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起队伍者禄山——七对五,至(者)陆三——755——763”……推算下来,安史之乱那年,恰是天宝一十四年。天宝十五年,玄宗仓皇避乱入蜀。当是时也,江浙一带时局相对安稳,于是成为了当时的避难所。

        安史之乱,风云突变,盛唐寥落成了晚唐,(晚唐皇室祸端连连,多位皇帝殒命于不测,可见其时局之波谲云诡),至于骚人,岂止是一个“凄惨”了得,纷纷落寞成了“迁客”。孤舟飘蓬羁旅辗转信天涯,纷纷过江之鲫当中,大唐准新科进士张继,即是其中之一。这便是唐张继《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人这幅《枫桥夜泊》正是试图再现诗歌中所描述的,“故胥”(姑苏)水陆城门之外,晚唐晚秋晚夜凄惨晚景当中,愁苦万端,离乱飘零之境遇……

        近读《千年一叹》,未曾想这竟亦成为了另外之《千年一叹》……

  虽是仲春已过,然减除衣衫,端坐画室稍久,千年前的风霜,透过纸背,似乎就裹挟在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画中寒雾以江河倒倾般的角度、寒雾凝霜的细节展现“霜满天”的晚秋特景。为了准确再现诗中的细节,绘画过程中,不拘小节突破成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甚至采用了前人在国画当中不曾运用的拓印方式等等。

        色调,以寒白、暗蓝、黑暗为绝对主调,再现暗夜寒凉白露化霜的寂寥与前途未卜吉凶难测的诗人的自然与人文历史遭遇。

          枫丹白露,雾锁寒江,暗夜愁长。

          “乌啼”实为隐喻,故乌鸦与月亮的位置也是颇有讲究的。

        因诗本身之主旨内涵与姑苏城之繁华并无直接关系,所以画中对古城内景本身采取了省却的手法,以求详略得当以免喧宾夺主。

        画的难点,恰恰在于其所要定格的是沉沉夜色。这既是绘画的难点,同样也是考验观画者的难点。有点经院派的味道哦!

        画的主体侧旁,以行草录《枫》诗,尽力飘摇,以配当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