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MAPGIS概述
1、MAPGIS基本概念
MAPGIS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图形表示,能对图形数据与各种专业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
2、软件的特点(主要优点):
(1)将空间数据数字化输入、编辑、拓扑一体化。
(2)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包括各种专题图例符号的制作较其它软件方便灵活得多。
(3)具有很好的数据可交换性。
(4)基本上完成了GIS方方面面的分析功能。
3、MAPGIS系统的总体结构
4、MAPGIS的用途
(1)多源地学数据的采集与集成
(2)数字地图的编辑制作与出版
(3)地图信息系统的建立
(4)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
(5)地学过程的模拟、分析预测
5、MAPGIS的主要功能
(1)数据输入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需要将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数据输入是GIS的关键之一。MAPGIS提供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GPS输入和其它数据源的直接转换。
(2)数据处理
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要进行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MAPGIS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来完成。
(3)数据库管理
MAPGIS数据库管理分为网络数据库管理、地图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和影象库管理四个子系统。
(4)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机助制图的重要区别就是它具备对中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的功能,它包括矢量空间分析、数字地形模型(DTM)、网络分析、图像分析、电子沙盘五个子系统。
(5)数据的输出
GIS的输出产品是指经系统处理分析,可以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地图、图表、图象、数据报表或文字报告。MAPGIS的数据输出可通过输出子系统、电子表定义输出系统来实现文本、图形、图象、报表等的输出。
6、MAPGIS文件格式
7、GIS与通用数据库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
数据库技术侧重于对非图形数据(非空间数据)的管理,即使存储图形数据,也不能描述空间实体间的拓扑关系;而GIS的工作过程主要处理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管理的主要是空间数据。
(2)对数据管理的方式不同
通用数据库技术按字段来管理数据,通过选择关键字来建立索引进行检索,对数据的存储是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别将其存储为不同的文件;GIS以图层的方式来管理数据,一个图层对应一个图形文件和一个属性数据文件,对空间实体的查询是通过空间实体间的拓扑关系(或位置关系)来进行。
(3)数据结构不同
数据库技术采用自由表的方式,不支持长字段名;GIS采用矢量和栅格两种空间数据结构,对字段名的长度并无限制。
8、MAPGIS几个概念
(1)图层:用户按照一定的需要或标准把某些相关的地理实体组合在一起,称为图层。
(2)控制点:是指平面位置和地表高程已知的点,它在图形处理中能够控制图形形状,反映图形位置。
(3)点元:点元是点图元的简称,有时也简称点,所谓点元是指由一个控制点决定其位置的有确定形状的图形单元。它包括字、字符串、子图、圆、弧、直线段等几种类型。
(4)弧段:弧段是一系列有规则的、顺序的点的集合,用它们可以构成区域的轮廓线。它与曲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面元,后者属于线元。
(5)区/区域;区/区域是由同一方向或首尾相连的弧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6)拓扑:即位相关系,是指将点、线及区域等图元的空间关系加以结构化的一种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区域的定义、区域的相邻性及弧段的接序性。
(7)数字化:数字化是指把图形、文字等模拟信息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贮存的数字信息的过程。
(8)矢量化:矢量化是指把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的过程。
(9)光栅化:光栅化是指把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的过程。
(10)结点:结点是某弧段的端点,或者是数条弧段间的交叉点。
(11)结点平差(顶点匹配):本来是同一个结点,由于数字化误差,几条弧段在交叉处即结点处没有闭合或吻合,留有空隙,为此将它们在交叉处的端点按照一定的匹配半径捏合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结点的过程,称为结点平差。
(12)TIN:是由一组不规则的具有X、Y坐标和Z值的空间点建立起来的不相交的相邻三角形,包括节点、线和三角形面,用来描述表面的小面区。
(1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14)数字地形模型(D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它是由一系列地面点的X、Y位置及其相联系的高程Z所组成。
第二讲 图形输入与图形编辑
1、基本术语概念
点:点是地图数据中点状物的统称,是由一个控制点决定其位置的符号或注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包括各种注释(英文,汉字、数字等)和专用符号(包括圆、弧、直线、五角星等各类符号)。所有的点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点文件(.WT)中。
线:线是地图中线状物的统称。MAPGIS将各种线型(如点划线、省界、国界、等高线、道路、河堤)以线为单位作为线图元来编辑。所有的线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线文件(.WL)中。
区:区通常也称面,它是由首尾相连的弧段组成封闭图形,并以颜色和花纹图案填充封闭图形所形成的一个区域。如湖泊、居民地等。所有的区图元数据都保存在区文件(.WP)中。
工程:对MAPGIS要素层的管理和描述的文件,它提供了对GIS基本类型文件和图像文件的有机结合的描述。它可由一个以上的点文件,线文件,区文件和图像文件(.MSI)组成。在工程管理中还提供了对工程所使用的不同的线型、符号等图例以及图例参数、符号的管理和描述。
图层:通常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要素分为一层,如等高线、公路、铁路、河流等地理要素可以分别存放到不同的层中。每一种要素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层,如公路可以细分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普通公路、乡村公路等。
2、MAPGIS中工程、文件和图层的区别
工程: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对许多文件进行编辑、处理、分析。工程是描述这些文件信息和管理这些文件内容的MAPGIS文件类型,它包含了一个工程项目中的所有文件。
文件:对于图形的输入和编辑系统而言,MAPGIS的图形文件分为点、线、区三类。
图层:一个图层就是一类地理要素,同一个文件中可以含有多个图层。一个图幅可能包括多种类型的地理要素,为了便于编辑和管理,把不同类型的地理要素放在不同的图层中,这样所有的图层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件。在GIS的应用中,一般把同一类地理要素存放到同一文件中,这样的文件我们称之为要素层。
一句话:工程包含文件,文件包含图层。
3、图形编辑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1)矢量化
(2)图形输入编辑
(3)快速等高线赋值方法:
在线编辑中,修改线属性结构,加高程字段,字段类型必需是浮点型。
设置高程参数。
自动赋值。
4、点、线、区编辑
(1)点编辑
输入文字注记(注释)
用阵列复制绘制理论图框
点定位
对齐坐标
剪断字串
连接字串
改变角度
点参数编辑
造注释(注释内容赋给属性)
散列式造点
(2)线编辑
输入线
利用光滑线使等高线圆滑
利用镜像线巧绘桥梁
修改线的方向
统改参数
根据属性赋参数
根据参数赋属性
自动线标注
修改线的参数和属性
(3)区编辑
输入区
合并区
分割区(输入的弧段一定适当穿越要分割的区 )
自相交检查
自动区标注
拓扑处理流程:
数据准备—》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弧线—》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检查重叠弧线—》线拓扑错误检查—》线转弧段—》拓扑重建—》整理数据
(4)输入编辑的其他功能及应用
系统库编辑
工程裁剪
将不同的文件进行合并
利用拓扑处理进行普染色
使等高线自动封闭
分文件管理和分图层管理
新建工程图例文件,使用分类码功能
第三讲 拓扑处理
1、拓扑处理工作流程
(1)数据准备 与拓扑处理无关的线放到其它层,有关的放到一层。
(2)预处理 核心工作:将线数据转为弧段数据(*.wp)(这时还没有区),存入某一文件名下,然后将之装入。
流程:[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自动线结点平差]→[线转弧段]→[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拓扑查错]。
注意:自动结点平差时应正确设置“结点搜索半经”。半径过大,会使相邻结点掇合一起造成乱线的现象。反之半经过小,起不到结点平差作用。
(3)拓扑查错 可以执行查错操作,根据查错系统的提示改正错误。
(4)重建拓扑 自动构造生成区并进行普染色,建立拓扑关系。
2、拓扑处理与实用工具的功能与操作
(1)自动剪断线
A. 端点剪断 B.相交剪断
(2)清除微短线:清除线工作区中的短线头,将其从文件中删除掉,避免影响拓扑处理和空间分析。
(3)清除重叠坐标:清除某条线或弧段上重叠在一起的多余的坐标点,这些重叠的点有可能是用户重复输入或采集的。
(4)自动节点平差:有线节点和弧段节点平差两种。
(5)线转弧段
(6)弧段转线
(7)拓扑查错
(8)拓扑重建
(9)子区搜索
(10)Undo操作
(11)整图变换
包括整幅图形的平移、比例和旋转三种变换。整图变换包括线文件、点文件和区文件的变换,前边打勾时表示对应的图元文件要进行变换。该功能有如下两种情况:
键盘输入参数 光标定义参数
平移参数:按系统提示从键盘上输入相应的相对位移量后,即将图形移到了相应的位置。
比例参数:利用这个变换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在X、Y两个方向的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您输入x、y方向的比例系数后,系统就按您输入的系数对图形进行变换。
旋转参数:将整幅图绕座标原点(0,0),按您输入的旋转角度旋转,当旋转角为正时,逆时针旋转,为负时顺时针旋转。
(12)整块处理
整块移动:将所定义的块中所有图元(包括点、线、区)移动到新位置。
整块复制:将所定义的块中所有图元(包括点、线、区)拷贝到新位置。
3、拓扑处理系统对数据的要求
数字化或矢量化时,对结点处(即几个弧段的相交处)应多加小心,第一使其断开,第二尽量采用抓线头或节点融合的功能使其吻合,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使结点处尽量与实际相符,尽量避免端点回折,也尽量不要产生过1毫米长短的无用线段。
弧段在结点处最好是断开的,若没有断开,执行自动剪断功能可以将弧段在结点处截断,条件是弧段必须经过结点周围的一个较小的领域(即结点搜索半径),这也要求原始数据误差不能太大。
将原始数据(即线数据)转为弧段数据,建立拓扑关系前,应将那些与拓扑无关的弧段(如航线、铁路)删掉。
尽量避免多条重合的弧段产生。
第四讲 误差校正
1、误差校正子系统功能概述
(1)误差的来源: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有些图元,由于位置发生偏移,虽经编辑,很难达到实际要求的精度,说明图形经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后,存在着变形或畸变,须经过误差校正,清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要求分类;
(2)误差的分类:源误差、处理误差和应用误差;
源误差:指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处理误差:指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应用误差:指空间数据被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其中数据处理误差远远小于数据源的误差,应用误差不属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因此误差校正主要是来校正数据源误差;
(3)误差校正方法:全自动误差校正、交互式误差校正;
(4)全自动误差校正的基本原理:
系统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值,并计算出实际控制点的误差系数,根据所得到的误差系数来依次校正点、线、面文件。自动校正适用于控制点较多,误差校正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形。
(5)误差校正需要三类文件:
①实际控制点文件 ②理论控制点文件 ③待校正的点、线、面文件
2、误差校正的使用步骤
自动误差校正步骤:
(1)打开文件,包括三种类型的文件:
需要进行校正文件、理论控制点文件、实际控制点文件
(2)检查实际文件和图框文件是否基本套合
(3)打开控制点:打开或创建一个*.PNT文件
(4)设置控制点参数 ,数据类型一定要选择“实际值”,“采集实际值时是否同时输入理论值”不选中(不打“√”)
(5)选择采集文件:与“实际值”类型相对
(6)自动采集控制点
(7)设置控制点参数:数据类型设置为“理论值” ,同时输入采集搜索范围
(8)选择采集文件:与理论值相对应
(9)自动采集控制点:此时采集的是理论控制点的值
(10)浏览校正控制点
(11)文件校正
交互式误差校正流程(适用于所选控制点较少,误差校正精度要求不高的图形):
(1)打开文件:打开需要校正的点文件、线文件和面文件
(2)打开控制点 ,若找不到该文件,只需键入文件名创建一个即可
(3)设置控制点参数 (将“采集实际值时是否同时输入理论值”选中即可)
(4)选择采集文件:通过该功能告诉系统采集哪个文件的控制点
(5)添加校正控制点 :采集图形中控制点的实际值,同时输入理论值
(6)修改控制点:该功能用来修改参数有误的控制点
(7)文件校正:在数据校正菜单下选择对应类型的文件校正转换
注:校正结果文件是一些自动命名的临时文件,一定要另外换名保存一下 !
3、文件和显示操作
误差校正需要三类文件: ①、实际控制点文件:用点型或线型矢量化图像上的“+” 字格网得到 ; ②、理论控制点文件:根据文件的投影参数、比例尺、坐标系等在“投影变 化”模块中所建立的一个相同大小的标准图框; ③、待校正的点、线、面文件;
4、对图形及其参数进行校正
第六讲 投影变换
1、标准图框与非标准图框的生成方法与操作
小于1:5000时,图幅为小比例尺,梯形图幅,单位为经纬度;
大于1:5000时,图幅为大比例尺,矩形图幅,单位为公里值;
四类图框:
① 小比例尺的标准框
系统自动投影生成“1:1万”标准图框。
② 小比例尺的非标准框
③ 大比例尺的标准框
④ 大比例尺的非标准框
以1:2000为例,其他大比例尺的非标准框生成方法类似;
单击“系列标准图框”菜单下“生成1:2000图框”命令,弹出“1:2000图框”如图:
矩形分幅方法为:任意矩形分幅;
设置起始公里值、 结束公里值、公里值间隔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生成1:2000非标准框;
总结:(1)标准图框的生成 生成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等小比例尺标准图框(投影方式都是高斯-克吕格 ) 步骤:1、选择标准图框的比例尺 2、设置图框参数 3、输入图框辅助选项及内容 生成1:25万,1:50万,1:100万等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 步骤同上,但投影方式有多种 生成1:500,1:1000和1:2000等大比例尺标准图框 步骤:1、选择图框比例尺 2、设置图框参数 (2)非标准图框生成
非标准图框的生成主要是针对包括1:5000以下的小比例尺梯形图框而言的。 步骤 : 1、选择“投影转换”“绘制投影经纬网” 2、设置经纬网参数 3、设置经纬网的辅助参数 注意:绘制出的图框名为NONAME.W*,该文件名是一个临时文件名,系统不会长久保存。
2、投影变换的类型
(1)单个文件投影变换
步骤: 打开文件选择投影变换文件 设置文件TIC点 (直接拷贝标准图框的TIC点或输入TIC点 ) 设置投影变换参数 进行投影转换 查看转换后的结果文件 (注意保存)
(2)成批文件投影变换
成批文件的投影转换与单个文件的投影转换类似 注意: 进行转换前,用户需先打开文件设置好各自的投影参数 成批投影是直接覆盖投影,故投影前一定要先将数据备份好 具体步骤 : 选择“投影转换”菜单下的“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设置输入文件的方式 选择投影文件/目录 设置投影参数 设置投影选项
(3)用户文件投影变换
功能:将用户已测出坐标值的成批文本数据,添加到已绘制好的MAPGIS 图形中;或将这些坐标点直接绘制成图。
具体步骤: 打开用户文本文件 指定数据起始位置 设置读数方式和读数的顺序 (设置分隔符) 进行投影变换或数据生成
第七讲 图形裁剪
1、图形裁剪方式
(1)裁剪方式(针对区文件) “拓扑裁剪”:裁剪后的区文件重新进行拓扑处理。 “制图裁剪”:裁剪后的区所组成的弧段合并为一条弧段。 制图裁剪和拓扑裁剪区别在于对区文件的裁剪,制图裁剪方式是当裁剪两个相邻的区时,将它们共同的弧段一分为二,使两个区相互独立,并且拓扑关系发生了变化,而拓扑裁剪方式将它们共同的弧段继续保持着原来的拓扑关系。
(2)裁剪类型: “内裁”:指将裁剪框范围内的内容裁剪下来。 “外裁”:是将裁剪框外的内容裁剪下来。
2、定义、编辑裁剪框
方法: 先建后装:用图形编辑系统中的造线、修改层号,改当前层,存当前层等功能编辑裁剪框,存到线文件中,然后再进入裁剪实用处理程序进行裁剪。 直接编辑:在裁剪实用处理程序中,装入被裁剪文件,对照被裁剪文件,用编辑裁剪框功能直接编辑、修改裁剪框。
直接编辑裁剪框的步骤如下:
造点编辑裁剪框:在编辑裁剪框菜单下选择“造点”;鼠标变为十字光标,对照已装入的被裁剪文件移动鼠标到适当位置后,按一下鼠标左键,可造一个点。按鼠标右键可结束造点。 键盘输入裁剪框:用键盘输入裁剪框坐标,或修改裁剪框坐标。选中该菜单系统弹出图坐标输入对话框,输入X坐标值和Y坐标值,按回车键“Enter”。 若: A.当前状态为“添加”则系统把X和Y坐标添加到裁剪框尾,添加前先检查将要添加点与裁剪框尾点是否重叠,如果重叠,则拒绝添加; B.当前状态为“修改”则用刚输入的X和Y坐标替换坐标表中当前点的X和Y坐标。 C.“删除”按钮删除坐标表中的当前点。 D.坐标输入编辑完毕,选“结束’按钮,退出键盘输入编辑裁剪框对话框。
3、定义、编辑裁剪工程
定义裁剪工程:即新建裁剪工程。 在裁剪工程菜单下,选择“新建”。系统会弹出如图裁剪工程编辑框。
在裁剪工程编辑框中,裁剪结果文件名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 “浏览”输入。输入好裁剪项的内容(包括裁剪框,被裁剪文件,结果文件,裁剪类型)后,按“增加”按钮可将裁剪项增加到裁剪表中,按“修改”则修改裁剪表中的当前项。无论何时,按“删除”按钮都将删除裁剪表中的当前项。 步骤:
(1)首先,在裁剪之前,需新建一个空白文件夹,用来存放所有裁剪后的新文件。
(2)进入MAPGIS主界面→“图形处理”→“输入编辑”。 在“输入编辑”中打开所要裁剪的工程文件。
(3)鼠标右键单击左面窗口中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区”。选择新建区文件所在路径并起名;使“新建区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并输入区.此时的区文件便为裁剪范围。 (4)保存区文件,并将该区文件从工程中删除。
4、保存裁剪结果
(1)单击菜单栏中的“其它”,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工程裁剪”。系统弹出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择我们新建好的空白文件夹。
(2)选择要裁剪的文件。这儿有两种情况: 1) “添加全部”和部分添加 2)单击“选择全部”→设置“参数”→单击“参数应用”→单击“装入裁剪框”→单击“开始裁剪”→裁剪完毕后在右下角窗口中的任意位置单击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复位窗口”。
第八讲 图形输出
1、输出系统概述
MAPGIS输出系统是MAPGIS系统的主要输出手段,它读取MAPGIS的各种输出数据,进行版面编辑处理、排版,进行图形的整饰,最终形成各种格式的图形文件,并驱动各种输出设备,完成MAPGIS的输出工作。 基本特征: ① Windows多文档界面的软件系统 ② Windows多窗口系统操作 具体功能如下:
①版面编排功能 ②数据处理功能 ③不同设备的输出功能 ④光栅数据生成功能
⑤光栅输出驱动功能 ⑥印前出版处理功能
2、输出拼版设计
“单工程输出”:单幅图在一版面上输出,拼版设计使用单个工程文件(.MPJ)。 “多工程输出”:多幅图在同一版面上输出,拼版设计使用拼版文件(.MPB),一个拼版文件管理多个工程(幅图),所以多工程输出的基础是编辑单工程文件(也可以在编辑系统产生)。
3、输出系统的基本操作
图形输出主要步骤: 网络打印设置(也可放在打印输出前完成) 单工程/多工程输出编辑 两种输出版面:①工程文件 ②拼版文件 打印输出 三种输出方法:①Windows输出 ②光栅输出 ③PostScript输出
第九讲 库管理
1、属性库管理
(1)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挂接 (2)属性数据的导入导出 (3)概念:属性,指的是实体特性,它由属性结构及属性数据两部分内容。 (4)功能: 导入外部数据:即将数据库表转换成MAPGIS的表。 导出内部数据:即将MAPGIS的表转换成数据库表。 连接属性:即将外部数据库中数据与MAPGIS中实体相关联,并将满足条件部分数据写进MAPGIS图形数据属性中。 (5)属性数据采集方式: 在GIS软件中按图形逐个输入属性内容。 在外部数据库中输入属性内容,通过关键字段连接到图形上来。 属性数据的获取应该是与图形数据同步进行,互不影响的。
2、地图库管理
(1)建库步骤: 设置系统环境,将工作目录设至需要入库的图形所在的文件夹目录; 新建图库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影方式和分幅方式; 选择“图库层类管理器”,建立要素层 ; 选择“图幅批量入库”,输入具体图幅图形,完成图库建立。
(2)图幅数据的四种输出方法: ①图幅数据预览输出 ②本地库图幅数据预览 ③选取图幅数据输出 ④区域检索数据输出
3、影像库管理
(1)对已经进行过校正的影象(通过控制点)进行批量管理 (2)建库步骤: 文件/新建msd(影象库) 修改影象库/+添加影象文件 (3)分别可在信息窗口和图象窗口中浏览 (4)可作为地图库的底图
第十讲 空间分析
1、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1) 矢量叠加分析 包括区对区叠加分析、线对区叠加分析,点对区叠加分析,区对点叠加分析和点对线叠加分析
(2) 缓冲区(Buffer)分析
包括点缓冲区分析,线缓冲区分析,区缓冲区分析
2、矢量数据的属性分析
属性分析的对象可以是属性,也可以是表格,属性和表格的区别在于属性附属于空间数据,不是独立的,而表格则不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是独立的数据体,各种属性分析都形成一个结果表。
第十一讲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1、数字高程模型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数字定量模型。核心是地形表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和一套对地表提供连续描述的算法。 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 两种数据组织类型: 规则格网数据——Grd数据; 三角剖分数据——Tin数据; 明码数据;
2、模型的功能
网格化 数据插密 规则网数学计算及拼接 绘制等值线图 绘制彩色立体图 剖面分析、面积体积量算 专业分析功能——根据高程数据 TIN模型分析
3、三角剖分文件类型
三角剖分文件包括三种类型的文件: 1.“.DET”文件为三角剖分明码文件,三维高程数据,是不规则离散数据,可 用记事本编辑,头(x)(y)(z)尾,例: sample/011.det NOTGRID 100.300003,200.500000,45.599998 1014.299988,720.799988,45.200001 //注:NOTGRID,表示非栅格数据。 2.“.GRD”是规则格网文件(是SURFER系统中的标准文件格式); 3.“*.TIN”是三角剖分文件。这是本系统默认且最常用的内部文件形式,通常操作后的结果都以此方式进行保存。 其中,GRD与TIN都是二进制格式文件,不能直接阅读。若用户想编辑它们,需要先用“输出高程文件”转为ASCII明码DET文件,才能编辑。
4、离散数据网格化的方法
观测数据为离散点数据(det) 离散点数据(文件/打开三角剖分文件,011.det)—》(tin模型/)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直接形成三角网高程文件(tin) 离散点数据—》离散数据网格化—》直接形成GRD高程文件(grd)
5、稀疏网格插密参数设置
选择本菜单项后,系统将弹出设置网格插密参数对话框如下。
用户应输入插密间距及选择插密方式,并选择生成的文件名,当选择生成文件名按钮后系统弹出标准文件对话框,用户选择适当的文件及后缀保存文件即可退回本对话框,然后选择“OK”按钮,即可开始插密操作。
6、图件绘制分析功能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三角网内插网格化”命令,可以将Tin数据转换成Grd数据;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坡元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向分布图绘制”命令,可以绘制坡向分布图;
单击“Tin模型”菜单下“剖分坡度分级图绘制”,可以绘制坡度分级图;
第十二讲 网络分析与电子沙盘
1、网络分析种类
找连通分量
阀门处理
路径分析
资源分配
追踪
查询统计
连通检查
完整性检查
动态分段
2、常用网络分析方法(路径分析、资源分配)
3、电子沙盘概念及用途
电子沙盘系统是一个32位专业图像软件,提供强大的三维交互地形可视化环境,利用DEM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可生成近实时的二维和三维透视景观。
电子沙盘系统主要用途包括:地形踏勘、野外作业设计、野外作业彩排、环境监测、可视化环境评估、地质构造识别、工程设计、野外选址(电力线路设计及选址、公路铁路设计及选址)、DEM数据质量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