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是由 Pivotal 团队提供的全新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 Spring 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
Spring Boot 简化了基于Spring的应用开发,只需要**“run”就能创建一个独立的、生产级别的Spring应用。Spring Boot为Spring平台及第三方库提供开箱即用的设置(提供默认设置),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开始。多数Spring Boot应用只需要很少**(额外)的Spring配置。我们可以使用SpringBoot创建java应用,并使用java –jar 启动它,或者采用传统的war部署方式。
我的理解,就是 Spring Boot 其实不是什么新的框架,它默认配置了很多框架的使用方式,就像 Maven 整合了所有的 Jar 包,Spring Boot 整合了所有的框架。SpringBoot不是对Spring功能的增强,而是提供一种快速使用Spring的开发方式(全新的开发方式)。
springboot注解:
@Service: 注解在类上,表示这是一个业务层bean
@Controller:注解在类上,表示这是一个控制层bean
@Repository: 注解在类上,表示这是一个数据访问层bean
@Component: 注解在类上,表示通用bean ,value不写默认就是类名首字母小写
@Autowired:按类型注入.默认属性required= true;当不能确定 Spring 容器中一定拥有某个类的Bean 时, 可以在需要自动注入该类 Bean 的地方可以使用 @Autowired(required = false), 这等于告诉Spring:在找不到匹配Bean时也不抛出BeanCreationException 异常。@Autowired 和 @Qualifier 结合使用时,自动注入的策略就从 byType 转变byName 了。@Autowired可以对成员变量、方法以及构造函数进行注释,而 @Qualifier 的标注对象是成员变量、方法入参、构造函数入参。正是由于注释对象的不同,所以 Spring 不将 @Autowired 和 @Qualifier 统一成一个注释类。
@Resource: 按名称装配
区别:
@Resource默认按照名称方式进行bean匹配,@Autowired默认按照类型方式进行bean匹配
@Resource(importjavax.annotation.Resource;)是J2EE的注解,@Autowired(import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是Spring的注解
@Configuration:注解在类上,表示这是一个IOC容器,相当于spring的配置文件,java配置的方式。 IOC容器的配置类一般与 @Bean 注解配合使用,用 @Configuration 注解类等价与 XML 中配置 beans,用@Bean 注解方法等价于 XML 中配置 bean。
@Bean: 注解在方法上,声明当前方法返回一个Bean
@Scope:注解在类上,描述spring容器如何创建Bean实例。
(1)singleton: 表示在spring容器中的单例,通过spring容器获得该bean时总是返回唯一的实例
(2)prototype:表示每次获得bean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对象
(3)request:表示在一次http请求内有效(只适用于web应用)
(4)session:表示在一个用户会话内有效(只适用于web应用)
(5)globalSession:表示在全局会话内有效(只适用于web应用)
在多数情况,我们只会使用singleton和prototype两种scope,如果未指定scope属性,默认为singleton
@Value:注解在变量上,从配置文件中读取。
例如:@Value(value = “#{message}”)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赋值,将注解转换成对象。给对象赋值。车险项目:HttpClientSetting类
@SpringBootApplication:@SpringBootApplication=@ComponentScan+@Configuration+@EnableAutoConfiguration:约定优于配置
@EnableAutoConfiguration启用 Spring 应用程序上下文的自动配置,试图猜测和配置您可能需要的bean。自动配置类通常采用基于你的classpath 和已经定义的 beans 对象进行应用。被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注解的类所在的包有特定的意义,并且作为默认配置使用。通常推荐将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配置在 root 包下,这样所有的子包、类都可以被查找到。
@ComponentScan:注解在类上,扫描标注了@Controller等注解的类,注册为bean 。@ComponentScan 为 @Configuration注解的类配置组件扫描指令。@ComponentScan 注解会自动扫描指定包下的全部标有 @Component注解的类,并注册成bean,当然包括 @Component下的子注解@Service、@Repository、@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是一个结合了 @ResponseBody 和 @Controller 的注解
@Responsebody 注解表示该方法的返回的结果直接写入 HTTP 响应正文(ResponseBody)中,一般在异步获取数据时使用,通常是在使用 @RequestMapping 后,返回值通常解析为跳转路径,加上@Responsebody 后返回结果不会被解析为跳转路径,而是直接写入HTTP 响应正文中。
@RequestBody
@PathVariable
@RequestParam
两者的作用都是将request里的参数的值绑定到contorl里的方法参数里的,区别在于,URL写法不同。
当请求参数username不存在时会有异常发生,可以通过设置属性required=false解决,例如:
@RequestParam(value=“username”,required=false)
使用@RequestParam时,URL是这样的:http://host:port/path?参数名=参数值
使用@PathVariable时,URL是这样的:http://host:port/path/参数值
不写的时候也可以获取到参数值,但是必须名称对应。参数可以省略不写
@RequestMapping 和请求报文是做对应的
a:value,指定请求的地址
b:method 请求方法类型 这个不写的话,自适应:get或者post
c:consumes 请求的提交内容类型
d:produces 指定返回的内容类型 仅当request请求头中的(Accept)类型中包含该指定类型才返回
e: params 指定request中必须包含某些参数值
f: headers 指定request中必须包含指定的header值
g: name 指定映射的名称
@RequestMapping(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RequestMapping(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RequestMapping(method = RequestMethod.PUT)
@RequestMapping(method = RequestMethod.DELETE)
当然也可以使用
@GetMapping
@PostMapping
@PutMapping
@DeleteMapping 这与上面的是一样的效果
@EnablCaching @EnableCaching注解是spring framework中的注解驱动的缓存管理功能。自spring版本3.1起加入了该注解。如果你使用了这个注解,那么你就不需要在XML文件中配置cache manager了。
@suppresswarnings 抑制警告
@Modifying 如果是增,改,删加上此注解
1:方法的返回值应该是int,表示更新语句所影响的行数。
2:在调用的地方必须加事务,没有事务不能正常执行。@Transactional 事务注解
@Query 自定义查询语句 JPQL
JPA注解
@Entity:
@Table(name=“”):注解在类上表明这是一个实体类。一般用于jpa,这两个注解一般一块使用,但是如果表名和实体类名相同的话,@Table可以省略
@Column:通过@Column注解设置,包含的设置如下
name:数据库表字段名
unique:是否唯一
nullable:是否可以为空
Length:长度
inserttable:是否可以插入
updateable:是否可以更新
columnDefinition: 定义建表时创建此列的DDL
secondaryTable: 从表名。如果此列不建在主表上(默认建在主表),该属性定义该列所在从表的名字。
@Column(name = “user_code”, nullable = false, length=32)//设置属性userCode对应的字段为user_code,长度为32,非空
private String userCode;
@Column(name = “user_wages”, nullable = true, precision=12,scale=2)//设置属性wages对应的字段为user_wages,12位数字可保留两位小数,可以为空
private double wages;
@Id:表示该属性为主键。
@Temporal(TemporalType.DATE)//设置为时间类型
private Date joinDate;
@Transient:表示该属性并非一个到数据库表的字段的映射,ORM框架将忽略该属性。如果一个属性并非数据库表的字段映射,就务必将其标示为@Transient,否则,ORM框架默认其注解为@Basic。@Basic(fetch=FetchType.LAZY):标记可以指定实体属性的加载方式
@JsonIgnore:作用是json序列化时将Java bean中的一些属性忽略掉,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都受影响。
@JoinColumn(name=”loginId”):一对一:本表中指向另一个表的外键。一对多:另一个表指向本表的外键。
@OneToOne、@OneToMany、@ManyToOne:对应hibernate配置文件中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GeneratedValue 用于标注主键的生成策略,通过 strategy 属性指定。默认情况下,JPA 自动选择一个最适合底层数据库的主键生成策略:SqlServer 对应 identity,MySQL 对应 auto increment。 在 javax.persistence.GenerationType 中定义了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策略:
IDENTITY:采用数据库 ID自增长的方式来自增主键字段,Oracle 不支持这种方式;
AUTO: JPA自动选择合适的策略,是默认选项;
SEQUENCE:通过序列产生主键,通过 @SequenceGenerator 注解指定序列名,MySql 不支持这种方式
SpringBoot不是Spring官方的框架模式,而是一个团队在Spring4.0版本上二次开发并开源公布出来的。简而言之,SpringBoot就是一个轻量级,简化配置和开发流程的web整合框架。SpringBoot是最近这几年才火起来的,那么它到底与Spring有啥区别呢?想了解区别,其实就是SpringBoot提供了哪些特性:
1.Spring Boot可以建立独立的Spring应用程序;
2.内嵌了如Tomcat,Jetty和Undertow这样的容器,也就是说可以直接跑起来,用不着再做部署工作了;
3.无需再像Spring那样搞一堆繁琐的xml文件的配置;
4.可以自动配置Spring。SpringBoot将原有的XML配置改为Java配置,将bean注入改为使用注解注入的方式(@Autowire),并将多个xml、properties配置浓缩在一个appliaction.yml配置文件中。
5.提供了一些现有的功能,如量度工具,表单数据验证以及一些外部配置这样的一些第三方功能;
6.整合常用依赖(开发库,例如spring-webmvc、jackson-json、validation-api和tomcat等),提供的POM可以简化Maven的配置。当我们引入核心依赖时,SpringBoot会自引入其他依赖。
Spring Boot擅长的是集成,把世界上最好的框架集成到自己项目中
Spring Cloud本身也是基于SpringBoot开发而来,Spring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也是把非常流行的微服务的技术整合到一起,是属于微服务架构的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Spring Cloud包含了:
注册中心:Eureka、consul、Zookeeper
负载均衡:Ribbon
熔断器:Hystrix
服务通信:Feign
网关:Gateway zuul
配置中心 :config
消息总线:Bus
集群状态等等…功能。
Eureka是Netflix出品的用于实现服务注册和发现的工具。SpringCloud集成了Eureka,并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支持。
1.基本原理
服务启动后向Eureka注册,Eureka Server会将注册信息向其他Eureka Server进行同步,当服务消费者调用服务提供者,则向服务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者地址,然后会将服务提供者地址缓存到本地,下次再调用的时候,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读取,完成一次调用。
当服务注册中心Eureka Server监测到服务器提供者因为宕机,网络原因等不可用时,则在服务注册中心将服务置为DOWN状态,并把当前服务提供者状态向订阅者发布,订阅过的服务消费者更新本地缓存。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后,周期性(默认30秒)向Eureka Server发送心跳,以证明当前服务时可用状态。Eureka Server在一定时间(默认90秒)未收到客户端的心跳,则认为服务宕机,注销该实例。
在默认的配置中,Eureka Server在默认90秒没有得到客户端的心跳,则注销该实例,但是往往因为微服务跨进程调用,网络通信往往会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微服务状态正常,但是因为网络分区故障,Eureka Server注销服务实例,则会让大部分微服务不可用,这很危险,因为微服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Eureka有自我保护机制,Eureka Server通过配置如下参数,可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eureka.server.enable-self-preservation=true
它的原理是,当Eureka Server节点在短时间内丢失过多的客户端时(可能发生了网络故障),那么这个节点将进入自我保护模式,注册中心不会莽撞注销任何微服务,当网络故障恢复后,该节点会自动退出自我保护模式。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集群的管理者,监视着集群中各个节点的状态,根据节点状态的反馈进行下一步合理操作,最终,将简单易用的和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系统提供给用户。
zookeeper也可以作为注册中心,用于服务治理(zookeeper还有其他用途,例如:分布式事务锁等)每启动一个微服务,就会去zk中注册一个临时子节点,例如:5台订单服务(5台订单服务在zk中的订单目录下创建的5个临时节点),4台商品服务(4台商品服务在zk中的商品目录下创建的4个临时接点)。每当有一个服务down机,由于是临时接点,此节点会立即被删除,并通知订阅该服务的微服务更新服务列表(zk上有watch,每当有节点更新,都会通知订阅该服务的微服务更新服务列表)每当有一个新的微服务注册进来,就会在对应的目录下创建临时子节点,并通知订阅该服务的微服务更新服务列表(zk上有watch,每当有节点更新,都会通知订阅该服务的微服务更新服务列表,每个微服务30s向zk获取新的服务列表。
以上两个都是服务注册中心角色,Eureka比Zookeeper好在哪里?
著名的CAP理论指出,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C(一致性)、A(可用性)、P(分区容错性)。由于分区容错性是在分布式系统中必须要保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A和C之间进行权衡。Zookeeper保证的是CP,而Eureka保证的是AP.
1.Zookeeper保证CP
当注册中心查询服务列表时,我们可以容忍注册中心返回的是几分钟以前的注册信息,但是不能接受服务直接DOWN掉不可用。也就是说,服务注册功能对可用性的要求要高于一致性。但是zk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master节点因为网络故障与其他节点失去联系时,剩余的节点要重新进行leader选举。问题在于,选举的时间太长,30-120s,并且选举期间整个zk集群式不可用的,这就导致在选举期间注册服务瘫痪。在云部署的环境下,由于网络问题使得zk集群失去master节点式较大概率发生的事情,虽然服务能够最终恢复,但是漫长的选举时间导致注册长期不可用是不能接受的。
2.Eureka保证AP
Eureka正好解决了zk的这一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候就优先保证高可用。Eureka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几个节点挂掉不会影响正常节点的工作,剩余的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而Eureka的客户端在向某个Eureka Server注册时如果发现连接失败,则会自动切换到其他节点,只要有一台Eureka Server在,就能保证注册服务可用,只不过查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除此之外,Eureka还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果在15分钟内超过85%的节点都没有正常的心跳,那么Eureka就认为客户端与注册中心出现网络故障,此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Eureka不再从注册列表中移除因为长时间没接收到心跳而应该过期的服务。
2.Eureka仍然能够接受新服务的注册和查询请求,但是不会被同步在其他节点上
3.当网络稳定时,当前实例新的注册信息会被同步到其他节点上。
因此,Eureka可以很好的应对因网络故障倒是部分节点失去联系的情况,而不像zk那样整个注册服务瘫痪。
4.总结
Eureka作为单纯的服务注册中心来说要比zookeeper更加“专业”。因为注册服务更重要的时可用性,我们可以 接受短时间达不到一致性的状况。
Feign [feɪn] 译文 伪装。Feign是一个声明式WebService客户端.使用Feign能让编写WebService客户端更加简单,它的使用方法是定义一个接口,然后在上面添加注解。不再需要拼接URL,参数等操作。项目主页:https://github.com/OpenFeign/feign 。
(2)实现步骤
1.引入Feign依赖包
2.创建Feign接口,feign接口中需要指定调用的服务名字
3.使用@EnabledFeignClients启用Feign功能
(3)注意点:
@GetMapping注解不支持;
@PathVariable注解需要设置value值;
@RequestParam注解需要设置value值;
接口参数是复杂的JAVA对象的时候,需要采用POST方式请求,且参数名前需要添加@RequestBody注解,且需要保证接口提供者的接口访问方式是POST;
客户端的调用接口的FeignClient接口中,方法名、参数名及参数类型必须和接口方法保持一致;参数名前必须添加@PathVariable或者@RequestParam注解。
FeignClient注解中没有写其他值,则name值只得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名称;如果定义了url,则feignClient会查找对应url上的微服务, name此时的值是指feignClient的名称。name值必须填写,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值,如configuration(feignClient配置:默认是SpringMvcContract)的值;
多个feignCLient类中@FeignClient注解中的name值不能重复,url可以重复;
服务提供者的接口参数可以写在请求路径中,也可不写在请求路径中。
(3)Feign的作用:
不再使用拼接URL的方式实现远程调用,以接口调用的方式实现远程调用,简化了远程调用的实现方式,增强了远程调用的功能,例如:增加了负载均衡、熔断、压缩、日志启用。
(1)雪崩效应:
1.微服务中,一个请求可能需要多个微服务接口才能实现,会形成复杂的调用链路。
2.如果某服务出现异常,请求阻塞,用户得不到响应,容器中线程不会释放,于是越来越多用户请求堆积,越来越多线程阻塞。
3.单服务器支持线程和并发数有限,请求如果一直阻塞,会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从而导致所有其他服务都不可用,从而形成雪崩效应;
(2)Hystrix解决雪崩问题的手段,主要是服务降级**(兜底)**,线程隔离;
1.线程隔离:是指Hystrix为每个依赖服务调用一个小的线程池,如果线程池用尽,调用立即被拒绝,默认不采用排队。
2.服务降级(兜底方法):优先保证核心服务,而非核心服务不可用或弱可用。触发Hystrix服务降级的情况:线程池已满、请求超时。
(3)熔断原理
1.Closed:关闭状态,所有请求正常访问
2.Open:打开状态,所有请求都会被降级。
Hystrix会对请求情况计数,当一定时间失败请求百分比达到阈(yu:四声)值(极限值),则触发熔断,断路器完全打开
默认失败比例的阈值是50%,请求次数最低不少于20次
3.Half Open:半开状态
Open状态不是永久的,打开一会后会进入休眠时间(默认5秒)。休眠时间过后会进入半开状态。
半开状态:熔断器会判断下一次请求的返回状况,如果成功,熔断器切回closed状态。如果失败,熔断器切回 open状态。
threshold reached 到达阈(yu:四声)值
under threshold 阈值以下
(4)Hystrix的作用:
用于隔离访问远程服务、第三方库、防止出现级联失败也就是雪崩效应。
Zuul是Netflix开源的微服务网关,他可以和Eureka,Ribbon,Hystrix等组件配合使用。Zuul组件的核心是一系列的过滤器,这些过滤器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 身份认证和安全: 识别每一个资源的验证要求,并拒绝那些不符的请求
# 审查与监控:
# 动态路由:动态将请求路由到不同后端集群
# 压力测试:逐渐增加指向集群的流量,以了解性能
# 负载分配:为每一种负载类型分配对应容量,并弃用超出限定值的请求
# 静态响应处理:边缘位置进行响应,避免转发到内部集群
# 多区域弹性:跨域AWS Region进行请求路由,旨在实现ELB(ElasticLoad Balancing)使用多样化
Spring Cloud对Zuul进行了整合和增强。目前,Zuul使用的默认是Apache的HTTP Client,也可以使用Rest Client,可以设置ribbon.restclient.enabled=true.
不同的微服务有不同的网络地址,而外部的客户端可能要调用多个服务的接口才能完成一个业务需求。比如一个电影购票可能调用用户微服务,电影微服务等,如果客户端直接和微服务通信,会存在如下常见问题:
客户端多次请求不同微服务,增加客户端的复杂性
跨域问题,一定场景下处理相对复杂
认证复杂,每个服务都要独立认证
难重构,随着项目迭代,可能需重新划分微服务,重构难以实施
某些微服务可能使用了其他协议,直接访问会有问题
以上问题可以借助微服务网关API Gateway来解决,微服务网关介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所有的外部请求都会先经过微服务网关:
这样客户端只需和网关交互,无需直接调用特定微服务的接口,方便监控,易于认证,减少客户端和各微服务间的交互。
Zuul
提供统一服务入口,微服务对前台透明
聚合后台服务,节省流量,提升性能
安全,过滤,流控等API管理功能
提供统一服务出口,解耦
过滤器类型:
PRE:这种过滤器在请求被路由之前调用。可利用其实现身份验证等 。
ROUTING: 这种过滤器将请求路由到微服务,用于构建发送给微服务的请求,并使用Apache Http Client或者Netflix Ribbon请求微服务 。
POST:这种过滤器在路由到微服务以后执行,比如为响应添加标准的HTTP Header,收集统计信息和指标,将响应从微服务发送到客户端等 。
ERROR:在其他阶段发生错误时执行该过滤器 。
除了默认的过滤器类型,Zuul还允许创建自定义的过滤器类型。
Zuul高可用
通过将多个zuul节点注册到Eureka Server实现高可用。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Zuul客户端注册到了Eureka Server
Zuul客户端自动从Eureka Server查询Zuul Server列表,并用Ribbon负载均衡请求Zuul集群。
未注册到Eureka Server
微服务可能被其他微服务调用,也可能直接被终端app调用,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借助额外的负载均衡器来实现Zuul的高可用,比如Nginx等。
本文参考:https://blog.csdn.net/zhanglh046/article/details/78651993/
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服务数量非常多,配置文件分散在不同微服务项目中,管理极其不方便。为了方便配置文件集中管理,需要分布式配置中心组件。在Spring Cloud中,提供了Spring Cloud Config,它支持配置文件放在配置服务的本地,也支持配置文件放在远程仓库Git(GitHub、码云)。配置中心本质上是一个微服务,同样需要注册到Eureka服务中心!将各个微服务的配置文件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
的高可用,比如Nginx等。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ew2YrZaF-1571678846437)]
本文参考:https://blog.csdn.net/zhanglh046/article/details/78651993/
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服务数量非常多,配置文件分散在不同微服务项目中,管理极其不方便。为了方便配置文件集中管理,需要分布式配置中心组件。在Spring Cloud中,提供了Spring Cloud Config,它支持配置文件放在配置服务的本地,也支持配置文件放在远程仓库Git(GitHub、码云)。配置中心本质上是一个微服务,同样需要注册到Eureka服务中心!将各个微服务的配置文件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0fQXfRvK-157167884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