤逆一下,那又如何?如果,强硬一点,又能怎样?如果,争取一些,可会不同?前边有觉慧的激烈作为,后有觉民的慢慢苏醒,加上自身的悲惨经历,继任者里又有芸,枚少爷,还有淑英,如果不能有所改变,这些继任者都会被他一个个陆续送上绞架,葬送在他的手里,然后,继续心力交瘁,后悔万分。

觉新,你到底怕什么?着实让人愤恨。是做错了什么?没有!是亏欠了什么?没有!你的怕来的滑稽,你的怕来的可悲。或许,那看不到的封建思想的无形的死亡缠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也未可知。至少,在读者面前,你的怕,太懦弱,太苍白。

愚忠!愚忠!

封建礼教的种子种的太深,以至于五脏六腑,皮肤汗毛都就淌着封建思想的流毒,就像行走的僵尸,走到哪里都会感染一片,无药可医,看似可怜,实则确是封建礼教的爪牙,忠实拥趸,虽心有不甘,又不求上进,表里不一,改变不了掘墓人的本色!

时代的产物,看似是家庭的卫道士,其实无处不在行动上刻着掘墓人的标签。这就是觉新。

如果说凡事都有两面,觉新的另一面在哪?众里寻他,或许,最后在淑英的出走上做出的一点点出格的改变,勉强算是给心里一点安慰,难得的对自己纠结的良知有一丝交代,可悲,可叹。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觉新:卫道士&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