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更高端吗?

2018.03.07[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你好,欢迎来到。

这两年,有一个特别热门的词语叫做私募基金。有的人觉得,私募基金是专门给那些有钱人玩的,所以它肯定比公募要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有一些人就觉得,一想到私募,就会联想到清盘、跑路,好像感觉私募不是特别靠谱,和金融诈骗是息息相关的。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私募基金到底是什么,和公募基金又有什么区别。

一、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差别是什么?

首先,私募和公募是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个词语,是指资金的来源:公募就是指包括你我他在内的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资金的方法;而私募就是指针对少数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净值人群来募集资金。

根据募集来的资金要去投资什么,我们还可以把私募基金分成两类:一类是下周要讲的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另外一种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们国家,就叫“阳光私募”,也就是你平时听到的私募基金。在美国,它就叫做“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私募基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马甲。

私募和公募一样,其实都是投资于股票、债券这些金融产品。但是,和公募相比,私募有两大特征。一个叫“少监管”,另一个叫“高激励”。

二、私募基金的本质特征之一:少监管

公募基金面对的是所有的社会大众,管理着千万普通老百姓的钱,所以它一定要严监管,要鼓励透明化,追求安全性。

私募行业面对的是少部分高净值人群,一般来说,私募的门槛在100万,甚至更高。这些人一般地被认为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而监管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对于私募基金,监管要比公募松得多,少了很多的限制条款。

比如说,有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他看好茅台,就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中,连续两年只持有茅台这一支股票,两年下来,差不多有200%多的收益率。但是这种行为在公募基金,就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公募基金里,单支股票不能超过基金资金总额的10%,因为它就是为了防止这种基金经理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万一篮子翻了就全部都碎了。

在公募基金里,还有很多限制条款,比如说公募基金的总资产,不能够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而且也不允许用自己管理的这些资产,去进行质押融资。到了2017年底的时候,金融监管还进一步地趋严,把这种分级基金都给停发了。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公募基金过度地加杠杆,把老百姓的钱暴露在过度的风险里面。同时,公募基金还被要求每个季度都要公布业绩、持仓数量这些重要信息,而私募基金,这些约束条件几乎完全都不存在。

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它们就好像去掉了监管的镣铐在跳舞,所以它们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但同时,它们也就可能产生更多的风险事件,风险和收益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总是同时存在的。

三、私募基金的本质特征之二:高激励

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固定的管理费,一般是基金规模的2%;而私募基金经理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业绩提成,通常是基金超额回报的20%。这两者的差异可能远远地超过你的想象。

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来自于基金规模,和业绩的关系不是特别地大。所以,公募基金经理普遍有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只要把公募基金规模做大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就真的是考验个人能力,如果客户不赚钱的话,那基金经理的收入自然也就会变得很低。

所以那些个人能力特别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常常会选择“奔私”,就是跑到私募基金里面去。

四、投资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更赚钱?

私募基金又是少监管,又是高激励,所以可以吸引到更加优秀的金融人才。看上去私募应该比公募基金更赚钱?答案是未见得。

从2009年到2017年这9年间,中国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的业绩比较。私募的平均收益率是14.8%,公募是13.2%。

数据来源:Wind 天天基金网 格上理财

这个数据看上去好像是,私募比公募赚钱一点。但是,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特别地注意。私募基金的业绩平均比公募好,但是私募良莠不齐的现象更加严重,你如果买了私募产品,很有可能不小心就被平均了。比如说2017年,整个市场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是8.8%,跑赢了同期公募基金平均6.7%的涨幅。

但是,你没有看到的是,整个私募行业内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很多大型私募基金的业绩很亮眼,但是差不多有30%以上的私募,收益是负的,你要不小心选择了这30%,你就亏钱了。更有300家私募基金被基金业协会列入了失联名单,也就是经理人都跑路了,你的钱基本上就血本无归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个良莠不齐的现象呢?其实也跟我们前面所说的少监管+高激励的模式有关。

首先,私募的监管少了,难免就会鱼龙混杂。而且,高达20%的分成比例,等于是拿着别人的钱去做高风险投资,输了算别人的,赢了就能获得20%的收益提成。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一波动的时候,你很少看到公募会清盘,但是有大量的私募会被清盘,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到2017年底的时候,中国的私募基金的规模已经有11万亿,跟公募基金已经差不多持平了。那么,你到底是适合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其实要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特质来进行分析。

在选择私募的时候,一般来讲有两个标准,你可以参考:

第一,如果基金经理大量地持有自己的基金,这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基金更加有信心,这种基金是可以选择的。

第二,你可以到网上再多方地查一下,一个基金经理如果在业界的口碑比较好,相对来讲也是会比较安全的。

今日概要:

1.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本质是监管程度的不同和激励机制的不同。私募基金因为只面对高净值人群,所以监管少。在减少监管的同时,也增加了激励机制,是为了让经理人和投资人的利益更加一致;

2. 增加激励其实也是有副作用的,会增加经理人对短期业绩的追求,增强赌博心态;

3. 整体上,私募基金的业绩比公募要好,但是私募基金良莠不齐,风险也高,所以需要投资者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问题:

私募基金行业面临的是一个监管比较松的环境,其实现在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私募行业已经这么大规模了,和公募都差不多持平了,100万这么一个投资门槛,现在也是很多的中国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所以私募行业一定要加强监管,增加透明度。另一种观点就认为,拥有100万以上流动资金的这些家庭,都是高净值的人群,有更好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任,所以私募行业不应该加强监管。

我想请你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认为私募行业应该加强监管呢,还是放松监管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薛兆丰北大经济学],市场越是政府插手监管的,就会事与愿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资本都是趋利避害的,按照科斯定律讲的:谁用得好就归谁。私募基金经理的能力越强,就会有越多的资金愿意交给他。反过来,你拿着资金要交给谁,也是考验你的评估能力。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回报,必定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如果监管多了,那就变成公募基金一样了。没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必定会滋生或变异,出现另一种私募基金。

你可能感兴趣的:(053|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更高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