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够解决中国的交通拥堵吗?

人工智能在中国受到了政府、企业的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企业迅猛发展,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都在流向这个领域,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以及众多的微创公司都在进军这个领域,同时,从alpha-go开始,人工智能也成了普通老百姓的热门话题。

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一大批以“智慧”冠名的新名词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智慧城市、智慧购物、智慧旅游、智慧枢纽、智慧停车、智慧列车等。不同层面的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不经意间已来到我们身边,比如有些城市的高铁站已经在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检票。

在中国,某种程度上,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一项战略举措,政府和民间都已经看准了这个方向,并且正在共同发力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政府层面:我们可以注意到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今年6月份,杭州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数据资源管理局,并任命一名副市长担任了局长,这显示了杭州市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和改革,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共享的基础数据平台,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个是北京市交通委联合交管局等部门,新近制订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两份指导性文件,这预示着正在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测试扫平法律障碍,同时北京也正在建设相关的小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区。

可以预见,在近1-2年内,各一、二线城市很可能都要纷纷成立“数据资源局”,将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数据的利用效率并充分共享,这将在底层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创造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

而从明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电动汽车双积分政策也将正式推出,加上共享模式的风起云涌,一旦时机成熟,糅合MaaS的无人驾驶的电动共享汽车走向大规模应用,届时就将真正彻底改变城市交通的生态。

民间层面:百度的自动驾驶平台,阿里在杭州的“城市大脑“,腾讯正在建设的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平台都正在快速建设和推进当中;在深圳,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已经正在试运行。

但是,我们也很清醒地看到,至少在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还总体处于准备和起跑阶段,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本还处于相对初级的水准,距离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个”奇点”已相距不远,但仍然还未触及。因此就目前来说,现阶段就说是“颠覆、革命”,还是为时过早,我们仍然还在准备和筹划当中,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人工智能就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乐观点大约3-5年时间,保守点说最多5-10年,我有这个信心。

未来基于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关键性技术,建成v2x的智能车联网系统,实现人、车、路协同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上述目标的。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城市交通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交通问题会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政策、空间、产业以及市民的出行行为等等多个方面,同时即使技术方面也不只是人工智能的问题,未来只有在多项关键性技术都进入成熟应用,同时交通的软硬件系统都已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时候,城市交通发展的系统性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放眼未来中国5-10年的城市交通,我是持乐观态度的,各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最为头痛的交通拥堵会有总体缓解,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进步:

☑ 城市交通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这种革命性的影响是可以期待的;

☑ 在中国,汽车文明已经走过了初期阶段,正在步入理性和成熟期,绿色出行的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交通需求管将更富有成效,并最终影响市民的出行习惯。

我对于未来最为期待的是,或许在未来10-30年,无人驾驶的微型化电动共享汽车逐步取代私家车,并且基于MaaS城市出行系统逐步取代现有城市公交和对外交通服务,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成倍增加,人均出行范围也大大增加,交通事故和交通排放接近于零,停车需求大幅下降,交通占用城市土地资源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下降,便捷性极大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能够解决中国的交通拥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