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总结---OSI/RM模型

                                       《计算机网络原理》总结---OSI/RM模型_第1张图片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但在传输时,信号离不开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两端有接口发送和接收信号,比特流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被干扰,发生信息出错或丢失等错误,所以,此时的数据并不可靠。

    但我们不能向终端提供不可靠,不正确的数据,因此,在一条物理线路之上,需要通过一些规程或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以保证被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实现这些规程或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物理线路,这样就构成了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将原始比特流加强,将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在数据链路层,数据以帧的形式传递。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它在数据链路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对通信子网进行运行控制。

    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经过网络层可以做到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那么传输层存在的必要是什么呢?传输层向应用层提供了更有效,可靠且最佳的服务。传输层在七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传输层之上的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均不包含任何数据传输的功能,而网络层又不一定需要保证发送站的数据可靠的传送至目的地,所以传输层反映并扩展了网络层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并通过传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的问题。

    对于会话层和表示层,会话层在进程——进程的层次,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行间的通话,负责会话实体对话的建立和拆除,使传输层透明。表示层为在应用过程之间传送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的服务,它只关心信息发出的语法和语义。

    到了应用层,就是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交互进行通信了。整个七层模型实现了数据的透明传输,我们不用负责数据是如何编码,传输,解码,只需传送的业务传送到目的节点,同时保证传输的质量即可,而不对传输的业务进行处理。

    这种分层的方式和我们之前使用的“三层”有异曲同工之妙,抽象,解耦,透明,分工明确,对关联不紧密的层透明。

   以上是我对七层模型的理解,期待路过大鸟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基础)