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壁垒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0-22

多思考可以少走弯路

关键词:脆弱 载体
总字数:1073字 推荐阅读时间:5分钟

昨天亲身遭遇了一次连环追尾的车祸,我是第一辆车,没有受伤、也没有事故责任。但在等待交警和保险过来处理现场的过程中,我对「壁垒」这个词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连环追尾案发现场

从2012年起进入咨询行业,客户问到的问题最多的就是:

  1. 这个事情我们能干么?
  2. 干这个我们有什么优势?
  3. 干这个我们的护城河是啥?

后来转入股权私募行业,我也会反过来问来寻求帮助的项目方:

  1. 你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 你们准备怎么干?
  3. 你们的优势和壁垒又是什么?

那个时候,似乎「有壁垒」就会「更安全」。
至少是,有壁垒的时候内部改革的阻力都会变小,有壁垒的时候能够给基金幕后的GP和LP们一个满意交代。

但是当我看到被追尾的车辆的对比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常识是有问题的。被追尾车辆甚至已经无法正常开启和关闭四个车门,底盘变形到根本没有办法继续上路。相比之下,追尾的别克只是车头部分轻微变形而已。


损失惨重的被追尾车辆(左)和基本没事的追尾车辆(右)

在我过去的常识里面:车头部分相对车尾部分总是更易变形的,一方面是因为车头变成、为碰撞的时候提供缓冲更有利于保护驾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追尾事件中后车是主要责任人,所以维修的麻烦由后车承担本来就是合理的。

但显然今天的这一幕并不符合我的常识。甚至说我一直以来对「壁垒」的理解都还不够真实。

易碎的壁垒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0-22_第1张图片
换壳后的龙虾,新壳还没有硬化

这种定期换壳的生物学现象,就是我理解「壁垒」的蓝本:它既是安全的保护者,也是生长发育的限制者。如果我们想要进入一个更大的空间,我们就必须暂时暴露出我们的脆弱,甚至是很长时间地暴露出脆弱。

快速突破壁垒的限制,会导致自身的脆弱被极大化地暴露。慢慢破掉壁垒的限制,反而看上去更强健。以城池的扩建为例,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长期暴露」的组织发展过程。除战争等偶然因素导致的紧急扩建外,城池的扩建都是城内趋于饱和、城市周边的定居和交易等趋于频繁的时候才启动的。

但如果回到机动车事故现场,我们再重新考虑一下「壁垒」呢?

  1. 禁止超速、直行优先等一系列「交通规则」是不是保护我们的「壁垒」呢?似乎是的;
  2. 事故后「拍照、报警、立即移车至安全区域」是不是保护我们的「壁垒」呢?好像也能算得上是;
  3. 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出现的「保险公司」是不是保护事故中所有人不至于承受超限的损失的「壁垒」呢?也值得思索一番。

一番反省之后,似乎我所联想到的所有「壁垒」最终都是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而看起来像是壁垒的那个东西其实只是「壁垒的呈现方案」而已。

如何发现壁垒呢?我们明天接着聊。

注:放心,我人没事。只是耽误了好多时间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碎的壁垒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